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中国:从沃土中原到潮涌海岸:From central China with fertile soil to tides of change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丽中国:从沃土中原到潮涌海岸:From central China with fertile soil to tides of change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1.27 5.2折 118 全新

库存6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乐乐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8265911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9446301

上书时间2024-05-2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林乐乐,山东人,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在读,专攻“自然保护区学”领域。

目录
第一章 沃土中原

第二章 潮涌海岸

内容摘要
    中原大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地区北有长城的庇护,土地富庶,又有黄河、长江的滋润灌溉,自古有言,“得中原者得天下”。古往今来,这里拥有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同时,这里也栖息着中国最珍稀、最神奇的生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在现代化文明的进程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国度,人与自然、动植物之间有着深远、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我们的旅程从北京开始。北京,中国北方优选的城市,常住人口两千多万,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外交中心,拥有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繁忙的都市,似乎遮掩了往日的古城风韵,在熙熙攘攘的现代外表下,我们仍能窥探到一些古老生活方式的身影。每天早晨,人们汇集到紫禁城附近的公园里,延续着一种保持了数个世纪的传统。许多人把鸟儿当作自己的伙伴,尤其喜欢一种来自南方的画眉鸟。养鸟的人知道把鸟关在笼子里,鸟儿也许会变得消沉,因此他们试图以让鸟儿们“聚会”的方式,让鸟儿也“高兴”起来。

     养鸟的历史很好悠久,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对鸡、鸭等禽类的驯化,最早应该就是从饲养开始的。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懿公沉迷于养鹤,最终因鹤误国。唐宋时代,以观赏娱乐为目的的养鸟已经很好普遍。唐宋诗词中,以笼中鸟比喻人受束缚不得自由的作品比比皆是。清代中期以后,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原本效力疆场的“八旗子弟”远离战争之苦。“玩物”成了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养鸟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近几年文玩市场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熟悉“贝勒手中三件宝,核桃、扳指、笼中鸟”这句话。这项古老的消遣方式,在当今社会热度仍然不曾消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养鸟这种低成本、普通人也可以负担的活动,也越来越普及。对于养鸟人来说,也许养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是一种情感的慰藉和陪伴,也或者是一种成就感。但对鸟类来说,事情远不是这么美好。

     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养鸟活动,以“养鸟文化”的名头进入了传统文化的行列。然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总是在发展的,不得不说传统习俗中的部分内容,用现代的价值观去审视,也并不算太很好。中国人养鸟,往往以狭隘的审美去衡量野生鸟类,比如选择羽色鲜艳、善于鸣叫的雄鸟,而舍弃颜色朴素、不善鸣叫的雌鸟。捕到后,以捆扎翅膀、喷水、遮蔽笼子、强行填食等方式让鸟类驯服,将鸟单独锁在狭小的笼子里饲养,用笼衣遮蔽,诱使它鸣唱和表演。这种以人的意志强迫,甚至是虐待鸟类的饲养方式,严重违背了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生态伦理。在古代,社会还不发达,养鸟人的数量远远无法与现代社会中数以百万计的规模相比。养鸟人的增多带动了市场需求,这种需求又带动起一个从野外捕捉到贩卖的非法贸易链条,在这个链条中,不要说生态伦理,就连保护野生动物的国家法律,都被漠然视之。这些被非法捕捉贩卖的鸟类中,有《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捕捉和销售的保护动物,也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靠前贸易公约》中禁止贸易的动物。一些人工繁殖难度很大的鸟类,主要的来源就是野外捕捉,如因为鸣唱婉转动听而深受养鸟者喜爱的画眉。从捕捉到运输,这些鸟类命运十分悲惨。有的鸟类,因为人类对雌性或雄性的偏好,导致了种群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有的鸟一窝“满门”惨遭毒手,还有相当一部分被捕的鸟类,在运输途中因为“集中营”一样的恶劣生活环境而受伤或死亡。到养鸟人手中的每一只鸟,背后往往都是数十只鸟的冤魂。从这个意义上,一些人看似爱鸟的养鸟行为,其实是在残害生命。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喜爱”动物的方式。对于野生动物而言,野外环境才是它们真正的家园,野生环境下的自然行为才是它们应有的状态。如果真的喜爱这些生灵,无论是鸟类还是其他动物,保护它们的自然栖息地便是优选的善待。如果希望欣赏这些动物的“丽影”,移步自然环境中,去观察它们最本真的身姿,是优选的方式。当然观察的同时必须记住“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准则,对动物本身、对它们的栖息环境,都将人为干扰降到大力度优惠。即使一定要养鸟,也尽可能地重视野生鸟类的保护,和鸟类的福祉:选择那些能够人工繁育的鸟类而非来自野外的鸟类进行饲养,以减少野生鸟类流入市场;重视鸟类的习性,采用宽敞的笼舍,尽可能模拟自然环境,为笼养鸟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宋?欧阳修《画眉鸟》)诗人听到画眉在山花烂漫的树林中婉转地呜叫,看到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翔,才明白,人们听到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们悠游林中的自在啼叫。古代文人往往以物喻人,这首诗也不例外,作者借画眉鸟表达着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用今天的自然生态价值去审视这首诗,它所传达出的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意味,仍然是鲜活的,无疑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向往自由的,古今一理。

     P2-5

主编推荐

1、献礼祖国经典纪录片《美丽中国》同步图书,中央电视台联合英国广播公司BBC,强强联手,打造“美丽中国”的视觉盛宴。一部关于中国之美的全景百科全书,自然地貌、珍奇动植、风土民俗、气候物产尽收书中。

2、第三十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获奖作品。

3、BBC与中视传媒联合打造,记录美丽中国,制作历时四年,斥资近亿元,足迹遍布56个*野生动物和风景保护区,记录86种珍稀野生动植物,讲述30多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全景式展现中国自然人文景观。摄制团队持续拍摄超过16个月,奔波50多万公里,57次独立拍摄,在26个省份记录下如此美丽的中国。
 

精彩内容

本系列图书包括三本:《美丽中国:从锦绣华南到云翔天边》《美丽中国:从神奇高原到风雪塞外》《美丽中国:从沃土中原到潮涌海岸》。分别由三条地理线索展开对中国之美的探寻之路,从丰饶的华南之地到多彩的云南之乡,从寒凛的青藏高原到塞外的黑土之地,从沃土到海岸,走近美,走近中国。纪录片用自己独有的镜头语言、叙述方式和审美追求向全世界展现了一幅关于中国的恢弘画卷。图书作为纪录片的延伸产品,将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文字,平实的故事,淳朴的情感一一呈现在页面纸端。

媒体评论

“美丽中国”从技巧、内容、精神上都是纪录片创作的典范,它生动、深刻地展示了自然类纪录片应该如何从纪实的品格上升到思维的品格,引发人们对人与大自然的重视审视与深刻反思。同时,作为普通观众,人们在欣赏自然类纪录片时,不能简单停留在一种表象的震撼上,应当怀有一种思维品格,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来欣赏和思考自然类纪录片所展现的美丽的、震撼的视觉语言。

------人民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