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精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历史精神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6.6 6.4折 2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穆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1152374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6元

货号9533506

上书时间2024-05-22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1912年起担任小学教师,历中学而至大学。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职。1949年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地区。 

 先生学识博达,一生著述八十多部,被誉为“一代通儒”。

目录
序/001

 前言/001

 讲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1

 第二讲中国历史上的政治/23

 第三讲中国历史上的经济/43

 第四讲中国历史上的国防/63

 第五讲中国历史上的教育/89

 第六讲中国历史上的地理与人物/109

 第七讲中国历史上的道德精神/131

 附录一中国文化与中国人/151

 附录二从东西历史看盛衰兴亡/171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1.钱穆,20世纪具有中国情怀的史学家。 2.其人其时身处历史低谷,却对中华文明保持高度的崇拜与自信。抵御“历史虚无”,反击“国民劣根性”,一场澎湃热烈的思想盛宴,一次提气振奋的文化旅途。 3.感性与理性交融,严谨与激情并行,历史追溯与现实关怀俱备。理解国学的入门书,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4.典雅装帧,考究用纸,尽显经典沉淀质感。 

精彩内容
 第二讲 中国历的政治 政治问题可称是人类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门,如果政治有办法,此外许多问题也较有办法;政治问题不能有好解决, 社会就不可能存在。 我们先从西洋的政治来和中国的作一个大体的比较, 不是比较其优劣,而是比较其异同。 中国政治,是一个一统的政治,西洋则是多统的政治。当然中国历史也并不在统一的状态下,但就中国历史讲, 政治一统是常态,多统是。西洋则多统是常态,一统是异态。我们还可一步讲,中国虽在多统时期, 还有它一统的精神;西洋虽在一统时期,也还有它多统的本质。 一般人多说秦以后才是统一的中国,但就实际论,秦以前中国早已统一了。我们可说秦以前为封建的一统,秦以后为郡县的一统。我们对于夏商二代虽不详知,但周代封建, 显然由一个中央制定制度,而向全国去推行。当时由向外分封很多诸侯,这很多诸侯共同拥戴周王室,所以可称是封建的一统。西周式微了,王室威权解体,不久有齐桓、晋文之霸业兴起,他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尊王是尊的政治一统。直到战国时代,才始变成了真正的多统,这是说上面更没有一个头脑存在了。 经过了二百多年,秦人起而统一,继之为汉,为三国, 而至于晋,一统是常,多统是变。五胡乱华,北方成了多头, 但不久即为北魏所统一,继之为东、西魏,为北齐、北周。南方由东晋,而宋、齐、梁、陈。就南方论南方,则只有一个头,仍是一统。就全中国论,则南北各有一个头,但仍都在争取自己为中国政治的正统,可见在多统下也仍未失掉一统的精神。其后隋唐迭兴,中国又成为一统。唐末五代之乱, 只仅几十年,即有宋代起而统一。宋时北方有辽有夏,南宋时有金,也可说是多统,但在多统中仍有一统精神之存在。宋是正统,代表常。辽、金、夏是偏统,代表变。不仅后代人如此看,当时人心理也都如此看。其后元、明、清三代, 中国都是一统。所以说中国历史,一统是常态,偶而在多统政治下,始终还有一个要求一统的观念之存在。 西方与中国春秋略同时的是希腊。希腊是一个很小的半岛,在这半岛上,只有许多分裂的城市,没有一个希腊国, 也没有一个统一希腊的中央政府。当时的希腊人,实在认为这种多头的不统一的城市政治才是常态,一到马其顿统一, 反而是了。希腊以后是罗马,相当于中国的汉代。罗马政府虽是一个大一统的政府,然而罗马是一个帝国,帝国是一种向外征服的国家,这种国家里面,有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分。罗马是征服者,罗马之外有意大利,有希腊,有环绕地中海的其他被征服地。罗马的统一,譬如把几条线绾结成一个头,因此说它在一统形态下还有多统的本质。秦汉时代的中国,却不好算是帝国,因其没有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严格区分。同样是中国人,都在同一政府下受着平等待遇,所以是真一统。帝国则仅有一统的形式,含着多统的内容。被征服的希腊、埃及等,不能就认为是罗马人,罗马政府并不就是他们的政府。 其后蛮族入侵,罗马帝国崩溃,欧入了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这和中国西周封建绝不同。他们当时根本就是多头的,没有一个一统的政府。当时曾希望凭仗势力来组织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的统一政府,也终于失败了。于是乃有西方现代国家兴起,如英、法、德、意等。 以上是从平面空间来讲,现在用直线时间来讲。中国自从夏、商、周,以迄现在,仍是一条线的中国人之中国。西方则开始为希腊人,转而为罗马人,为北方的拉丁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直到今天,他们脑海中,依然我们是英国人,或是法国人,或是德国人。就文化上讲,或许他们都觉得大家是欧洲的白种人,但就政治讲,仍是多头的,有极高的堡垒,极深的鸿沟,无法混合。 所以中国人受其几千年来的历史熏陶,爱讲传统,西方人则根本不知有所谓传统。无论就时间讲,或空间讲,他们都是头绪纷繁,谁也不肯承认接受了谁的传统。也有人说, 中国今天,就吃亏在这一统上,西方人也就便宜在其多头上。这话对不对,我们暂可不论。但我们先要问,治讲, 究竟应该是一统的呢,还是多头的呢?这在理论上,是一个政治系统的问题,是一个政治机构的问题,我们姑且不说中国的对,西方的不对,但我们也决不该说西方的对而中国的不对。除非站在利立场,凭短视的眼光看,我们才会说政治是该多头的。

媒体评论

钱穆先生可能是将中国写历史的传统承前接后带到现代的屈一指的大师。?
——黄仁宇
?
钱宾四先生,在北大任历史讲席已越10年,学识淹博,议论宏通,极得学生欢迎。其著作亦均缜密谨严,蜚声学圃,实为今日国史界之*人,刚敬之重之。
——顾颉刚
?
论方面广阔、著述丰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和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严耕望
?
钱先生是开放型的现代学人,承认史学的多元性;但同时又择善固执,坚持自己的路向。他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的宗主,生平著述之富及所涉方面之广,近世罕见其匹。?????????????????????????????????????
——余英时
?
钱穆在本世纪(20世纪)中国史学家之中是*有中国情怀的一位。他对中国的光辉的过去怀有极大的敬意,同时也对中国的光辉的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在钱穆看来,只有做到以下两件事才能保证中国的未来,即中国人不但具有民族认同的胸襟,并且具有为之奋斗的意愿。?????????????????? ???????????????????????????????????——马悦然
?
一个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监护人,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
??????????? ???????????????????????——美国耶鲁大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