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巴罗萨行动:1941,绝对战争:1941-la guerre absolue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巴巴罗萨行动:1941,绝对战争:1941-la guerre absolue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44.05 6.6折 21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让·洛佩兹,[格鲁吉亚]拉沙·奥特赫梅祖里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90222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18元

货号11443997

上书时间2024-05-22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让·洛佩,法国历史学家,著名战争史专家。曾作为商船队官员在北非任职多年,返回法国后成为记者,创办《战争与历史》杂志并担任主编,著有《苏联红军的伟大与苦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迷》《希特勒的☆后一百天》等书。其作品被翻译成英语、俄语、荷兰语、葡萄牙语等多种语言,2019年《巴巴罗萨行动》出版后斩获包括欧洲历史图书奖在内的诸多奖项。
  拉沙·奥特赫梅祖里,历史学博士,《战争与历史》杂志顾问,精通多国语言。与让·洛佩合著有《朱可夫:打败希特勒的人》等。

目录
引言
第一部 通往迷雾重重的印度群岛
序曲 班德勒街的晚宴
第一章 一个人梦想的战争
第二章 苏联的孤独
第三章 条约
第四章 决定进攻
第二部 互相欺骗的手段
序曲 如果战争明天来临
第五章 德国应对灾难的方法
第六章 苏联应对灾难的方法
第七章 罪恶的命令
第八章 斯大林的错误决策
第三部 苏联的挣扎
序曲 “我羞于面对父亲,因为我还活着”
第九章 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漫无尽头的一天
第十章 边境的战斗
第十一章 从欢欣鼓舞到最初的怀疑
第十二章 基辅、莫斯科还是列宁格勒?
第十三章 斯大林高压统治的回潮
第四部 幻想的秋日
序曲 反苏的洛科特共和国
第十四章 维亚济马—布良斯克的双重灾难
第十五章 寸步难行的德国国防军:泥浆,道路,朱可夫
第十六章 露天修罗场
第十七章 面对各自盟军的斯大林和希特勒
第五部 败北的冬日
序曲 前往克里米亚
第十八章 最后的努力
第十九章 苏联的反攻
结语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内容摘要
     序曲 班德勒街的晩宴 出生时即为冯·维茨女男爵的玛丽亚·冯·哈默施泰因在临近晚上8点的时候,难掩紧张的心情。这位国家防卫军(Reichswehr)——1919年至1934年间德国军队的名称——统帅的妻子看了看硕大的餐桌,确定是否摆放齐整,这儿马上要设一场晚宴,有一位客人最后一刻来访,凸显了此人的重要性。她把年纪最小的四个孩子都安顿在了楼上,只是,我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她的两个好动的女儿,年长的玛丽·路易丝和第三个女儿海尔加这天晚上是否也在场。而她的丈夫冯·哈默施泰因一埃克沃德将军军装笔挺,正站在班德勒街办公室的台阶上,办公室就坐落于柏林政府办公区核心地带的一栋大楼里,军队的指挥层就设在楼内。 8点还差几分钟,二十多辆豪华轿车陆续快速驶来。轿车驶到台阶旁,在一群勤务兵和警卫中间,出现了国防部长冯·勃洛姆堡,陪同他的有参谋长冯·赖歇瑙上校、外交部长冯·牛赖特,以及十几名将军和海军司令,优选指挥层可谓倾巢出动,尤其是还有国家防卫军十个师的师长。在后面这些人当中,有四个人将在进攻苏联的决策中扮演关键的角色,他们是如今的将军、今后的元帅冯·布劳希奇、冯·里布、冯·博克、冯·伦德施泰特。阿道夫·希特勒最后一个到达,他身着黑西装,由他的专享一名侍从官陪同而来。这一天是1933年2月3日,对他的邀请令人有些吃惊。 依据目击者的叙述,希特勒话不太多。晚餐时,这位昔日的下士在面对这么一群军官的时候,有些不自在。他到的时候,“朝各个方向谦逊地弯腰致意,有些笨手笨脚”。哈默施泰因“略显屈尊俯就地同他打了招呼”,这场聚会“显得冰冷而礼貌”。1除了勃洛姆堡之外,赖歇瑙、牛赖特和哈默施泰因,在场没有一个人和曾经发动过啤酒馆暴动、72个小时之前刚刚成为德国的希特勒见过面。除了1932年4月私下长时间晤谈之外,赖歇瑙上校还收到过一封写于1932年12月4日的私人信件,这位纳粹首脑在信中表露了自己的反苏联倾向,陈述了对帝国今后与谁结盟的看法、他的军事政治规划以及统一思想的意图。勃洛姆堡见过他一次,其中两次都是在参谋部的会议上。哈默施泰因至少三次同希特勒一起参加过会议:第一次是在1931年1月中旬,第二次是1932年4月28日,陪同者是他的朋友施莱谢尔,第三次也就是在班德勒街晚餐之前六天,是秘密会面,地点在希特勒的老友贝希施泰因夫妇的别墅。大多数在场的军人都对德皇威廉二世颇为怀念,对这个争权夺利的纳粹首脑并无好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他入主一职有多反感。恰恰相反。毕竟,他们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抱负在许多观点上与之都有相交之处,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似乎代表了最少的恶。勃洛姆堡甚至可以说对他相见恨晚,说他一见希特勒,即发现他双眼炯炯有神,堪为德国的“良医”。2哈默施泰因提议对兴登堡总统提名希特勒一事做出响应,1933年1月30日,贝克还说他是“1918年以来道夺目的光”。3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人的情感之中占地位的是好奇心。没人会愚蠢到相信哈默施泰因给出的借口,说什么邀请希特勒来班德勒街聚餐,是为了庆祝冯·牛赖特的60岁生日。还有一个因素在数天前大大刺激了那些军人的好奇心,甚至于在他们中间引起了某种程度的轰动。 P11-12

主编推荐
 《巴巴罗萨行动》深入挖掘了德国入侵苏联的历史原因,从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讲述了两个国家之间斩不断的爱恨纠葛,并在此基础上对这场军事行动的双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上宏观战略的制定过程、集团军群的指挥调度,下到前线士兵的亲身经历、战争难民的痛苦遭遇,无不惊心动魄,读来酣畅淋漓。 

精彩内容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拉开了人类历史上☆血腥战争的序幕。两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军队展开了直接对决。德军凭借“闪电战”战术一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苏联红军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压力,用血肉对抗敌人☆猛烈的炮火。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以战争的进程为线索,通过查阅新的文献档案,详实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还原了战争中的人与事件。作者没有局限于战争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久远的过去,对交战各方的文化传统、政治诉求、经济状况乃至领导层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书中既有宏大的战略分析、详尽的战术推演,也有对个体苦难历程的细腻呈现,全方位描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绝对战争”。

媒体评论
2020年欧洲历史图书奖、2019年法国夏多布里昂奖、2019年法国盖克兰历史图书奖获奖作品;从宏大战略到小人物苦难的多层次呈现,讲述二战苏德战争的来龙去脉,揭示战后欧洲局势的历史成因
《巴巴罗萨行动》深入挖掘了德国入侵苏联的历史原因,从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讲述了两个国家之间斩不断的爱恨纠葛,并在此基础上对这场军事行动的双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上至宏观战略的制定过程、集团军群的指挥调度,下到前线士兵的亲身经历、战争难民的痛苦遭遇,无不惊心动魄,读来酣畅淋漓。

由于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东线战场的情况与西线截然不同,战争规模更大,也更加复杂。在1941年6月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中,苏德两国展开了全方位的对抗,进行了一场“绝对战争”,冲突的激烈程度前所未见,双方都伤亡惨重,但始终未释放出任何形式的和解或妥协意向。这场“绝对战争”并不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方面面。
——让·洛佩
两位历史学家全面重构了1941年德国对苏联的入侵过程,通过新的史料,深度还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场关键性战役的起因、经过……精彩地展示了历史研究的丰硕成果。
——《世界报》
这部厚重的作品令人感到钦佩,称之为一座纪念碑毫不为过。让·洛佩和拉沙·奥特赫梅祖里凭借渊博的学识和精辟的分析,揭示了希特勒无法赢得这场战争的原因。
——《费加罗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