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管理思想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方管理思想史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3.41 6.4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咸纲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18512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8117557

上书时间2024-05-2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郭咸纲所著的《西方管理思想史(插图修订第4版)》是国内研究管理思想史最早的一部力作,集西方数百年管理理论之大成,也是作者近20年西方管理思想史研究及其丰富管理实践的总结。自1999年初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青睐,成为管理学课程教材和管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必读书籍,多次再版。
本书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时间线,以时间为轴充分体现其历史性;第二条是理论线,以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为轴,充分反映其发展性;第三条是人性线,以管理思想发展进程中人性理论的深化为轴,表达了对管理最优境界的追求,充分反映其突破性。
本书专述中国、日本各具特色与传统西方思想迥异的东方管理思想渊源,一一呈现东西方管理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作者试图在东西方文化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实现东西方管理理论的兼容与互补。

作者简介
郭咸纲,曾获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哲学博士(经济学与政府管理研究方向)、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哲学博士(理论管理学研究方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管理硕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等中外著名大学的博士、硕士学位。现任菲律宾圣卡洛斯大学管理学博士项目主任,索菲亚大学中国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学术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特聘教授、世界管理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郭咸纲教授在管理学领域首次提出“多维博弈人性假设”、“四种内在场力形成七种典型管理模式”、“人+制度+创新”思想模型、“IOS-X实战操作系统模型”、“G当量”管理水平评价系统、自我管理平台实现系统、“管理最优境界理论”、“理论管理学”等管理学前沿理论。其成果已形成10多本学术专著和30多本实战操作系列指导丛书,其中《西方管理思想史》、《G管理模式》成为众多高等院校管理专业教材。

目录
简目
第四版序 对管理学基本命题和管理学研究的思考
第三版序 我对管理终极目标的理解
导言 管理理论的发展线索和研究方法综述
目录
第一篇 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一章 管理思想的出现 
1.1  早期社会的管理思想 
1.2  专制主义和中世纪的管理思想 
1.3  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 
第二篇 古典管理理论 
第二章 古典管理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准备 
2.1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准备 
2.2  英国工业革命——产业准备 
2.3  工厂制度的产生——实践准备 
2.4  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理论准备 
2.5  科学管理实践的初步尝试 
2.6  工业革命后管理思想的延伸 
2.7  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2.8  美国早期的科学管理思想 
第三章 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1  泰勒对科学管理所作的探索 
3.2  科学管理原理 
3.3  泰勒同时代人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3.4  科学管理理论的传播 
第四章   古典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1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4.2  马克斯·韦伯的行政集权组织理论 
4.3  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第三篇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第五章 行为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准备 
5.1  行为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5.2  管理思想发展的新方向 
第六章 行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6.1  梅奥与霍桑实验 
6.2  行为科学的建立 
6.3  个体行为的研究 
6.4  群体行为的研究 
6.5  领导行为的研究 
第四篇  现代管理理论流派和思潮 
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准备 
7.1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7.2  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条件 
第八章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和思潮(上) 
8.1  管理过程学派 
8.2  社会系统学派 
8.3  决策理论学派 
8.4  系统管理学派 
8.5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 
第九章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和思潮(下) 
9.1  权变理论学派 
9.2  经验主义学派 
9.3  经理角色学派 
9.4  计算机管理学派 
第五篇 当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第十章 当代管理思想的历史背景 
10.1  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10.2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世界格局 
第十一章 当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11.1  托马斯·彼得斯的管理思想 
11.2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学说 
11.3  约翰·科特的领导学说 
11.4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11.5  戴明与朱兰——质量管理理论双子星座 
11.6  企业战略和核心能力学说 
11.7  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8  企业再造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11.9  六西格玛理论 
第六篇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互动与融合 
第十二章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 
12.1  西方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 
12.2  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一) 
12.3  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二) 
12.4  东方管理思想对管理理论的影响 
第十三章 东西方管理思想在日本的实践 
13.1  日本文化的特质 
13.2  日本企业管理体系的三大支柱 
13.3  日本企业的市场战略分析 
13.4  日本企业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13.5  日本企业管理遇到的新难题 
第七篇   管理思想演变的总趋势  
第十四章 管理思想演变的总趋势 
14.1  世界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14.2  近年中国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主要人物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内容摘要
对管理学基本命题和管理学研究的思考
  美丽的爱琴海中,有一个小岛名字叫萨摩斯岛,充满智慧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就出生于此。与被誉为西方文明“第一个哲学家”称号的泰勒斯(Thales)将世界万物归于水的命题不同的是:毕达哥拉斯认为数的原则就是万物的原则。由此形成了一水之隔的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此后的世界文明由此沿着外在的统一和内在的统一两条道路一直走到了今天。这也成了科学研究无法回避的两个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命题。
  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经济人假设。但是,今天的经济人假设使经济学因其研究主体的极度贪婪和无尽欲壑走到尽头。要想解决这一难题,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都在做着前所未有的努力,不甘寂寞的政客们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人们普遍认为,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可以通过管理行为达到目标。但是,管理行为是有成本的,于是人的欲望的满足就要受到局限,这样就不得不重新思考和修正人的欲望。这个过程实质上隐含着或者修正人性假设或者修正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的两种选择。管理学的基本命题也由此产生。
  在管理学的一系列基本命题中,最基本的命题莫过于:管理学的起点是什么?管理学的终点是什么?管理学或者管理学研究的起点又可以分为管理学的历史起点、逻辑起点、理论起点、方法论起点等命题。管理学的终点命题又由“管理有无最优境界”、“管理的最优境界是什么”等命题组成。所有命题又无外乎三大命题的延伸,即管理学的自然哲学命题、经济哲学命题和社会哲学命题。
  管理学的自然哲学命题:管理学的人性假设是什么?这是管理学最基本的命题。人性研究古而有之,但是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究其因,是源于人性植于人的内心世界中,同时又与人们的行为密不可分。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不亚于自然界,人们可以通过科学工具和仪器窥探自然界的奥妙,然而人的内心世界是很难甚至是无法观测的。这样在研究中就出现了一系列的设想或假设,有些是有科学道理的,有些则完全是一种猜想。在人性假设研究中,性格是有着先天的成分,而善恶则完全是后天社会的杰作。这些因素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显得复杂而多变,所以,人性假设就成为管理学研究的自然哲学命题。
  管理学的经济哲学命题:个人、组织、社会三者的关系是什么?这是一个中间层面的命题,由于其离现实社会最近,于是就成了目前管理学研究的主战场。个人、组织、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生产方式、劳动关系、经济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变化和演进成为管理学的经济哲学命题的内涵。
  管理学的社会哲学命题:管理的道德基础是什么?解决管理困境的方案除了深刻认识人性和充分协调优化个人、组织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使其达到和谐之外,还要重建管理的道德基础。管理的道德基础是降低管理成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我的研究领域跟上述命题紧密相连。其中,第一个领域是西方管理思想史,延伸出来的一个方向是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在管理思想史和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我进入了第二个研究领域:理论管理学。理论管理学是从管理学的公理系统、假设系统和定理体系出发,通过构建管理学的理论框架,形成的管理理论体系,这部分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我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悉尼科技大学留学期间的博士论文《理论管理学:关于管理最优境界的研究与探索》中。人性假设理论应该是理论管理学的核心理论也是前沿理论,我在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攻读第三个博士的论文就是《多维博弈人性假设:理论管理学前沿课题研究》。新的人性假设的提出不仅丰富了管理学研究的视野,也丰富了我从人性层面上对整个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第三个研究领域是一般管理模式研究,在这个研究领域我形成了近20部著作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我将研究延伸到“企业管理模式”和“政府管理模式”中。在企业管理模式研究中,我着重于通过打造企业的自我管理平台来实现企业快速、稳健、持久的发展。这部分是我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读MBA期间的主要研究领域。在政府管理模式研究中,我致力于政府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和政府行为经济学研究。政府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是通过“2+10”的研究计划完成的。“2”主要指以中国与美国政府管理模式比较为主线,以“10”个国家——新加坡、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巴西、埃及的政府管理模式为参照系,通过同源政体比较、非同源政体比较和交叉比较,形成政府管理模式完整的理论体系。这部分工作是我在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中国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中心工作的主要研究方向。第四个研究领域是未来的管理模式。在这个研究领域中,我全面分析和论证了影响管理模式演进的未来要素,以及未来的社会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后管理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再造。第五个研究领域是未来社会构想。通过对后资本主义、后社会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以及后现代社会形态的研究和探索,试图勾勒出未来社会的图景。这一研究领域与未来的管理模式研究呼应相连,互动融合,是我目前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索菲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菲律宾国立大学等从事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
  《西方管理思想史》一书,自1999年9月初版以来,历时20年,仍畅销不衰,现已出至第四版。其间,我在欧美澳的学习、研究与工作经历丰富和完善了我初期对管理思想形成和发展轨迹与理论点演进的认识,对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轴线和实践轴线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感受。作为《西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学者,除了对基本的管理学命题进行思考之外,还要对该领域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我将管理工作者划分为六种类型:管理学大师、管理学家、管理实践家、管理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者、管理培训师、管理理论与实践参与者。在这个金字塔形的结构中,每一名与管理相关的工作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研究西方管理思想史要有一些较为严格的定义和划分,我们这里所说的“管理学大师”是严格意义上的、在管理学思想历史上有所突破、建立其完整理论体系的思想大师,这与一般意义上自称或者自封的所谓“大师”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从管理思想史的角度,到目前为止,真正能称得起管理学大师的在世界范围内一般不会超过20位。而“管理学家”也是严格意义上在管理学思想和理论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普遍为理论和实践所公认的卓越理论家和思想家。同样,从管理思想史的角度,到目前为止,真正能称得起管理学家的一般不会超过200位。而管理实践家,则是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有独特思想体系和管理模式的实践家。管理思想史研究的特定范畴决定了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前面三个层次的思想家和实践家。对目前纷繁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只能予以关注,只有等待浮躁渐渐远去,历史和智慧的曙光重新普照知识的圣殿,并且荡涤掉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幼稚后,真正沉淀下来的有价值的思想才能进入管理思想史的殿堂。只有睿智的管理思想大师在管理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座座思想灯塔,才是人类管理进步的航标,才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
  是为序。
  郭咸纲
2009年2月8日识于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

精彩内容
 柏拉图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出身雅典的贵族家庭,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死后,曾游历地中海地区,包括小亚细亚沿岸的伊奥尼亚一带,及意大利南部的若干希腊殖民地城邦,结识毕达哥拉斯学派。
公元前388年,他回到雅典,建立学院,教授哲学,著书立说,影响很大。他所建立的“阿加德米”(法语“学院”之意)直到公元529年罗马皇帝下令封闭为止,共延续了九百多年,一直是传播哲学和政治理论的中心。柏拉图著作甚丰,其中最主要的是《理想国》(Republica)。
在柏拉图的视野中,他主要通过研究国家范围内的分工,来体现其独特的管理思想。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天生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内不做别的工作,只做一件事,那么他就能做得更多、更出色、更容易。”(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
张竹明译,7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由此,他得出结论说:“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面执行一种最适合于他天性的职务。”在《理想国》中他把人分为三等:第一等人,治国贤哲,即管理国家的哲学家。他们的职能是以其智慧来管理国家。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于知识,以正义治国。所以“国家与个人非由真哲学家治理,均不能至完善之地位。”这些哲学家,则是由天生有统治才能的人组成的阶层,这个阶层是专门统治人的。第二等人,卫国的武士。他们的职能是以其勇敢来帮助统治者实施暴力和防御,以保障从事各种行业的人们的生活需要。
这些武士,则是由天生
有军事才能的人组成,做辅助统治的工作。第三等人,民间艺工。他们是由手工业者、农民、商人等组成,他们通过其劳动供给国家物质财富,且接受上面两个等级的统治。这些劳动者是天生有体力和劳动能力的人,他们只能从事一种适合于自己天性的手艺。柏拉图把自由民中穷困的贫农比作没有尾针的雄蜂,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所以,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根本没有贫民和奴隶的位置。
柏拉图认为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是缩小的国家,而人的本性,即灵魂,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理性、意志和欲望。而相应的国家中的三个等级也就是对应了人的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理性是最优秀的部分,当它统率和指导其他部分时,灵魂就有了智慧的品性;意志是灵魂用以发起行动的部分,当它坚定不移地执行理性的指示,帮助它控制欲望时,灵魂就有了“勇敢”的品性;欲望是灵魂里最低劣的部分,当某种欲望和快乐受到控制时,灵魂就有了“节制”的品性。而且,在理想国里,各个阶层的人应该像人的灵魂的各部分器官一样,相互协调,各执其事,各尽其职,不可擅越,即“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扰”。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229页、23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柏拉图著名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但其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雅典度过的。他在“吕克昂”(“逍遥学派”的发源地)研究和讲授的内容,涉及当时知识的一切领域。亚里士多德和德谟克利特一样,是古希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学者。起初,他深受柏拉图的影响,后来与他的老师在思想上产生了分歧。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政治学》(Politics)中闪现了一些重要的管理思想的火花,并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问题。他说:“从来不知道服从的人不可能是一位好的指挥官。”他关于“天赋人性”的思想和孟子所宣扬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人,治于人者食于人”具有同样的性质。当然,他所确定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是天赋的。
亚里士多德的第二个贡献是发展了色诺芬“家庭管理”的思想,一个完全的家庭是由奴隶和自由人组合成的,家务的各个部分就相应于这些组成分子。研究每一事物应从最单纯的基本要素(部分)着手;就一个完全的家庭而论,这些就是“主和奴,夫和妇,父和子”。以一
个家庭来说,谁是主人的奴隶和谁是奴隶的主人,原
来都是家庭的一个部分,但奴隶作为用品(财产)而言,即这一笔财产,应该完全属于运用他的人,而主人(就另有家务管理以外的自由生活而言)便不属于奴隶。
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人,主人所管辖的则为奴隶。
家务管理是由一个君主式的家长掌握,各家家长以君臣形式统率其附从的家属;至于政治家所执掌的则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付托的权威。致富技术要是纳入家务管理范围以内,就应该有度;家务管理的功能(主要针对必要
数量的生活所需)不追求无限度的非必要财富。一切财富倘使从生活方面着想就显见得各有限度。
P10-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