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经济特区金融40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深圳经济特区金融40年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18.94 7.1折 1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平生,何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93900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8元

货号11434502

上书时间2024-05-22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平生,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深圳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何杰,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史进程篇

第一章 深圳金融业发展历程003

第一节 服务外资外贸开启深圳金融业星火燎原之势003

第二节 资本市场成长壮大推动深圳金融业提质增效011

第三节 高科技产业崛起促进深圳创投之都强势腾飞019

第四节 前海开发建设打造深圳金融开放创新新格局026

第五节 先行示范引领深圳金融五位一体发展再出发032

第二章 深圳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成就042

第一节 深圳金融支柱产业构建的主要成就043

第二节 深圳金融生态体系构建的主要成就048

第三节 深圳金融创新模式构建的主要成就057

第三章 深圳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不足064

第一节 深圳金融发展理论经验065

第二节 深圳金融发展的实践经验067

第三节 深圳金融业存在的不足079

第二部分 典型案例篇

第四章 深圳股份制银行的典型案例083

第一节 招商银行084

第二节 深圳农商行091

第三节 微众银行097

第四节 福田银座村镇银行101

第五章 深圳国有银行的典型案例106

第一节 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106

第二节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111

第三节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116

第四节 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121

第五节 中国交通银行深圳市分行125

第六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圳市分行130

第七节 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135

第八节 中国进出口银行深圳分行139

第六章 深圳证券基金类机构的典型案例142

第一节 深圳证券交易所142

第二节 国信证券149

第三节 中信证券154

第四节 招商证券158

第五节 南方基金163

第六节 博时基金168

第七章 深圳保险类机构的典型案例174

第一节 中国平安174

第二节 国任保险181

第三节 招商仁和人寿保险186

第四节 前海再保险191

第五节 中国人保深圳分公司194

第六节 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197

第八章 深圳地方国资类机构的典型案例200

第一节 深投控200

第二节 深创投205

第三节 深圳高新投210

第四节 深圳担保集团214

第五节 深圳资本运营集团220

第九章 深圳投资管理类机构的典型案例224

第一节 鲲鹏资本224

第二节 深圳天使母基金231

第三节 前海母基金235

第四节 招商平安资产238

第五节 基石资本242

第六节 同创伟业245

第七节 松禾资本249

第十章 深圳其他机构的典型案例251

第一节 深圳国际仲裁院251

第二节 百行征信257

第三节 前海金控261

第四节 华润信托265

第五节 招联金融270

第六节 国银租赁273

第七节 联易融277

第三部分 典型人物篇

第十一章 深圳党政机关代表性人物283

第一节 深圳金融拓荒与金融体制机制创新代表性人物283

第二节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创新代表性人物301

第十二章 深圳金融机构代表性人物313

第一节 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代表性人物313

第二节 创投类金融机构代表性人物329

第三节 其他金融机构代表性人物336

第四部分 继往开来篇

第十三章 深圳金融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总体方向349

第一节 深圳金融业的重大发展机遇349

第二节 深圳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思路354

第三节 深圳提升金融业服务能力的关键举措361

第十四章 深圳金融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实施路径365

第一节 深圳金融运行安全区建设365

第二节 深圳金融发展生态与保障机制建设370

第三节 深圳金融创新的模式与路径选择376

附录 深圳金融大事记387

参考文献472

后 记476

内容摘要

第一章深圳金融业发展历程

深圳改革开放的40年是披荆斩棘、波澜壮阔、砥砺奋进的4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在此过程中,深圳金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深圳改革篇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回顾深圳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既能够从历史中回眸城市发展与金融业发展相生相伴的峥嵘岁月,明确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和金融发展主线,领阅深圳改革者和建设者艰苦奋斗的历程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又能够以史为鉴,呼唤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担当、新作为,为金融业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指引。

基于此,本章以深圳金融业的历史发展为时间线,将4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分别从金融业自身的发展特征和进程以及特区的政策改革、产业变迁、技术变化对金融业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并阐述特区40年中,金融业作为特区资源流动的催化剂,如何铸就深圳的发展奇迹,实现深圳金融业发展与深圳全面发展的相辅相成。

第一节服务外资外贸开启深圳金融业星火燎原之势1979年5月初,广东省委起草《关于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出口特区的初步设想》。“出口”一词,正道出了中央通过设立特区改变中国经济发展面貌

的战略目标。1979年尚未改名成“深圳”的宝安县,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凋敞,工业产业薄弱,俨然是位于南方一隅的“小渔村”。此时宝安县人口只有3万人,1979年的人均生产总值只有606元,不少人因为吃不上饭而逃到一河之隔的香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生产力,必须引入国外技术,但是引进国外技术需要外汇,那么外汇从哪里来?国家计划成立的出口特区表明深圳等特区所担负的使命——依靠出口赚取外汇,依靠外汇购买国外先进工业品,再依靠先进工业品提高国家产出。既然改革是必然的,那么突破经济发展的限制势在必行,因此国家决定在特区试行更为大胆的办法。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一外贸产业飞速增长,促进金融开放发展

与香港在1841年开埠后最开始所做的转口贸易不同,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初期着重于在生产地生产加工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直接对接国外买方。“三来一补”是“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的简称,凭借着劳动力成本低廉和深圳在农业纺织产品方面的国际比较优势,外贸时期正式拉开了序幕。这种对外贸易和生产模式,对生产地的货币兑换基础设施要求高,因此外汇汇兑业务亟须发展。1981年7月16日,中国银行深圳支行经中国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联合批准改为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对外挂分行和外汇管理分局两块牌子。1982年1月,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第一家境外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这家香港的银行,立足香港、服务世界,同样也为国外企业购买中国产品和服务提供汇兑业务等金融服务。随着外向型贸易逐渐成为特区初期发展的主题,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的特区外贸结构,产生了多种金融服务需求,而很多国内金融机构在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方面经验不足,因……



精彩内容
本书旨在对深圳40年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事件、重要成就、重要机构、重要人物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同时对深圳金融业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进行展望。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进程篇,主要阐述深圳金融业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服务实体、港深融合等方面的光辉历程和重要经验;第二部分为典型案例篇,主要展现深圳代表性金融机构从星火燎原、披荆斩棘到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精彩演绎;第三部分为典型人物篇,充分诠释代表性人物敢想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第四部分为继往开来篇,主要对新发展格局下深圳如何打造国际金融标杆城市提供方向性和实际操作性的建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