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卑王子:沙漠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鲜卑王子:沙漠汗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4.54 6.6折 2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尹万和著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4115471

出版时间2012-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2元

货号7811199

上书时间2024-05-25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晋代,鲜卑族沙漠汗年少时受父王拓跋力微之命,千里迢迢到京都洛阳为“质子”、充当和平使者。沙漠汗也因此为鲜卑人与汉人间的友好往来、融合沟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鲜卑王子(沙漠汗)》以小说形式,生动叙述了沙漠汗的生平和成就。作者尹万和描写出那一段历史的真实故事,用其中蕴含的或高昂或哀婉的场景,让人们重温一段历史,与中国北方民族进行亲密接触,在读故事中寻绎历史中所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气节。

作者简介
尹万和,高级工程师,江苏大学兼职副研究员,发表作品有《锡伯人赋》、《祭文》等。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内容摘要
 《鲜卑王子(沙漠汗)》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策划的历史系列长篇小说《大漠碑铭》丛书的其中一部。
《鲜卑王子(沙漠汗)》作者尹万和在创作中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经纬交织,描写出那一段历史的真实故事,用其中蕴含的或高昂
或哀婉的场景,让人们重温一段历史,与中国北方民族进行亲密接触,在读故事中寻绎历史中所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气节。

精彩内容
 拓跋力微在盛乐祭天后,又智斩了白部大人,对白部进行了整编。自此,拓跋力微大王的威望得到了加强,远近率服,莫敢违背。
拓跋力微从战略角度出发,并结合拓跋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对中原魏国和好的政策,以利拓跋鲜卑的发展和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盛乐根据地。
拓跋力微召开了部落首脑大会,共同商议对魏国的外交政策,会上诸部大人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有主张和好的;有主张依据老办法,能打就打,能抢就抢,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反正我们鲜卑现在兵强马壮,谁怕谁呀?
拓跋力微高瞻远瞩,他对诸部大人谈了自己对目前形势和对魏国应采取的外交政策的想法:“我仔细研究了漠南漠北的各代匈奴大王,如塌顿之流,苟财贪利,抄掠边民,虽有所得,而其自身伤亡损失也很大,有时真的是很不合算,经济账没法算就不说了,更重要的是总这么抢抢杀杀,与中原朝廷和民众都结下了仇恨,仇恨越结越深。所以一旦中原朝廷有了足够的力量,就会倾力相攻,匈奴的失败,灭亡就足以说明了这种靠抢掠,打仗掠虏获利的办法,绝对不是长久的办法,我们鲜卑看似强大,其实同魏国相比,还是相当弱小的,不堪魏国一击,要想得到足够的生存空间,要想逐步强大起来,现在我们只能与魏国通好,取得魏国对我拓跋鲜卑的扶持,希望大家能够同意我的想法,拓跋鲜卑与魏国和好,不再与魏国打仗。”其实谁都不愿意去打仗、去流血、去牺牲,大家都愿意过和平安定的日子。能够不用打仗而解决各种生活物资,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于是拓跋鲜卑自此开始了与魏国友好往来,这一政策的制定对拓跋鲜卑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拓跋鲜卑自此不再派出兵马前去魏国边境城镇骚扰抢掠,而是互市开
展贸易,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易,以拓跋鲜卑人生产的牛、羊、马、毛毡、
毛皮等换取中原生产的粮、棉、帛、麻等各种生活用品。
遵中原王朝为正统,与中原王朝和睦相处的正确政策,使得拓跋鲜卑能够休养生息,繁衍部族,发展自己。
拓跋鲜卑这一有益于双方边境和平的对魏国友好政策得到了长期的贯彻执行,直至百余年后,拓跋鲜卑部在代北地区得以成长壮大,到拓跋珪时趁中原八王之乱,十六国纷争,依靠所据盛乐有利地理之势,率鲜卑铁
骑东征西讨,南伐北战,在公元398年迁都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建立了又一个魏国(为区别于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史称其为北魏)。
这是后话,不在这里多叙。
魏景元二年(公元261年)拓跋鲜卑大王拓跋力微亲自带领大王子拓跋沙漠汗和手下几位大人带上貂皮、裘狐、玛瑙、北珠、牛、羊、骆驼、马匹等贡品前往魏国洛阳。
从盛乐城到洛阳,那时的道路很不好走,高山峻岭挡路,道路崎岖险阻,去往洛阳要先向东南,再经由并州,过陉岭再南下。
拓跋力微一行人马一路艰辛,风餐露宿,历经月余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魏国都城,天下闻名的古城——洛阳。
自从踏上中原大地的那一天起,中原城市的规模和壮丽,各地的风土
习俗,田园稼禾都让拓跋力微,拓跋沙漠汗和随行人员惊叹不已,这些来自荒漠草原的游牧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虽然都曾历经百战,可所经历过的地方除了崇山峻岭,高山密林之外就是浩瀚草原,无垠戈壁
,入居盛乐后也仍然是毡帐,牛车,马车围成的古列延(居住地),也依然是沿袭千百年来的逐水草而居的习俗。
进入洛阳,洛阳建筑的宏伟和壮丽,经济的繁荣,文化的高度发达和文明的程度等等,都让这些赫衣、免冠、髡首的草原游牧骑士们感到惊异
,对中原充满了敬佩和神秘感。而洛阳的市民对来自草原骑士的装束也感
到了诧异,纷纷驻足相观,因为在中原,髡头是处罚,给犯罪的人剃去头发让人人都知道,这个人犯罪了。当时理念认为,头发是父母所生所赐,不可失去。如魏武帝曹操就有因马受惊吓踩踏青苗而获斩首之罪,因为他是首领,就以“断发代首”惩罚自己的故事。
魏国时,中原男子都戴帽子或头巾,帽子掉落或发鬓外露是要受人嘲笑的,只有因犯罪受刑或没为奴仆后才不能戴冠的,昔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就有宁可掉头也不可免冠的故事。
人们所戴的帽子也是等级分明,文臣武将各有表明级别身份官职的冠戴,不能乱戴。向人认错时要把帽子摘掉,“免冠谢罪”是一种极为诚恳的谢罪方式,而平时无故不戴帽子也被认为是无礼的表现。“晏子春秋”书中曾记载:齐国时景公喝醉了酒,丢掉了象征国王身份的冠帽,披散着
头发,搂着美女,乘马车出宫门时,守门人见国君如此形象,不但不让马车出宫门,而且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国君呢?大胆!小小的守门人竟敢当面批评国君,风险好大啊!幸亏齐景公比较贤明,他没有责难小小的守门人,而自己却感到了羞愧,由此可见衣冠齐整在中原礼仪之邦中的重要
性。
拓跋力微一行数人,在晕头转向,眼花缭乱中被人领进了一座大殿,受到了魏国皇帝和大将军司马昭的接见。拓跋力微呈上了贡品清单,诚惶诚恐地表达了对魏国的崇敬和臣服魏国的愿望,表示拓跋鲜卑部要永远当大魏国的藩属,为大魏国驻守北部边疆,愿意把大王子拓跋沙漠汗送来洛阳当质子。
贡品中包括牛200头,羊500只,骆驼100匹,漠北战马100匹(这些已在并州交付)。另有北珠100颗,玛瑙若干,貂皮100领,狐衾100件,再有就是献给皇帝的拓跋婢女20名,另送司马昭大将军的10名婢女送到大将军府上,当然没写在贡品清单上。
魏国隆重地接待了来自漠南的拓跋鲜卑部拓跋力微大王等人,并赏赐回赠了锦、绸,缎、帛各五百匹,稷,黎,谷等粮食五十车,还给来洛人员每人都赏赐了两套中原服装。赐拓跋部50套两当甲,特给拓跋力微和沙漠汗各赏一套明光铠。(两当甲:是由前胸和后背两组甲片组成的护具。明光铠:是在两当甲的基础上,在身体前后增加了两块圆形的铁护心甲片,复杂一些的明光铠还装有护肩和护膝)。
拓跋力微一行人马住在洛阳的驿馆里,衣食起居有人服伺,受到了高规格接待。在洛阳参观浏览了市容,古迹,品尝了中原各种名吃,喝遍了中原名酒,人人都有些留恋难返了。半个月后,拓跋力微满载赏赐物品,高高兴兴率众返回漠南盛乐去了。而拓跋沙漠汗则根据魏国对待臣服部族的惯例留在了洛阳,从此开始了他十多年的质子生活。
在洛阳这一魏晋统治中心十多年的生活中,拓跋沙漠汗耳熏目染了中原的富庶,高度文明,悠久的历史,博深的文化以及统治集团斗争的残酷,他的人生在这里进行了转折。
拓跋鲜卑质子拓跋沙漠汗将军在洛阳驿馆居住月余,这天大将军派人宣召:皇帝将在建始殿召见拓跋鲜卑质子沙漠汗将军,原来大将军司马昭为了笼络北地正在强盛起来的鲜卑拓跋部,特奏请魏帝曹奂,欲仿效汉帝胡汉和亲之例,请将一名宫女收为公主赐给拓跋沙漠汗为妻,另为鲜卑王子在洛阳城南择地建一座鲜卑王子府。
魏帝曹奂准大将军司马昭所奏,把宫女牡丹收为公主赐予鲜卑王子。
P12-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