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文摘:2021年卷 总第2期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历史文摘:2021年卷 总第2期卷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18.94 7.1折 1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04903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8元

货号11788644

上书时间2024-05-22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军,男,1979年生,河北肥乡人。200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陕西省“六个一批”理论界人才、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等人才称号。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早期中国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现主要从事唐代政治史及西北区域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目录

·全文转载·

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栏目主持:李军)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若干理念问题 乔治忠/3

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葛兆光/13

先秦秦汉史(栏目主持:史党社)

西周恭懿孝夷时期的王室内部斗争

——以彝铭及竹简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晁福林/23

春秋时期天命观念的演变 罗新慧/47

试论战国秦汉城乡关系的新变化 马新 王越/67

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 陈昆 李禹阶/80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栏目主持:彭建英)

天下秩序、八王之乱与刘渊起兵:一个“边缘人”的成长史 侯旭东/96

“唐朝系拓跋国家论”命题辨析:以中古民族史上“阴山贵种”问题的检讨为切入点 钟焓/126

乡里与两京之间:唐前期江南士人家族 周鼎/159

从“以官存司”到“以司存官”

——《百官志》体例与汉唐行政体制变迁研究 楼劲/179

从唐宋宰相概念论君主支配模式 方诚峰/201

宋元明清史(栏目主持:王善军)

《金史·宗室表》抉原 陈晓伟/228

元代蒙古人的祖源故事与“家史”书写 张晓慧/248

关于明代勘合形制的再探讨 伍跃/258

撒马儿罕的礼物:周全《狮子图》研究 赵晶/276

清代旗民分治下的民众应对 邱源媛/295

中国近现代史(栏目主持:郑金刚)

晚清学政的日常事务与生活世界

——陆宝忠督学湖南日记稿本研究 李细珠/318

预备立宪时期立宪派的立宪国民程度论述 邹小站/343

清末民初遗产税的引入 雷家琼/35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省委的创设与运用 翁有为/374

·论点摘编·

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

论史家对笔记史料价值与不足的认识及启发意义 施建雄/397

史学视角下传统文化的现代元素 刘永祥 陈其泰/400

中国古代史学概念的界定、意蕴及其与史学话语的建构 刘开军/404

量化历史研究的步骤和作为新史学的价值 林展 陈志武/408

先秦秦汉史

探索华夏民族与中华文明的远古根系 高星/412

试论东周卿大夫士爵之演生 阎步克/416

文字资料所见战国时代赵之西境 史党社/420

从新出简牍看二十等爵制的起源、分层发展及其原理 杨振红/424

秦统治下人民的身分与社会结构 鲁西奇/428

从乡啬夫到劝农掾:秦汉乡制的历史变迁 孙闻博/431

汉初异姓楚王国钩沉 王健/435

遝书新论 刘自稳/439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

刘渊的顾命大臣与河瑞、嘉平之际汉国的皇权重构 李磊/443

石勒“赵王元年”与慕容儁“燕王元年” 童岭/446

文成帝和平二年南巡史事再考 刘莹/450

“正统”观念下的北魏礼乐建设 金溪/454

唐代尊号制度研究 孟宪实/458

论唐代内诸司使的定义及其影响 杜文玉/462

构建共通文本社区 陈怀宇/465

高骈的野心 陈烨轩/469

宋元明清史

10世纪华北地方士人活动诸层面 闫建飞/473

北宋东京近郊的农业转型 梁建国/477

宋朝腹地“郡县无城”与“小城大市”现象研究 来亚文/481

金代品官父祖封赠制度探析 孙红梅/484

两宋的劝学文 陆敏珍/487

元朝德运问题发微 曹金成/491

明代法律演变的动态性 刘正刚 高扬/494

疾痛中的性别隐喻 王超群/497

“丁”的层累演进 蒋宏达/500

关于清朝嘉道变局性质的不同阐释及其反思 朱浒/503

中国近现代史

论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创立 吴彤/506

华盛顿体系、反帝运动与国民革命的酝酿 马建标/509

1934年南京市民食盐中毒事件述论 朱英/513

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国际宣传网络的构建(1937~1938) 刘静/51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恩格斯的纪念及其历史价值 林绪武/520

论英国对二战后中英商约的筹议 侯中军/523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铁路卫生防疫事业的创建 黄华平/527

·篇目推荐·

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533

先秦秦汉史/535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537

宋元明清史/539

中国近现代史/542



内容摘要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视角历史研究因其内容的多面性,具体的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的视角,作为历史学一个专业的史学史研究,当然也不例外。不言而喻,在整体性的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研究中,应当纳入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生、发展的状况,成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然而中国近现代的史学状况是丰富而又十分复杂的,在社会文化的转型时期,许多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传统史学结合于西方的史学方法,加之新开发的史料,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历史学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考察、揭示及解析真情实事,作为整个学科的基础和第一要素。这种旨在求真的历史研究中主要依靠史料的把握,在史料解析中固然需要高层次的辩证思维,而一般的形式逻辑也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这意味着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求真宗旨下,可以取得精湛而意义久远的历史研究成果。因此,在混一的中国近现代史学史框架内,不容易使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学术研讨的焦点,研究深度受到限制。解决的方法应当是首先相对独立地设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整体研究,经过精深探索,再回返到中国近代史学史中考察。简言之,就是要建立起深化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视角,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迄今为止,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主要还是集中于对史家、史书、史学等个案的探索,整体性研究虽已起步,而重要成果还在期待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者应当用何种眼光并且关注哪些要点,即构成一定立场之下的学术视角。在这里,立场是十分重要的,立场不同,研讨的眼光与着眼点会大不相同。只要具备实事求是原则,就不能不承认自近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处于持续向上发展的状况。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具有严密、深入的逻辑体系,因而在总体上予以肯定性的评析,乃是理所当然的。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应当包含具有正面肯定的鲜明立场,其探讨的视角,需要体现出以下几点。(一)着眼于清理和查证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中的重要史实,贯彻以求真为第一要素的史学准则只有史实无讹,细节清晰,论述方能底气充足,根基牢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产生,是近代才发生、发展的,历史并不悠久,但仍然有许多相关事实需要进一步梳理和考订。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事件,更应当全面考察所有真实的细节,以便予以确当的评论。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事件,其中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发展的关键著作。但这部书的出版面世,到底是郭沫若的个人行为还是党组织的策动和运作?评论者多未涉及于此。实际上,此书之面世,主要是在中共宣传部的组织和推动下得以实现的。郭沫若在写于1929年9月的该书《解题》中说:“本书出版全靠李一氓兄督促斡旋,各种参考书籍的搜集也多靠他,我特别向他感谢。”①李一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他对郭沫若此书的督促和协助,必然是党组织的既定工作。认定这一重要情况,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于随后的社会史论战,就会得出更加深入的评析。由此可知,全面理清基本史实,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中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二)必须以理论思维的角度研讨马克思主义史学史马克思主义史学本来具有特别重视历史理论和思想方法的特色,唯物史观从出发点上就呈现鲜明的理论性、原则性,理论性成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存在方式,亦即一项基本的事实,因而考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进程,也就不能缺乏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研究,仍然与所有史学研究的格局一样,应将考实求真与理论分析紧密结合起来,不可偏废。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研究具有自己的特色和更加崇高的学术使命,要求对于史实的考订更为精深,理论思维的水平尤其要超越其他史学流派。以理论思维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使研究成果呈现为理论的层次,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状况的实质特征。仅仅堆积一些事件、人物等,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质内容。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什么能够在旧中国立足和不断壮大?为什么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史学却迅速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哪些独到特点和优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中国传统史学有哪些矛盾和契合点?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当在研究中予以解决,缺乏精深的理论思维,就不能完成这种学术任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及唯物史观,经过马克思等经典作家150多年来的精心探讨和论述,已成为成熟化的学说,虽然还应当随着时代变化继续发展,但基本原理则已奠定基础。然而,与史学史研究联系较为直接的史学理论不等同于历史理论,史学理论针对的对象是历史学,历史理论概括的是客观历史,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未遑系统地研究史学理论的问题,这是中国史学界需要共同努力承担的学术使命。



精彩内容

《中国历史文摘》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创办的学术文摘,每年一卷。本卷主要从2021年出版的相关史学期刊、高校学报以及综合类期刊中,精选对中国史各时段、各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创新见解的精品力作,从整体上反映一年来中国史研究在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上取得的新突破,呈现中国史研究的走向与前沿趋势,旨为推动当前中国史研究的纵深发展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