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的智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花的智慧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8.5 6.6折 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比]莫里斯·梅特林克,赵冬梅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42759757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8210764

上书时间2024-05-2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花的智慧》并非严谨的科学或自然史著作,而是梅特林克对人类境况的哲学研究的延伸。梅特林克在《花的智慧》中,对各种植物作了令人惊叹的描写。由此可以说,没有一粒种子不是彻底地创造一些属于它自己的装置设备,以摆脱出母体的阴影。梅特林克的《花的智慧》一书,是对植物的美学、科学和哲学相融合的观察和描写,这对今天人们深入地观赏植物,无疑仍有启发。

作者简介
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散文家、诗人,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比利时的莎士比亚”美誉。他的作品巧妙地将科学与神秘融为一体,使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极富哲理和想象,让读者天马行空般在广阔的世界里遨游,尽情欣赏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主要作品有《阿格拉凡和赛莉塞特》《盲人》《青鸟》《花的智慧》《蜜蜂的生活》《卑微者的财富》等。

目录
目录花的智慧双重花园人类的朋友——狗运气的神殿宝剑颂歌死亡与皇冠论民主选举现代戏剧预卜未来驾 车春之讯息蜜蜂的愤怒野 花菊 花往日繁华真 诚女性的肖像橄榄叶

内容摘要
第一章
这里只是一本观察的笔记,记述的都是大自然每天发生的事情。在这平淡无奇的记述中,也许你会发现大自然中最为坚韧执著的意志来自那一株小小的植物。这里没有标新立异的观点,没有繁多的赘述,没有一一列举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智慧,比如花朵当中向阳的本质与理解力的精髓。
    植物和动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同样若要在不同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去, 都需要非凡的智慧。对于大地土壤的依附,是植物一生不能摆脱的宿命,而为了扩大繁衍的使命,它们要付出更多,做出更大的牺牲,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地超越周遭的一切。也许你不相信,在延续生命的旅途中,它们一些小小的“伎俩”有时远远领先和超越人类的发明与技能,它们会借助化合反应,并运用了机械原理、发射学、航空等等。
第二章
花朵强大的受精系统可能是众所周知的:雄雌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产生花香,令人眼花缭乱而又和谐的色彩,具有无与伦比的蛊惑力,这都是为了吸引花朵王国里的爱情使者们——蜜蜂,大黄蜂,苍蝇,蝴蝶或是飞蛾,它们的角色如此浪漫。昆虫们就像丘比特一样,给花朵传达远方情人的绵绵情思,即使是永远不能远走他乡,热情相拥,它们也会留下那爱情的“纪念”。 
植物的世界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样平静和安逸,和每段生命一样,它们并不会循规蹈矩,悄无声息。植物在它们自己的世界里,与宿命进行着异常激烈而顽强的抗争,使得它们短暂的生命异常精彩。
根,作为植物最重要的支撑器官和营养器官,紧紧抓住土壤。每一棵植物的生命都创造着奇迹,它们终身都扎根在一片土壤里,不得挪动,它们从来不能像人类一样宣称在努力地反抗宿命,挑战这苛刻的条件。但是它们做得更加卓越,不能超越,力量由根部从黑暗的土壤里生成,传递到各个部位,花朵绽放的时刻,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事实上,植物最后达到了它们的目标,逃离了命运,告别了土壤,摆脱了沉重严苛的自然规律,释放自我,利用发明的翼瓣,突破原有的狭隘空间,预约宿命的安排,走进了另一个领域,那是个灵活而富有活力的世界。试想一下, 如果人类可以生活在一个突破命运安排的时空里,不受任何物质定律的束缚和左右,该是多么不可思议和美好的事情啊!看看花园里的花朵吧,它们拥有坚忍不拔,勇敢无畏,富有创造力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巨大力量。人类若拥有一半如同花朵的力量和质量,来克服痛苦、衰老、死亡等种种遏制我们的必然祸患, 我们的今天和生命都会变得不同。
第三章
非常明显的,植物中花朵和果实两者之间都是需要运动的,而且对空间有迫切的需求。果实的经验并不复杂且显而易见,很容易解释和理解。与动物不同, 果实的种子最重要和最致命的敌人就是母体植株,因为果实的种子是不会自己移动的。这是个痛苦和残酷的事实,就好像父母不能移动,同样也知道会导致自己的子女也不能移动,最后被饿死或者窒息而死。种子的命运是坎坷的,若是落在树或者其他植物根部的种子,缺乏毅力就会注定湮灭;如果付出巨大努力,挣脱枷锁,争取空间,则会在灾难中萌芽。由此,你会惊叹地发现,无论是在森林, 平原,随处可见植物奇特的传播方式,推进和飞行系统。让我们来看看几个最为奇特的例子吧:槭树的空中螺旋桨和翼果,椴树的苞片,大鲫蓟、蒲公英和波罗门参的飞行器,大戟的爆炸弹簧,喷瓜的特殊喷射器,棉状毛叶植物的吊钩,以及其他成千上万出人意料令人称奇的生物机制。事实证明,作为单颗种子为挣脱母体植株的阴影,都发现和创造了自己独有的并且健全的装备。即使你没有在植物学领域做实际的工作,但是有一些例子还是能让你相信那些赏心悦目的绿色植物各个都会展示它们卓越的想象力和天赋。海绿那迷人的“种子锅”,凤仙花的五片瓣膜,天竺葵爆炸的五颗蒴果。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去找中医看看他那里普通罂粟的蒴果,不要小瞧它们,那里面蕴藏着高度谨慎的态度和先见之明。蒴果把它体内孕育的千万个微笑的小黑种子,散播到四面八方,越远越好,越快越好。如果在这过程中,孕育种子的蒴果开裂了, 种子散落下来,那么这些微笑的黑色小种子,就难逃在它们母株茎底部成为无用物的厄运了。蒴果一旦成熟就会低垂在植物茎上,种子就可以通过蒴果顶部的缝隙冒出头来,风吹过,犹如一个散播者,把种子吹向空中,落到本该属于它宿命的土壤中。
榭寄生、杜松、花椒的种子会潜伏在甜美的果皮中,只是为了吸引飞鸟的垂青,这就是接下来要谈的有待飞鸟传播。由此可以看出,植物本身有强大的推理能力,同样表明了它们对终极目标的理解能力也是极为卓绝的。当然我们也不敢再将这个终极目标加以强调,不要再成为第二个贝尔纳登? 圣皮埃尔, 我们同样也给不出其他的合理解释。如同花蜜对花朵一样除了可以吸引蜜蜂再无其他用途,甜美的果皮对于种子也是毫无用处的。这道理是很简单的,鸟儿被甜美的果皮所诱惑,将其吞入肚中,就等于是把种子也吞入肚中,但是种子是不能被消化的,鸟儿飞走后,排泄出只是撕破了些种皮后完好无缺的种子, 这样种子就远离了母体植株的威胁,准备发芽生长,有了自己的生命。
第四章
通过观察,植物本身会使用很多比较简单的技巧。走在路上,随手摘一片叶草,你会发现它有着非比寻常的智慧——独立,坚韧,不知疲倦。闲暇之余, 散步的时候,你若留意,便可在阴暗的角落寻见野生苜蓿(苜蓿属草本植物), 略有贬义的叫法是“病野草”。野生苜蓿是蔓生植物,分两种:一种生有微红色花朵,一种生有豌豆大小的黄色球花朵。当你看到它们就匍匐在让人引以为傲的草坪上时,你绝对想不到,这种植物比杰出的几何及物理学家锡蜡丘斯更早地发现了阿基米德螺旋。与此同时,这些植物并没有把阿基米德螺旋应用在扬水过程中,而是用在了飞翔的技巧上,这更是人类无法想象的。更加令人钦佩的是,为了延迟种子落在地上的时间,它们在自己的种子上嵌入具有三四道回旋的轻微螺线,这样借助风力,种子可以在空中飞行得更久更远。为了扩张繁衍,这种植物进一步进行了自我装备“改良”,黄色苜蓿在红色苜蓿的基础上, 在螺线边沿装上两排穗状物,以便在飞行中挂在路人的衣服上,或是动物的皮毛上。显而易见,它们充分发挥了绵状毛叶植物的优势,以风为媒介,借助风力, 通过绵羊、山羊和兔子等动物来传播种子。
生命的延续总是令人感动的,因为也许一切的努力都会是徒劳无功。螺旋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下落,才能发挥作用,例如从一棵高大的树木或是禾本科植物的顶端下落。黄色和红色苜蓿也会有失算的时候,它们本身和草的高度相近, 螺旋在完成四分之一圈之前就碰到了地面,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自然界也会存在错误实验和细小误差,这只是被发现的其中一个,但是那些做过深入研究的人 ,断言“大自然是永远不会犯错的”。 
其他的几种苜蓿(这里说的不是红花和白花的苜蓿,也不是一种花冠蝶形豆科苜蓿——这种植物几乎和我们刚刚说过的植物是一样的)没有采取飞行方式,而是用了最原始的荚果传播方式。其中一种叫“香橙亚科苜蓿”,清晰地为我们展现了这类植物从“螺旋形荚果”到“螺状物或螺旋体”的过渡转化全过程。另外有一种植物的螺旋是以球状的形式进行缠绕的,被称为“黄芩类苜蓿”或“蜗牛苜蓿”。在对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一个令人兴奋的场面愈演愈烈, 作为一个前途未卜的植物种类,黄色苜蓿找到了确保未来的最佳传播种子方式: 它将蒙蔽自己多时的螺旋结构,换成了穗状物和吊钩状物,这是个伟大的发明。黄色苜蓿认为绵羊被自己的叶子所吸引,就该照顾它的后代,把种子散播到各地, 生根发芽,绵延生命,这实属合情合理。最终,黄色苜蓿通过自己的努力创新和实践,让自己的种子传播得更广,远远赶超了它茁壮的表亲红色苜蓿。这难道不是又一次证明了植物的智慧吗?
预卜未来

从某种层面来看我们想了解未来是不可能的。下面的说法可能看起来比较可笑,但是任何一种情形的发生,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未来:1. 移动大脑的脑叶; 2. 用新的方式重组大脑中的布洛卡脑回;3. 将一个小型神经网络装入人类意识神经网中。未来影像出现在我们的脑中就和曾经生活中发生过的景象一样清晰和逼真。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上将要发生什么,这是由罕见的身体缺陷或者局限造成的。单从想象的层面考虑,即使想象力不能生活在未来之中,但是我应该可以看见尚不存在的事物。现在已经存在一种活动,开始在有些领域研究尚不存在的事物与人类的关系。如果不去考虑尚未出现的事物,单纯考虑所涉及时间与空间内,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是以人为中心,我们是一切发生事件的唯一目击者。由此可见,这些事件有权出现在由因果关系组成的永恒历史中,并且都值得考虑和研讨。由于空间并不是个深不可测的事物,所以针对时间的观点对它毫无作用。时间和空间组成了一个双重无限时空,我们的人生就游荡在不可捉摸的神秘之中。
相对时间而言,我们更了解空间。空间和人类的关系更为直接,我们的身体有机组织偶然发生的状况使这种关系更为具体。我们可以自由地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或者运动。因此,一个旅游者的大脑中不可能存有他尚未到达的城镇的记忆,而只有他进入到这个城镇,才有真实感受。我们可以理解为,当一件事情尚未存在,就说明它尚未发生。

在这里,我不想和前人一样走失在这无从解释的千古谜团中,所以就不要纠缠在这个问题上了。无论时间有多么神秘,只要我们随意地把时间划分为“过去”和“未来”,这样就变得简单也容易弄懂其含义。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对于时间本身,它就是一个恒久不变、无限延伸的“现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时间就是正在出现和将要出现的一切“现在”,也在永恒不变地向前发展。而“明天”只是存在我们大脑中的一个转瞬,会变成“今天”再变成“昨天”,让人混淆, 不易分辨。
也就是说“现在”是“过去”的“未来”。有人曾说,想要从未来抽离出来绝对是一种精神上的错觉,根本不可能发生。当人来到这个地球上后,他就面对一堵墙,一直在前面来往奔走,未来随时都存在,真实、完美地藏在墙的后面,他还觉得未来好像生长在自己身体上,一直在他心中。人类的忧虑都是由于认知的混淆不清,导致通过狭窄的感觉通道,不能达到真正意识的所在地。而在未来特定的一个点,人类的认识会得到真正的提升。也就是说,未来才是人类自由生活的空间。未来会以很多方式通过大脑,提醒他将要发生的事情, 比如通过模糊的感觉,或者偶尔发生的事情,或者通过引导他对未来的想象, 或者是打破他现实周围的现状。此时人才会恍然大悟,不一般的事情曾经如此近地让他接近未来。未来就像一个封闭的神秘的容器,大脑完全地投入其中, 并没有经过未来的同意,被沉入到大海深处,被狂风巨浪所淹没,撩拨着,抚弄着它,它只能在海浪中起起伏伏。
人们尝试着在高墙上找到缝隙,通往那个装有未来的容器中。理性几乎是无所不知的;本能不会利用它万能的知识。人们也希望可以穿越理性同本能之间的那条隔离带,使自己更加智慧。这样看来,人类不止一次地成功过。让我们想起古往今来的空想家、先知、女巫和祭祀,他们身上好像都有一种病态的狂热,他们的精神系统超出常人的极度敏感。这种系统可以游走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串联个体生命以及所属物种,也可以与无形的神明之间进行奇妙的交流。很多相关证据被遗留了下来,和历史证据一样宝贵而又不容置疑。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是诡异的破解者,沿着独有的神经轨迹,穿越于现在和过去之间, 并混淆了两者的区别。他们这样伟大而神秘的臆想狂者是极为罕见的。由于他们的特异功能,人们会奉献出发现或者认为发现的一切,让他们机械化地破解着未来,希望躲避不妙的灾难或者境遇。这些特异功能者开始沾沾自喜,他们通过鸟儿的飞翔、受害者的内脏、星体的轨迹、水、火、梦来解读未来,而这些古老的占卜方法也一直流传至今。

我一直对这种未来学很感兴趣,也对它现今的社会地位充满了好奇。如今未来学虽不流行,但是当初却风靡一时,很是辉煌。对于社会公众和民族宗教,很难将其纳入自己的学科。现在和过去向我们展现了诸多的奇闻异事,足够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可是在我们关心“现在如何、过去怎样”的同时,几乎忘记追问“以后如何、未来怎样”。我们决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和怀疑的本能,只能接受古老而严肃的学科,占卜已经不能光明正大地进行了,它是不能被证明准确无误的。它只能在角落里,私下进行,同低俗、迷信、蒙昧的勾当为伍。一方面,它沿用了古老幼稚无知的方法;另一方面,未来学也同社会一样进步, 开始改进某些测算手段。时至今日,原始古老的占卜手段近半数已被废除,而新开发的手段普遍是古怪的,甚至是可笑的,有时好像是带点新发现的感觉, 而这些动机往往都和占卜无关。
我对未来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慢慢走进了幽暗的寂静之地。我渴望在工作中、生活里体验到真正的未来学,而不是只通过生硬的书本。我走访了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对占卜坚信不疑,也发现有人会使用古老的占卜方法求得建议和方法。我怀着真诚的心态去占卜,虽不相信但是我希望可以相信, 我不会先入为主地怀疑和挑剔,更不会去嗤笑这种行为。无论我们是否无知地相信奇迹,但是嗤笑奇迹则是更加无知和愚蠢。我相信,在每一个顽固的错误背后,一定隐藏着毋庸置疑的真相。

主编推荐
  1 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的莎士比亚梅特林克的代表作
   2.迄今止**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自然文学著作
 

精彩内容
花儿有花的心事,树有树的情歌。只要用心倾听,留心观察,你一定能读懂花儿的语言,悟出花草的智慧。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花的智慧》就是一本让你读懂花儿的语言,悟透花草智慧的杰作。在梅特林克行云流水的笔下,一个美丽的花卉世界,以令人匪夷所思 的面目呈现在读者面前。原来那些看起来纤弱、娇柔的花儿,都很顽强、睿智、充满活力,都拥有让人类难以企及的生存智慧。全书融植物之美、科学观察之细和文学描写之精于一体,字里行间还渗透着对人性和社会的反思。

媒体评论
1. 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的莎士比亚梅特林克的代表作2.迄今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自然文学著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