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8.81 6.6折 89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孟馥,姚玉红,刘亮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568632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11221053

上书时间2024-05-2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亮   同济大学医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家庭治疗学组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家庭治疗组)中方教员。   家庭及青少年心理健康践行者,接地气心理学知识传播者。平时工作重心是帮助有成长困扰、亲子冲突、厌学、网瘾、情绪困扰的青少年及其家庭做心理咨询和科普。同时,在亲密关系心理咨询方面也有丰富经验。   微信公众号:临床心理Dr刘亮,    姚玉红博士,同济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及麻省总医院(MGH)研究员(2014.7-2015.2),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暨家庭治疗学组上海区域组长,博士研究方向为家庭治疗,接受过结构班、系统式、策略式以及萨提亚模式系统的家庭治疗系统培训,曾赴美国布朗大学进修家庭治疗。长期接受孟馥和盛晓春老师的家庭治疗督导;先后多次担任中德家庭治疗班、策略家庭治疗班、萨提亚课程的专业翻译和助教。现为中德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员。,    孟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家庭治疗学组主任委员,认证督导师,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与临床心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培训中心临床督导。

目录
第 一篇 婴幼儿篇 
高质量陪伴是培养婴幼儿安全感的关键 // 004 
照顾者的在场与稳定 // 007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 011 
恰当地回应孩子的需求 // 015 
增强照顾者的安全感 // 020 
孩子总闹情绪怎么办 // 024 
怎样对待孩子的“犯错” // 030 
孩子黏人怎么办 // 035 
孩子不愿意睡觉怎么办 // 041 
孩子干什么都说“不” // 046 
第二篇 学龄前儿童篇 
学龄前儿童家庭中的 8 条规则 // 055 
与孩子进行“双向沟通” // 060 
孩子害羞怎么办 // 065 
如何给孩子设定限制 // 070 
帮助孩子不再“怕黑” // 076002 
从出生到独立 
如何应对孩子乱发脾气 // 082 
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 // 087 
如何夸奖孩子 // 093 
发现并培养孩子的才能 // 098 
第三篇 学龄儿童篇 
给学龄儿童父母的一封信 // 107 
入学季,慌乱季,适应季 // 110 
孩子的书包,藏着父母的习惯 // 115 
3 个公式解读学龄儿童的学习方式 // 119 
好动、异动、多动 // 125 
“熊”孩子成长中的那些事,父母一定要懂 // 131 
养育观念与养育方式 // 137 
给孩子合适的期待和“派遣” // 144 
父母如何帮助学龄儿童应对家庭的变化 // 150 
学龄儿童的成长风险 // 156 
第四篇 青春期篇 
孩子总说父母不理解自己 // 170 
和孩子沟通时容易情绪激动 // 175 
孩子和父母想法冲突 // 180 
平衡和青少年相处时的管与不管 // 185 
与青春期孩子谈交友 // 191 
孩子想谈恋爱 // 196 
跟孩子谈未来和打算 // 201 
孩子“沉迷”游戏和网络 // 206 
孩子总想寻死 // 212 
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 // 219 
第五篇 离家独立篇 
孩子离家后突然开始和父母“翻旧账” // 228 
孩子“没钱”才和父母主动联系 // 233 
“宁愿让人喊妈宝,也不愿让我妈伤心” // 238 
驱不散的内疚感 ——“我爸是被我气死的” // 242 
一直优秀的子女要退学重新高考 // 247 
在家能睡好,到校就失眠 // 252 
子女不再对父母说实话 // 258 
女儿的恋爱对象不合父母心意 // 263 
无法适应集体住宿生活 // 269 
第六篇 儿童和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篇 
进食障碍 // 277 
注意缺陷 / 多动障碍 // 284 
识别和应对孩子的抑郁症 // 290 
孩子情绪时好时坏,可能是患了躁郁症 // 296 
我的孩子总是肚子疼 // 301 
我家的小霸王 // 306 
第七篇 特殊家庭父母篇 
我的父母要离婚 // 313 
爸爸去哪儿了 // 318 
我的妈妈要嫁人 // 323 
作者简介 // 331

主编推荐
 1.一线心理学家,将各自领域的精深研究和大量的实践经验结合,转化成浅显易懂的生活语言; 2.以个体发展和家庭生命周期双视角看待养育,把个体与系统结合起来; 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本书在理想父母和现实父母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抚平养育焦虑; 4.区分养育理念与养育方式,厘清其中存在冲突与误区。 5.养育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时遇到的普遍的问题,从理论角度出发理解,并且给出具体可行的指导。 6.从依恋出发,回到依恋,对于建构的亲子依恋,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亲子沟通中出现的裂痕如何弥补,也给出相关建议。 

精彩内容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中国的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更是感佩人心。但是,长大成人后,许多孩子常常会指责父母不爱自己。是孩子们太不懂得感恩,还是父母的付出并非孩子的所愿?父母如何做才能消弭这种差异,让自己的付出与孩子的感受匹配,让自己的努力不致落空、造成不良影响? 

《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从孩子成长规律的角度指出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并对父母在各阶段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分析,给出建议;另一条主线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阐明家庭在不同阶段需要处理的任务,并对家庭在各阶段面临的困难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呈现,给出解决方案。从建立安全感,到培养好习惯,到处理青春期逆反,再到离家阶段的困难,本书逐一解析,指出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导父母如何让自己的爱帮助孩子成长为健康、独立、自信、快乐的人。 

《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适合家长、教师、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师及心理学爱好者阅读。

媒体评论
从孩子呱呱坠地到成长、独立,拥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家庭,父母的养育造就性格各异的生命个体。俗话说,没有人生来就会做好父母。从手足无措到渐渐磨合,怎样与孩子有效地沟通,怎样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快乐、独立、自信的人,怎样让孩子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引导其成为社会栋梁……这些,是所有父母的亘古难题。本书描述了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困惑,并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各位心理学工作者在剖析原因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值得每一个父母细读。
    ——陆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热烈祝贺这本书的出版!几位经验丰富的家庭治疗专家在这本书中贡献了他们的临床经验,通过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根据家庭在不同阶段的主题,对父母的角色、任务、困难情境提供了分门别类的悉心指导。在充满养育焦虑的时代,这本书为困惑中的父母提供了新的选择。
    ——李松蔚  首届中国儿童青少年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师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家庭教育传播的工作者,这本书无疑是我一直渴望看到的。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儿童成长的发展规律、不同阶段的发展主题与任务清晰而完整地勾勒了出来。
    更重要的是,家庭生命周期的框架为父母提供了开阔的视角,帮助父母从整体、动态的角度来审视孩子与家庭的成长,不仅看见孩子,更看见自己、看见家庭、看见生活,从而更加富有弹性地面对不同成长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而适宜的养育策略、智慧而完整的生活策略。

    ——恽梅  《父母必读》杂志主编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