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世的狂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末世的狂欢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8.15 6.6折 88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石钟扬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54796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11642633

上书时间2024-05-2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石钟扬,1949年生,安徽宿松人。1994年获安徽省政府所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南京财经大学新闻系、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在海峡两岸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著有《红楼梦诗词评注》(合著)、《性格的命运:中国小说审美论》、《致命的狂欢:石钟扬说
<金瓶梅>
 》、《天下刊:
 <新青年>
  研究》、《神魔的魅力:



目录

推荐序一 还《金瓶梅》以尊严(宁宗一)

 推荐序二 恣肆,机警颖睿(吴敢)

 自序 歪脖子树下的沉思

 导言 不读《金瓶梅》,不知天下之奇

 上编

 在了解中同情,在同情中了解

 ——换副眼光看金莲

 评头品足说金莲

 ——身体的诗意书写

 “魔鬼的才艺”与“尤物之媚态”

 ——身体的诗意释放

 另类的智慧与野性的天真

 ——身体的诗意定位

 “虎中美女”与“纸虎儿”

 ——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潘金莲

 无限风光在巫山

 ——热恋中的潘金莲

 爱的奉献与妾的地位

 ——封建妾媵制度下的潘金莲

 御夫术的艺术精神

 ——男权主义下的潘金莲

 争宠风云与人性弱点

 ——潘金莲与孙雪娥、李桂姐、宋蕙莲之战

 争宠风云与母以子殇

 ——潘金莲与李瓶儿之战

 争宠风云与妻权之威

 ——潘金莲与吴月娘之战

 悲哉金莲:为梦而亡

 ——潘金莲的悲剧意义

 鬼才魏明伦笔下的潘金莲及其他

 ——翻案文章如何做

 下编

 流氓的狂欢

 ——西门庆的行为艺术

 流氓的神话

 ——西门庆的超常功能

 流氓的寓言

 ——西门庆“新兴商人”说质疑

 流氓的性战

 ——西门庆的性疯狂

 流氓的喜剧

 ——西门庆悲剧说质疑

 附录《红楼梦》脱胎于《金瓶梅》?

 主要参考书目

 跋 删节号的困惑——我阅读史的一个侧面



内容摘要

     在了解中同情,在同情中了解 ——换副眼光看金莲 潘金莲与西门庆无疑是《金瓶梅》中的两大主角,也是全书写得最成功最灵动的艺术形象。要写《潘金莲论》,我提起笔来,却颇为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因为潘金莲早就以“天下淫妇”的骂名被钉在耻辱柱上,供人詈骂数百年: 金莲不是人。(张竹坡《金瓶梅读法》) 潘金莲者,专于吸入骨髓之妖精也。若潘金莲者,则可杀而不可留者也。赋以美貌,正所谓倾城倾国并可倾家,杀身杀人亦可杀子孙。(文龙《金瓶梅》第二十八、四十一回批语) 这是清代人的评论。张、文于《金瓶梅》多有卓见,但对潘金莲的评说却终未摆脱“红颜祸水”的封建男权主义观念。鲁迅不止一次清算这种谬见,先有《女人未必多说谎》,再有《阿金》,皆有高见。仅引后文: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令人遗憾的是,1949年以来,虽说时代不同,而评论《金瓶梅》,尤其是评论潘金莲的男权主义观点,非但没有根本改变,反而似乎是有增无减,甚至愈演愈烈,这也堪称是中国当代文化领域的一大奇观:“淫妇”“恶毒妇”“妇女中的魔鬼”“西门庆家的女恶霸”“天下淫妇”“可恶可憎之女人”“催命榜上人”“罪恶之花、戕身之斧”……无所不用其极,以至说潘金莲是“一个最淫荡、最自私、最阴险毒辣、最刻薄无情的人”。国内学者如此固不可原谅,最不可理喻的是美籍华裔著名学者夏志清浓烈的男权主义观念。无可非议,夏氏对中国古典小说、现代小说都有精到的研究,以至被国人奉为“经典”。但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第五章《金瓶梅》(单篇译文被冠名为《金瓶梅新论》)中,夏氏将潘金莲定性为“一个很好狡猾和残酷的人物,一个为满足其性欲无所不为的占有性狂”,西门庆反倒“是一个做事鬼鬼祟祟,为自己辩解的丈夫,而潘金莲则是个名正言顺地发号施令的妻子”,“她依然保持着对她们公有的丈夫的保证控制权”,“西门庆是她取乐的工具”,西门庆之死实际上给人的印象是:“他被一个无情无义而永远不知满足的女性狂谋杀了。”仿佛从西门庆的死到西门府败落的责任都要潘金莲来承担,已将“红颜祸水”论推到了很好。这令我深为惊诧。 如果没有鬼才魏明伦以“荒诞川剧”《潘金莲》抒发他的异端之见,如果没有美籍华裔女学者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发表了对潘金莲极为慈悲的评说,我真怀疑历史在这里停止了它前进的脚步。或许是“红颜祸水”论裹住了中国男士前进的脚步,因为自明至今,中国“金学”的基本队伍是由男性支撑的。男人们对潘金莲骂声不绝,而《金瓶梅》又曾久禁不止,有学者指出,不少男性在玩弄一种自欺欺人的解读游戏:睁开眼骂潘金莲,闭上眼想潘金莲。虽有些刻薄,却似乎不无昭示意义。 骂不妨骂之,想不妨想之,那是别人的自由。但我认为,对于一个复杂而成功的艺术形象,“以骂代评”似乎简单了一点。骂固然也是一种评论,而且可解一时之恨,却终究替代不了入情入理的审美解读。鲁迅所论《红楼梦》的“读者学”观点,对谈《金瓶梅》人物也有意义。他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可见读者自身的眼光是何等重要。有道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有一千个读者就该有一千个潘金莲。而我却希望读者诸君不妨先撇开成见,搁起感情,换一副眼光,心平气和地读读文本,以一颗平常心看看这位潘女士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然后再作分解。在了解中同情,在同情中了解,方能持平。P47-50



主编推荐

被张竹坡称为“天下奇书”的《金瓶梅》奇在何处? 聚焦《金瓶梅》男女主角潘金莲与西门庆 从二人致命的狂欢中见出晚明中国的末世征象 李渔称《金瓶梅》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张竹坡亦称其为“奇书”。奇在何处?奇在“云霞满纸”与“此书诲淫”两极评价间的张力,奇在以西门一家照见天下国家的高度浓缩,奇在以对黑暗几乎不加拣择的暴露而收警世劝世之功效。 《末世的狂欢——金瓶梅与晚明中国》以两副笔墨聚焦《金瓶梅》的男女主角:以同情之了解洞见潜藏于潘金莲情欲背后由时代重压造成的挣扎与无奈,是为“恕笔”;以正义之冷眼审视西门庆的“流氓”发家史及其折磨女性的变态行径,是为“辣笔”。作者用这两副比笔墨还原了人性的种种喜悦、痛苦、温情、残忍。由此,在诸人致命的狂欢中业已逗露出一个时代行将落幕的消息。



精彩内容

《金瓶梅》究竟应该怎么读?国内金学已相当热闹,但人物形象研究仍相当薄弱,往往一本书写了几十个人物,却流于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本书别具一格,紧扣《金瓶梅》主人公潘金莲的方方面面,从身体、才艺、智商、情商几个角度全面解读,从传统婚姻制度、妾媵制度分析其性格特点,从争宠风云分析其与西门庆其他妻妾的关系,更从西门庆的行为、品味、地位、结局来分析潘金莲命运悲剧之因由。本书既颠覆了以往对潘金莲“以骂代评”的男性视角,又挑战了近年来某些美化西门庆的倾向。犀利中有悲悯,严谨中见灵性。作者将《金瓶梅》的世界视为晚明社会沉沦的一则生动寓言,从致命的狂欢中见出末世之征象。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