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关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会关怀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1.42 5.2折 22 全新

库存19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妮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57914

出版时间2012-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2元

货号7953961

上书时间2024-05-22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道德八书——最为紧迫的时代呼唤》丛书定位为大众通俗读物,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每册均采用8~10个专题的形式,突出主题的迫切性;然后援引基本理论分析原因;重点在于实践部分,讲明怎么看待、怎么做、怎么修养;总体体现“问题——解释——原理——实践”的逻辑结构。本书是其中分册《学会关怀》,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笔优美,轻松可读。本书由檀传宝主编。

作者简介
曾妮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关注道德问题,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教育、公民教育。
檀传宝,l962年生,安徽省怀宁县人。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1979—l983)、北京师范大学(1991—1993)、南京师范大学(1993—l996)。l996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站工作,l998年5月出站,留校工作。曾经访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2002—2003)。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除德育原理外,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美育理论、教师伦理学、教师教育等。
截至2005年,已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等1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德育美学观》(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美善相谐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等5部,以及诗文自选集《作为—棵风中的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德育美学观》获得过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

目录
当“关怀”成为奢侈品

 他们被关怀了吗?

 你被关怀了吗?

 每个人都孤独

 关怀,以“关系"来解读

 何谓关怀关系

 如何识别需要

 怎样给予回应

 关怀,从“我”开始

 我应独立

 我要自爱

 我有力量

 用尊重敲响关怀之门

 直议“不尊重”

 怎样去尊重

 修女如何去尊重

 用信任滋润关怀之花

 杂谈“无信任”

 为何要信任

 卡尔如何去信任

 用同情点亮关怀之焰

 细辨“没同情”

 怎样去同情

 苏霍姆林斯基如何去同情

 用反馈结束关怀之曲

 正解“零反馈”

 反馈二三谈

 晓珞如何去回应

 “关怀”,走更远!――关怀场域的扩大

 安怀于人间

 怡情于自然

 倾心于文化

 “关怀”,行不远?――关怀作用的局限

 正义何所为

 关怀何所欲

 好社会:日月同在

 结语:今天,你关怀了吗?

内容摘要
在这个温暖的叙事里,母亲识别了儿子的需要,但儿子却理所当然地享受着鱼肉,丝毫未察觉出母亲的用心。这种类型多发生于最真挚的感情中,我们虽然容易被其打动,但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感情的作用对象的有限性。其实,它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关怀。
  第三个场景:A未识别B的需要,B给予A回应。虽然领导的提议得到了员工们表面上的赞同,但这份来自领导的关怀,其实只是指代了领导的需要,所以它得不到员工真心的回应,因此也不是关怀。
  第四个场景:A识别了B的需要,B给予A回应,这才是真的关怀关系。在这份关系中,作为关怀者的女教师能够体察到小女孩想要发言的需求,并在合适的时刻给了她机会。而小女孩的那朵小花正是她对老师关怀的感激,她以自己的方式给了教师以回应。
  由此可见,我们强调关怀是一种关系:
  因为关怀关系是互动的。在字典中,“关系”一词本就有相互作用的含义。关怀如果只是一方的付出,而不能得到另一方的积极回馈,就只是单向的施与,而不是双向的建构。强调被关怀者的回应,就是要提醒关怀行为的发出者,关怀应该以被关怀者的需要为起点。
  也因为关怀关系是生成的。关系往往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特别是在一些较为固定的联系中(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被关怀者给予的回应其实也是对于关怀者的关怀,如果他们能识别出关怀者关怀的需要,并有效给予回应,就会促使关怀关系逐步稳定下来,并朝着最佳方向发展。在上述事例中,若女儿体会母亲培育自己的需要,并自觉安排学习,就会优化母女沟通机制,加深母女感情;若儿子感受母亲疼惜自己的需要,并从此体贴家人,就会营造更好的家庭关怀氛围;若员工体认领导慰问的需要,并真实表达心声,就会使双方关系从此步入良性循环。
  还因为关怀关系是灵活的。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人们都可以建立关怀关系,如为陌生人指路就是一次短暂的关怀。而这种灵活性的最大魅力在于:只要拥有关怀意识,建立关怀关系永远不嫌迟。可能到孩子要离家了,父母才真正了解如何关怀孩子,可能学生要毕业了,老师才真正与孩子打开心扉,但只要当下采取行动,被关怀者就能够察觉,并为之欢喜。所以,不要吝惜任何一次关怀的机会,每一次尝试都可能是美好的开始。如何识别需要
  由关怀关系的叙述可以发现,我们能不能获得被关怀者的回应,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在于我们的行动是否符合被关怀者的需要。那么如何来识别需要呢?
  认清谁的需要
  关怀要以被关怀者的需求为目的,人们往往“说得到”,却“做不到”。关怀者不自觉地将自己的需要放大,而略去了被关怀者的需要。上一节中为学习而争吵的母女,便是中国家庭教育的缩影。下面,我们看一个更为极端的实例。
  ……

精彩内容
    《道德八书》每册均采用8-10个专题的形式,突出主题的迫切性;然后援引基本理论分析原因;重点在于实践部分,讲明怎么看待、怎么做、怎么修养;总体体现“问题??解释??原理??实践”的逻辑结构。    《道德八书?很为紧迫的时代呼唤:学会关怀》定位为大众通俗读物,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笔优美,轻松可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