• 京剧戏里乾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京剧戏里乾坤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0.12 5.9折 68 全新

库存10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震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ISBN9787508544915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0706005

上书时间2024-06-16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高震,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喜爱文学、历史、戏曲,笃信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的根,策划出版了近200种图书,编写《中国世界级遗产》《日历中的故事》《中华老字号的故事》等图书。

目录

第一章  自是花中第一流
  PART 01·国粹京剧
  PART 02·迈向“国剧”之旅
  PART 03·京剧名角的艺术人生
  PART 04·国难中的名角
  PART 05·京剧革新
第二章  生旦净末丑
  PART 01·戏曲行当溯源
  PART 02·独领风骚的生行
  PART 03·已臻化境的旦角
  PART 04·千生万旦,难求一净
  PART 05·戏曲行当之祖一丑角
第三章  戏里浮生如梦
  PART 01·蔚为大观的京剧剧目
  PART 02·忠义报国戏
  PART 03·报恩孝亲戏
  PART 04·英雄好汉戏
第四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PART 01·寻踪溯源——戏曲之初
  PART 02·玉汝于成——戏曲形成
  PART 03·初具规模的中国戏曲
  PART 04·元杂剧:戏曲的黄金时代
  PART 05·精致典雅的正音一昆曲
  PART 06·地方戏的兴起
  PART 07·姹紫嫣红的地方戏
  PART 08·走向世界的中国戏曲

内容摘要
     国粹京剧 京剧能成为“国粹”,除了自身魅力以及各阶层追捧,还有那些难以计数票友的推动,他们兴致所至,登台票戏,好多票友甚至“下海”,由业余转成正式演员,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如今的电影行业中,票房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票房”一词来自京剧。 京剧的魅力 1930年2月8日,纽约一家报纸刊登了这样一行醒目的标题:“受五万万人欢迎的大艺术家梅兰芳来到纽约了!”京剧次登上了美国的舞台。 梅兰芳在美国长达半年的演出,让美国人一下子就爱上了梅兰芳和中国的京剧艺术。他在纽约两个星期的演出戏票不到3天便售卖一空,以致后来不得不在国家剧院连演3个星期。 即使是美国学界,为表达对这位艺术大师的钦敬之情,也毫不吝啬地把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授予了梅兰芳。不过有一位美国人当时却没能一饱眼福,他就是时任美国总统胡佛。梅兰芳演出期间,胡佛恰好在外地。为此,胡佛总统一直引以为憾,还写信邀请梅兰芳再来华盛顿演出。 2010年11月16日,梅兰芳赴美演出已经过去了整整80年,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是中国国粹,这是国人由来已久的共识。在以往相当长的岁月里,京剧以冠绝天下的表演艺术,成就了中国戏曲目前少有的辉煌时代。即使是今天,京剧仍是中国流传很广、影响优选的剧种。 京剧的历史并不是很长,距今还不到200年的时间。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申报》,因其在北京形成,故称为“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优选的戏曲剧种,有中国“国剧”之称。 京剧的表演来源于时代和生活,搬上舞台后,扮相服饰、动作唱腔,都是为了让人物更加鲜明,个性更加突出,是生活化的艺术,但始终不曾脱离时代,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京剧中找到祖辈生活的痕迹与状态。 从京剧的形成可以看出,它在成长初期,广泛吸收了诸多戏曲剧种甚至民间小调的声腔曲调、表演形式、剧目基础、舞台经验,加上几代人长时间的努力,完成了华丽的嬗变,形成了完整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戏曲艺术影响力的很好。 京剧“三票” 京剧有“三票”,即票友、票房和票戏。京剧自打形成至今,有人说从来不缺两类人,捧角的人和爱玩的票友。要是没了这两种人,京剧有可能就不是国剧了。 票友本是戏曲界的行话,其意是指与专业演员水平相当但不以演戏为生的爱好者。昔日的京城和沪上有许多名噪一时的票友,他们在演技、唱腔、扮相上甚至胜过台上正角。票友从来不为钱去演戏,兴致来了,也会粉墨登场,但只为一个“玩”字,不收取银钱。 其实,票友这个名词,还是和清军入关有关系。清朝定都北京后,唯恐汉人不服,起事造反,便培养了一帮说大鼓书的人,其所唱的词句,当然也是美化清朝。这种说唱之人,很初都是从河北乐亭、滦州一带前往东北的说书人。清廷命人编制唱本,教人学唱,经考试合格,每月发给饷银,派往各地去传唱。凡派出去的说书人,每人发一张龙票,到各县见到知县,将该票呈上,必会受到县衙的招待,吃住由县衙供给。 后来官府又成立几处专门教习演唱之所。说书的人看到这里边有利可图,于是商请官府,愿意承建教习承包处,他们招收徒弟,教好之后,代向官府报名,考验合格,每月支给薪水,放到各地说唱。各承包处都由官场发给龙票若干张,龙票上注有“发给xx票房”字样,以备外出说唱时使用。这种承包处便称为票房。处中所有人员,就都称为票友。康熙年间,清政府的统治已经稳固,票房和票友已不再被官府需要,于是就渐渐解散了。由此可见,票友、票房很初是与京剧毫无关系的。 票友登台演戏,称为票戏。当票友的表演达得一定造诣后,有的便转为职业演员,京剧行话称之为“下海”,像京剧名家张二奎、卢胜奎、孙菊仙、德瑁如、刘赶三等人都是票友出身,投身舞台后,很终都成为京剧名角。有的票友还在自家宅内设立家庭票房,有的王公贵胄和名门显贵成了票友,为了满足自己的戏瘾但又要顾及身份,演唱时会背向听众。 在众多的票友中,不乏皇室显贵之人,如恭亲王奕訢、肃亲王善耆、贝勒载涛、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等,甚至连清朝的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也是票友。同治皇帝有时会登台演出,光绪皇帝喜好司鼓,是打鼓高手。有一次演《打灶》,同治皇帝演灶神,他身穿黑袍,手持木板。别人演都是假打,同治皇帝却是真打,被打的人叫得越惨,同治皇帝就越高兴,搞得后来很多人都不敢跟同治皇帝一起演戏了。 票友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他们对京剧艺术的传播、演员表演技艺的提高,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P3-7

主编推荐
生旦净末丑舞台上演绎的悲欢离合是京剧,也是中国戏曲的传承京剧已成为中国的一个符号也为世界打开了一扇 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窗口

精彩内容
    “乾坤”,古人借称天地,包罗万象。中国戏曲在舞台上演绎的各种故事,似乎只有用乾坤来形容,才能显示出它的浩瀚广博。
    近200年的京剧,就是艺术递变和融合的历程,是腔调合流、行当融合、剧目吸收的历程,是兼容并蓄、不拘一格集百家之长、臻于完美的历程。近千年的中国戏曲,离不开京剧人的印迹,离不开城乡的印迹,离不开风俗时尚的印迹,更离不开传统文化渲染的印迹。
    《京剧戏里乾坤》再现中国戏曲的漫漫征途,时至今日,舞台上的“生旦净末丑”演绎的仍是天地间寻常与独特的故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