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的姿态是倾听:语文课堂转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最美的姿态是倾听:语文课堂转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4.36 6.6折 52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艳红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28669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11641351

上书时间2024-05-21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郑艳红,中学不错教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外国语学校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第四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攻关计划”后备人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学习共同体研究院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获湖州市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上海市中小学很好作业、试卷案例一等奖,上海市“园丁奖”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参与两个教育部重点课题,主持一个区重点课题,发表论文48篇,曾获得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目录

序一 建立倾听关系 001

序二 最美的倾听,最好的领航 005


第一章 语文课堂转型与倾听关系

培育倾听关系的语文课堂 003

课堂转型从空间转换开始 013

倾听重构语文课堂教育生态 022

开学第一课:我如何营造倾听关系 028


第二章 语文课堂转型与高品质学习设计

高中语文课堂转型与高品质学习设计 047

新课标引领语文高品质学习设计 052

走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学习设计

——以《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为例 063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文言文学习设计

——以《训俭示康》教学为例 077

基于学生认知需求的高中语文读写深度融合

——以社会现象评论文《陪读》教学为例 087


第三章 语文课堂转型的课例分析

语文课堂:孩子成长的场域

——以《变形记》教学为例 101

真实学情才是教学的真正起点

——以《劝学》教学为例 131

高三“协同学习”的课堂风景

——以《苏武传》教学为例 134

真实性学习的课堂

——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为例 139

通过彼此倾听走向深度学习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课堂观察与启示 145


第四章 最美的姿态是倾听

自我蜕变 159

持续三年,我的课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以2019届学习共同体领航班级高中语文课堂为例 166

我的学生如何成为研究者 179

做一次不难,难的是持续做

——学习共同体领航教师访谈录 182


附:

学生说她的课每一分每一秒都异常珍贵 192

郑艳红:最美的课堂姿态 199


后 记 207



内容摘要

从“灌输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转变

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实现从“灌输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变。灌输中心的教学是把学生作为被动接收的容器,学生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地听、认真地看、认真地思考、认真地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有经验的教师还不断向学生提出要求:上课思想要集中,思维要跟着老师转,和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可是,现实中的学生似乎不太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他们会认真听讲却不愿意与老师互动,会端坐在教室里思绪却四处游走。灌输中心的教学者认为传授课本中已有的知识就是学习,认为能熟记并运用课本中已有知识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习者。把知识的传递误认为学习,学生们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逐渐“逃离课堂”。

佐藤学提出:“所谓学习,是同客体(教材)的相遇与对话;是同他人(伙伴与教师)的相遇与对话;也是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他提出:“学习原本就是合作性的,原本就是基于同他人合作的‘冲刺与挑战性的学习’。业已懂得、理解的东西即使滚瓜烂熟,也不能称为‘学习’。”学习是同客观世界对话,同他者对话,同自我对话的三位一体实践活动。“真正的优质教学应当是‘知识的建构’;是教师引导学生同教科书对话、同他者对话、同自己的内心对话的活动;是合乎学科本质、基于‘相互倾听关系’而展开‘挑战性学习’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对话就没有学习,没有教学。



主编推荐
1. 作者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夯实课堂转型的基础,以学科教学为课堂转型的重要载体,展现出学习共同体领航教师的魅力。2. 作者拥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她不断地行走在实践与理论的交叉点上,逐渐变成了一个“倾听者、设计者、研究者和创造者”。3. 本书主要关注作者课堂转型的心路历程以及课堂实践,并展示其成功的课堂实例,对广大教师来说,具有极强的借鉴性和启发性。

精彩内容

《最美的姿态是倾听——语文课堂转型》作者郑艳红系上海市名师,在过去六年中,经历了从传统的“优质语文课堂”到新的“学习共同体课堂”的转型。在这个转型中,她抓住了“倾听”这个关键词,使得学生深度参与课堂,逐渐释放出了学生的能力,自己也获得了新的成长。



媒体评论

郑艳红老师的改革尝试和体验,使我认识到:“自我蜕变”是投入改革的逻辑起点,“善于反思”是深入改革的基本前提,“意志坚定”“勇于创新”是持续改革的必备素养。这就是她成长为学习共同体领航教师的魅力和感召力所在。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晓


要成为教育专家,必须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素养,两者缺一不可。郑艳红老师20 多年的教学经验是一笔巨额财富。但对她来说,她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富有的,她想更多地接触、掌握理论,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这些年,她不断地行走在实践与理论的交叉点上,逐渐变成了一个“倾听者、设计者、研究者和创造者”,业已成为一位教育专家。

——上海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陈静静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