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小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字小讲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0.03 5.0折 79.8 全新

库存3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台湾]许进雄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72603914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8元

货号11325761

上书时间2024-05-27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许进雄,知名文字学家,1941年出生于高雄,毕业于台湾地区大学中文研究所,1974年获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1977年起,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开设了中国文字学、经学史、中国古代社会等课程。1996年起,先后在台湾地区大学、世新大学等担任中文系教授。现已退休。 许进雄先生从事甲骨文研究数十年,发现以甲骨钻凿形态为标准的断代法,被安阳博物馆甲骨展览厅评为对甲骨学有重大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著有《中国古代社会》《古事杂谈》《文字小讲》《简明中国文字学》《许进雄古文字论集》《博物馆里的文字学家》《汉字与文物的故事》《甲骨文有故事》和《字字有来头》系列等。

目录
○○一 缘起 ○○二 文, 文身 ○○三 字,命名仪式 ○○四 小、大,抽象观念 ○○五 讲,讲解 ○○六 文字体系形成的时代(一) ○○七 文字体系形成的时代(二) ○○八 文字体系形成的时代(三) ○○九 微,眼瞎 ○一○ 霜,冻寒(雨,下雨。相,检验。) ○一一 衣,身份 ○一二 初,裁制 ○一三 熏,熏香 ○一四 光,照明 ○一五 建、德,道路的修建 ○一六 带,携带工具 ○一七 兴,肩舆 ○一八 厘,丰收的幸福 ○一九 吉,吉祥如意 ○二○ 庆,福禄康寿 ○二一 平安,寿老终命 ○二二 戈,跳舞的道具 ○二三 牛,任劳任怨 ○二四 祖,繁殖的根源 ○二五 匕妣,象征妇女 ○二六 父,男子之职 ○二七 母,妇女形象 ○二八 男女,职业分工 ○二九 龙,象征君王 ○三○ 专,纺织技术 ……

内容摘要
     不久前做了个梦,清楚地记忆,用甲骨文的“强”字,形容朋友的散文及短诗简短有力,因此把梦境记载下来,贴到这位朋友的网站,不想引来好几个回应,说中国文字很有趣。在我做了几次回应后,有几位网友建议我开个有关文字的网站,甚至热心地帮我取名字,答应帮我设计版页,以及解决建构网站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作为教授文字学的老师,当然希望更多的人会对中国文字的创意有兴趣,因此接受他们的好意,打算开始经营这个网站。只是我年纪已大,打字的速度不快,进度一定很慢。如果读者觉得中国文字有趣,想早一点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先请参考我的四种著作: 1.《简明中国文字学》(北京:中华书局,2009.02); 2.《中华古文物导览》(台北:“国家出版社”,2006.07)或《文物小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1); 3.《中国古代社会》(修订版)(台北:台湾地区商务印书馆,201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古文谐声字根》(台北:台湾地区商务印书馆,1995.09)。 ○○二 文,文身 首先来逐一解释网站的名称“文字小讲”的各字。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文”的解释:“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说它是交错的笔画,实是没有真正掌握到“文”的创意重点。从较早期的商、周时代的字形看,“文”原来是作一个人的胸上有各种形状的花纹状。有时候因字形太小,不便把花纹给画出来,就省略了花纹,以致被误会是交错的画线。到了西周时代,胸上交错的花纹常画成心形,后世不认识,误认为“宁”字,故周的文王被误写为宁王,前文人被误写为前宁人,如《尚书·大诰》“宁王遗我大宝龟”“天亦惟休于前宁人”等。更进而解释,宁王为安天下,宁武为抚安武事,前宁人为前文王安人之道。 为什么要在胸膛上刺画花纹呢?源流甚长,以后再解释。刺纹是古代葬仪的一种形式,用刀在尸体胸上刺画,让血液流出来,代表放血出魂,以便前往投生的观念。它被用于赞美施行过释放灵魂仪式的高贵死者,如金文铭文所常见的前文人、文父、文母、文祖、文妣、文报等等。“文”在商、周时代的典籍中从不使用于形容活着的人,后来才引申至有文采的事物,如文才、文章、文学等。许慎所处的东汉时代,“文”的字形已起了极大的变化,难于看出它源自人的形体,以及真正的刺纹创意,因而以为创意是与笔画的交错形构有关系。 在胸上刻刺花纹以表示死亡的仪式可能还产生了一个历史上的误解。周朝的祖先古公亶父,有意让第三子季历继承其权位,但是碍于有传位给长子的传统,心中郁郁不乐。此心事为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得知。两人为了成全父亲的愿望,《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一般解释,以为吴、越二国是有文身的民族,太伯与仲雍入境随俗,也断发文身成为野蛮人,所以不能回国继承权位。这种解释并不很合理。二人只要留上头发,穿上衣服,一点异样也没有,何至于不能再当文明人,继承权位呢?再者,先秦文献讲到中国境内有文身的民族竟只有吴国和越国,哪有这么巧的事,两兄弟不约而同,分别投奔域内两个仅有的文身习俗的地区?猜想太伯与仲雍之所以文身,是要以周人死亡仪式来象征自己已不在人间,要周人不必再等待他们而立即拥戴季历即位。因为二人分别对吴、越有教化之功,吴、越人民为了表示尊崇,也仿效他们在胸上刺纹,以至后来成为吴、越两地的特殊风俗。 P2-5

主编推荐
★2016年中国好书!知名文字学者许进雄写给年轻人的文字启蒙书,从汉字演变看中国千年文化。 ★横跨古今,信手拈来,说文解字,从现代日常生活常用字中,展开一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人生活场景的全面探索与了解。 ★汉字的魅力,社会的变迁,文化的传承!有趣,有料,长知识,每一个中国汉字的起源、演变,原来都有这么多故事! ★图文并茂,生动解读!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现代楷书,一笔一划,横跨古今,说文解字。用简洁的行文精细讲解200余个常用汉字背后的文化与故事,通过可靠的学识、通俗的叙述,连接文字、文物与历史。

精彩内容
2016年中国好书!知名文字学者许进雄写给年轻人的文字启蒙书,从汉字演变看中国千年文化。 横跨古今,信手拈来,说文解字,从现代日常生活常用字中,展开一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人生活场景的全面探索与了解。 本书汇集了作者以中国文字为探讨对象的百余篇文章,是一部讲解中国文字渊源和流变的通俗文化读本。全书用简洁的行文,通俗易懂地讲解了二百余个常用汉字背后的文化与故事,通过对每个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早期字形的分析,解读它们的笔画所表现的事物及其总和的含义,由此反映出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经验、思考方式和一些关于古代器物的基础知识。本书旨在连接文字、文物与历史,引领读者展开一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人生活场景的全面探索与了解。

媒体评论
★2016年中国好书!知名文字学者许进雄写给年轻人的文字启蒙书,从汉字演变看中国千年文化。 ★横跨古今,信手拈来,说文解字,从现代日常生活常用字中,展开一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人生活场景的全面探索与了解。 ★汉字的魅力,社会的变迁,文化的传承!有趣,有料,长知识,每一个中国汉字的起源、演变,原来都有这么多故事! ★图文并茂,生动解读!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现代楷书,一笔一划,横跨古今,说文解字。用简洁的行文精细讲解200余个常用汉字背后的文化与故事,通过可靠的学识、通俗的叙述,连接文字、文物与历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