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岁儿童社交心理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3-7岁儿童社交心理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5.85 5.2折 49.8 全新

库存8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敏莹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85101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11252591

上书时间2024-05-23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敏莹,原于供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后为《当代家庭教育报》头版作者、“萱草花语”专栏作者,市级卫生健康宣教中心“陈敏莹专栏”作者,《父母必读》《时尚育儿》《上海妇女》特约作者,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签约心理咨询师、特聘专家,研修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省级家庭发展研究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认证少儿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著有《不焦虑妈妈养育手册——0~6岁,五招教出好孩子》。

目录
第一章 孩子社交冲突背后的秘密  001 

1.心理溯源:社交冲突真的是因为孩子任性所致吗?  002 

2.生理溯源:大脑处于发育高峰,却未懂跟身体说不  008 

3.环境溯源:别让“内在小孩”伤及你的小孩  014 

4.逃避社交冲突真的因为孩子胆小懦弱吗?  019 

第二章  顺应孩子心理,建立预防冲突的思维模式  025 

预防冲突模式一:强化同理心,改掉霸道行为  026 

1.如何引导爱抢占同伴物品的孩子?  026 

2.如何引导爱控制同伴的孩子?  034 

3.如何引导爱惩罚同伴的孩子?  041 

预防冲突模式二:用爱心和礼仪,磨合矛盾关系  048 

1.如何引导爱使用“暴力语言”的孩子?  048 

2.如何引导因活跃而干扰同伴的孩子?  054 

3.如何引导不打招呼的孩子?  062 

预防冲突模式三:做积极情绪的主人,快乐融入集体  068 

1.如何引导不爱分享的孩子?  068 

2.如何引导不愿意输又看不惯同伴赢的孩子?  075 

3.如何引导不懂保护自己的孩子?  081 

第三章 以沟通代替说教,日常训练解决冲突的方法  087 

1.因果关系的循环游戏与提问——与孩子探索冲突的根源  088 

2.选择关系的多角度游戏与提问——提高孩子对冲突的应变力  096 

3.肯定与否定关系的游戏与提问——坚定孩子在冲突中的立场  101 

4.自控力的游戏与锻炼——稳定孩子面对冲突时的情绪  106 

5.共情的游戏与锻炼——加强孩子对冲突的理解  112 

6.开放式的思维提问与训练——强化孩子对冲突的思辨力  118 

7.建立豁达的相处方式——防止孩子社交“小心眼”  123 

第四章 当孩子处于冲突中,家长当场的引导方法  129 

1.当孩子与同伴争吵时,家长该如何说?  130 

2.当孩子与同伴打架时,家长该如何说?  132 

3.当孩子打回去或者不打回去时,家长该如何说?  136 

第五章 家长与老师有效沟通,助力解决冲突并减少负面影响  141 

1.孩子打人了,该如何跟老师沟通?  142 

2.孩子被打了,该如何跟老师沟通?  146 

3.孩子过于好动而引发冲突,该如何跟老师沟通?  150 

4.孩子因冲突而受处罚,该如何跟老师沟通?  154 

5.孩子因冲突而遭冷落,该如何跟老师沟通?  159 

6.关于社交冲突,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方法与禁区  165 

第六章 弄清孩子的气质类型,找出最佳引导方案  171 

1.明确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利于社交行为的引导  172 

2.气质类型小测试  173 

3.各种气质类型的孩子在社交中的表现  175 

4.如何引导各种类型孩子的社交行为  177 

第七章 明确家长的养育类型,完善引导孩子社交机制  185 

1.明确家长的养育类型,有利于孩子社交行为的引导  186 

2.各种养育类型在孩子社交中的表现  186 

3.什么是最好的养育类型  192 

4.如何改善不同养育类型的家长  194

内容摘要
     1.心理溯源:社交冲突真的是因为孩子任性所致吗? 康康妈接康康放学,到达时班上的孩子已经整整齐齐地排在操场上等候了。这时,康康突然使劲地拉扯排在前面的小雨,小雨生气地皱着眉头插着腰,康康继续粗鲁地拉扯着她,结果小雨号啕大哭。其他孩子见状,纷纷指着康康向老师告状,并大喊:“康康欺负人!” 康康妈全都看在眼里,接到康康后,急忙问他为什么要拉扯小雨,康康委屈地说:“我只是想跟她玩,她可喜欢跟我玩了。”康康妈怒火冲天地批评道:“你太任性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小时起冲突超过9次,每次冲突平均持续时间为24秒,有些冲突在短暂停止后又会重新开始。 像康康和小雨之间的冲突,相信家长已经司空见惯。即便如此,家长看到这些冲突场景,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更不知道该如何引导自己那个任性妄为、爱惹是生非的孩子。 但是,社交冲突真的是因为孩子任性,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吗?事实上,每个陷入冲突的孩子背后,都有他自己的深层原因。 自我中心化 现在,请家长跟孩子一起做做下面的小实验。 实验一:把3~5个毛绒玩具放在桌子上并堆在一块,让孩子在桌子的一边面向它们坐下来,同时在孩子的对面,也就是毛绒玩具的另一边放一个洋娃娃,然后让孩子找出自己所在方位看到的毛绒玩具照片,再让孩子代替洋娃娃选择它所在方位看到的毛绒玩具照片。 结果是怎样呢?我们会发现,大多儿童能以自己的视角位置来作出选择,而不能挑选出对面洋娃娃视角的照片。 这个实验是我国一项“三山实验”形式的研究,是用来考察儿童认知的自我中心现象和脱自我中心化的。而儿童的自我中心化正是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三座山的模型测试所发现的,只是我们把三座山的模型改为毛绒玩具而已。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进行判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的观点,而是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3~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8岁儿童才会出现脱自我中心化,9岁以后的儿童才能摆脱自我中心的影响。 实验二:妈妈告诉孩子今天是爸爸的生日,然后带上孩子去挑选生日礼物,过程中我们不要加插任何意见,认真观察孩子会挑选什么礼物。究竟是公文包、手表、领带,还是孩子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呢? 我们会发现,一般来说,儿童会挑选自己喜爱的玩具送给爸爸。 这种行为并不代表孩子自私,而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正常表现。孩子并不知道爸爸的兴趣与他的兴趣不同,他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爸爸不一定喜欢。大概要等到孩子7岁之后,才会有意识地去挑选爸爸喜欢的礼物,像刚提到的公文包、手表、领带等。好了,家长通过亲身实践的小实验,能够了解儿童内心的秘密了吧? 我们返回康康的案例,康康的社交冲突与任性无关,而是康康以为别人的感受就是他自己的感受:他觉得使劲拉扯很好玩,他以为小雨也觉得使劲拉扯很好玩。并且,康康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他不知道小雨不想玩,只是想排队;他不知道小雨被拉扯会很伤心;他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把班上的其他同学惹怒了。 很多时候孩子在社交上的冲突行为,并不是因为什么恶性动机、教而不善或者特意挑战非常不错所致,而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出现自我中心的正常现象。 P2-4

主编推荐
 3~7岁这个阶段太特殊了,儿童需要学会社会交往的应对策略,也需要学会自我情绪的调适。而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成为甩手掌柜,把孩子丢给了幼儿园。当然,我们也理解家长们缺乏专业的知识与技巧。陈敏莹老师的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她真正手把手地教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与老师沟通,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 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儿童社交冲突引导方案。——刘勇赫 儿童教育专家、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教育专家 

精彩内容
本书结合经典儿童心理学原理、有趣的心理小实验、具有很强代表性的生活案例,带家长朋友们走进孩子的社交世界,洞悉孩子在冲突中的真实感受与需求。 

通过完整的培养解决冲突能力体系,为孩子量身定制预防冲突的思维模式、日常的训练模式、当场引导方式、家园的合作模式,以幽默智慧的沟通和游戏让孩子突破心防,愉悦诚心地与伙伴合作。并为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与不同养育类型的家长有针对性地提供引导方案,让家长朋友们在育儿过程中走出困惑,灵活指导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

媒体评论
3~7岁这个阶段太特殊了,儿童需要学会社会交往的应对策略,也需要学会自我情绪的调适。而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成为甩手掌柜,把孩子完全丢给了幼儿园。当然,我们也理解家长们缺乏专业的知识与技巧。陈敏莹老师的这本书简直就是及时雨,她真正手把手地教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与老师沟通,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 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儿童社交冲突引导方案。
——刘勇赫 儿童教育专家、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教育专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