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背景下中学生欺负行为研究--以海南省中学生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网络背景下中学生欺负行为研究--以海南省中学生为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4.92 5.2折 48 全新

库存1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丽琼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036879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0804458

上书时间2024-05-2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丽琼,女,1975年5月出生,湖南新邵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心理测评与辅导。   近年来,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项,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7篇;曾获海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校园欺负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与程序
第二章  欺负行为的文献回顾
  第一节  欺负行为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二节  校园欺负行为的测量
  第三节  中学生欺负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后果
第三章  中学生欺负行为的质性研究
  第一节  对中学生欺负行为的认知
  第二节  初中生受欺负心理状态的质性分析
第四章  欺负行为研究工具的编制
  第一节  欺负与受欺负行为测量工具
  第二节  受欺负求助对象的分类研究
  第三节  旁观者行为问卷的编制
第五章  中学生欺负行为及各心理变量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学生欺负行为的现状
  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第三节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
  第四节  中学生生活满意度分析
第六章  中学生欺负行为的潜在类别及相关因素分析
  第一节  受欺负行为与欺负行为的潜在类别分析
  第二节  欺负行为潜在类别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第三节  欺负角色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
  第四节  欺负角色在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差异
  第五节  欺负角色在生活满意度上的差异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旁观者行为的潜在类别及相关因素分析
  第一节  旁观者行为的潜在类别分析
  第二节  旁观者行为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第三节  旁观者行为与其他心理变量的关系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八章  网络背景下中学生欺负行为的干预建议
  第一节  国外校园欺负行为干预方案的简介
  第二节  国内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节校园欺负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概念的界定一、研究的主要内容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客观地描述海南省中学生在网络背景下的欺负行为现状、欺负行为与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品质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教育主管部门与中学制定校园欺负行为干预的相关决策、为研究者进行欺负行为干预设计提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建议。()中学生欺负行为的发生情况已有研究发现,青少年理解的欺负行为与学界界定的欺负行为存在差异,为了保证调查的信度,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中学生对欺负行为概念的理解,为后续研究工具的研制以及研究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其次,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欺负行为也已普遍进入中学校园。但现有研究主要采用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相分离的范式,鲜有研究同时报告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行为的发生状况。本书的目的是要了解中学生在网络背景下的欺负行为发生现状。因此,我们需要调查中学生感知到的欺负行为类型以及具体的欺负行为.第三。我们要了解中学生在网络情境与面对面情境(传统欺负)下的欺负行为发生状况以及发生特点,如欺负与受欺负发生率、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共发性、欺负角色的人口统计学差异。第四.我们需要了解受欺负中学生的求助行为,了解具有哪些特征的求助者更可能求助,求助是否可以有效减少受欺负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欺负卷入者的潜在类别分析及相关影响因素中学生卷入欺负行为时,个体的角色是不同的,如可分为欺负者、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与未卷入者。但这些基于外显指标的分析方法会使得群体内的差异较大,如同样是受欺负者,但他们所受欺负的类型是不同的,如有些只受言语欺负,有些只受身体欺负,有些只受网络欺负,有些学生则受到几乎所有类型的欺负。同样,欺负者也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因此我们采用潜在类别分析,通过计算条件概率来将欺负者与受欺负者划分到不同的亚型中,使得群体间的个体异质性高,群体内的个体同质性更高。欺负行为中处于不同亚型的个体,其个人特点与心理状态可能均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本书中还分析了不同受欺负亚型、欺负亚型以及欺负/受欺负亚型的人口统计学差异以及各亚型在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品质与生活满意度上的差异.()旁观者行为的潜在类别分析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旁观者的行为在欺负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旁观者中的保护者为受欺负者提供帮助,并及时制止欺负行为的发生,而旁观者中的煽风点火者与静默围观者则会助长欺负行为,甚至还有旁观者会跟随欺负者加害受欺负者。以往的研究只探讨了在同学受欺负的情境下,旁观者的行为,而在朋友受欺负的情境下的研究却很少,可能以往的研究者认为所有人都会在朋友受欺负情境下提供帮助,但这一理论假设未必可靠。其次,前人的研究也未提供什么特点的人更可能成为保护者或加害者方面的信息。因此,我们设置了两种情境,即同学受欺负与朋友受欺负的情境,在这两种情境下对旁观者的行为进行潜在类别分析。我们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旁观者在两种情境下的不同亚型.然后分析不同亚型学生的人口统计学差异,了解哪些人更可能成为保护者.哪些人更可能成为欺负行为的追随者或加害者。我们也需要分析旁观者的潜在类别在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度上的差异,探索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度与中学生旁观者角色的关系。()中学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建议本书的目的在于为中学生的校园欺负行为提供切实可行的干预建议.因此,我们会在综合分析与讨论国内外现有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最后综合提出适合中学校园的切实有效的干预建议......




精彩内容
    本书的目的在于调查网络背景下中学生欺负行为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关部门制订关于学校欺负行为的相关决策提供实证依据与针对性建议。
    本书共分为八章,包括绪论、文献回顾、研究工具编制、中学生欺负行为及各心理变量的发展现状、中学生欺负行为与旁观者行为的潜在类别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并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建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