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民要术》与林果栽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齐民要术》与林果栽培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43 2.1折 35 全新

库存5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信善林,孔雪华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29098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9048284

上书时间2024-05-21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信善林,1964年生于山东省寿光市,1987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农学学士,不错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2010年被评为寿光市人民政府2010—2014年度寿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2年在全省科技兴农工作中记三等功,多次被省、市业务部门评为优选工作者和优选个人,是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美国白蛾在山东林木上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应用研究”课题的主要技术人员之一。获潍坊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项,山东省林业厅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山东省“林业很好设计奖”一等奖一项。在《中国森林病虫》《林业科技通讯》《中国农学通报》《昆虫生态学报》《植物医生》《防护林科技》《山东林业科技》等科技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寿光名优农产品》。

孔雪华,1976年出生,硕士,研究方向为林学、森林保护等。参与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黄河三角洲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课题研究,获得山东省林业科技成果奖、规划设计奖和市级科技进步奖等奖励,在《Zoologicalstudy》《应用昆虫学报》《湿地科学》《水科学进展》《中国森林病虫》《山东林业科技》《特种经济动植物》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前  言序一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古代综合性农学巨著,在中国传统农学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世界农业科技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齐民要术》共10卷,92篇,11万多字。全书“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规模巨大,体系完整,系统地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旱作地区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蔬菜作物的栽培技术、果树林木的栽培技术、畜禽渔业的养殖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经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是当时我国、系统的一部农业科技知识集成,被誉为中部“农业百科全书”。序一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古代综合性农学巨著,在中国传统农学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世界农业科技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齐民要术》共10卷,92篇,11万多字。全书“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规模巨大,体系完整,系统地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旱作地区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蔬菜作物的栽培技术、果树林木的栽培技术、畜禽渔业的养殖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经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是当时我国、系统的一部农业科技知识集成,被誉为中部“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研究会组织包括高校科研人员、地方技术专家等20多人在内的精干力量,凝心聚力,勇担重任,经过三年多的辛勤工作,完成了这套近400万字的《中华农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该《丛书》共三辑15册,体例庞大,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逻辑严密,既有贾思勰里籍考证、《齐民要术》成书背景及版本的研究,又有贾思勰农学思想、《齐民要术》所涉及农林牧渔副等各业与当今农业发展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创新。这些研究成果与我国农业当前面临问题和发展的关系密切,既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有益参考,又很好地丰富了传统农学文化研究的一些空白,可喜可贺。可以说,这是国内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领域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对传承创新我国传统农耕文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华农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能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进一步证明了该《丛书》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希望该《丛书》的出版能够推动《齐民要术》的研究迈上新台阶;为推进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瑰宝,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发挥作用。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4月

序二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农业大国。我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赢得世人的一致称赞。对于我国来说,“食为政”“民以食为先”,解决人的温饱是题,也是我国的特殊国情,所以,从帝制社会开始,历朝历代,都重视农业,把农业作为“资生之业”,同时又将农业技术的改良、品种的选优等放在发展农业的优先位置,这方面的成就是为世界的,并作为学习的榜样。
中华农圣贾思勰所撰农学巨著《齐民要术》,是每位农史研究者书目,在国内外影响极大,有很多学者把它称为“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时,也强调其重要性,在有些篇章有些字句里面,也引用了《齐民要术》和中国农书的一些重要成果,对它给予充分肯定。研究中国农业,《齐民要术》是一座绕不开的丰碑。《齐民要术》是古代完整的、全面的农业著作,内容相当丰富,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贾思勰的历史功绩。
在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面,他详细记叙了轮作与间作套种方法。原始农业恢复地力的方法是休闲,后来进步成换茬轮作,避免在同一块地里连续种植同一作物所引起的养分缺乏和病虫害加重而使产量下降。在这方面,《齐民要术》记述了20多种轮作方法,其中的是将豆科作物纳入轮作周期。在当时能认识到豆科植物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是农业上很大的进步,这要比英国的绿肥轮作制(诺福克轮作制)早1 200多年。间作套种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的增产措施,《齐民要术》记述着十几种做法,这反映了当时间作套种技术的成就。
对作物播种前种子的处理,提出了泥水选种、盐水选种、附子拌种、雪水浸种等方法,这都是科学的创见。是雪水浸种,以“雪是五谷之精”提出观点,事实上,雪水中重水含量少,能促进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重水是氢的同位素重氢和氧化合成的水,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科学实验证明,在温室中用雪水浇灌,可使黄瓜、萝卜增产两成以上。这说明在1 400多年前劳动人民已从实践中觉察到雪水和普通水的不同作用,实为重要的发现。在《收种第二》篇中,对选种育种更有一整套合乎科学道理的方法:“粟、黍、穄、粱、秫,常岁岁别收,选好穗纯色者,劁刈高悬之,至春治取,别种,以拟明年种子。其别种种子,常须加锄。先治而别埋,还以所治蘘草蔽窖。不尔,必有为杂之患。”这里所说的,就是我们沿用至今的田间选种、单独播种、单独收藏、加工管理的方法。
《齐民要术》记载了我国丰富的粮食作物品种资源。粟的品种97个,黍12个,穄6个,粱4个,秫6个,小麦8个,水稻36个(其中糯稻11个)。贾思勰根据品种特性,分类加以命名。他对品种的命名采用三种方式:一是以培育人命名,如“魏爽黄”“李浴黄”等;二是“观形立名”,如高秆、矮秆、有芒、无芒等;三是“会义为称”,即据品种的生理特性如耐水、抗虫、早熟等命名。他归纳的这三种命名方式,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在蔬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面,成就斐然。《齐民要术》第15~29篇都是讲的蔬菜栽培。所提到的蔬菜种类达30多种,其中约20种现在仍在继续栽培,寿光市现在之所以蔬菜品种多、技术好、质量高,与此不无传承关系。《齐民要术》在《种瓜第十四》篇中,提到种瓜“大豆起土法”,这是在种瓜时先用锄将地面上的干土除去,再开一个碗口大的土坑,在坑里向阳一边放4颗瓜子、3颗大豆,大豆吸水后膨胀,子叶顶土而出,瓜子的幼芽就乘势省力地跟着出土,待瓜苗长出几片真叶,再将豆苗掐断,使断口上流出的水汁,湿润瓜苗附近的土壤,这种办法,在20世纪60—70年代还被某外国农业杂志当作创新经验介绍,殊不知贾思勰在1 400年前就已经发现并总结入书了。又如,从《种韭第二十二》篇可以看出,当时的菜农已经懂得韭菜的“跳根”现象,而采取“畦欲极深”和及时培土的措施来延长采割寿命。这说明那时的贾思勰对韭菜新生鳞茎的生物学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再如,对韭菜新陈种籽的鉴别,采用了“微煮催芽法”来检验,“微煮”二字重要,这一方法延续到现在。
在果树栽培方面,《齐民要术》写到的品种达30多种。这些果树资料,对世界各国果树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如苏联的植物育种家米丘林和美国、加拿大的植物育种家培育的寒带苹果,都是用《齐民要术》中提到的海棠果作亲本培育成功的。在果树的繁殖上贾思勰记载了数种嫁接技术。为使果类增产,他还提出“嫁枣”(敲打枝干)、疏花的措施,以减少养分的虚耗,促多坐果,这是很有见地的。
在养殖业方面,《齐民要术》从大小牲畜到各种鱼类几乎都有涉猎,记之甚详,大篇幅强调了马的饲养。从养马、相马、驯马、医马到定向选育、培育良种都作了科学的论述,现在世界各国的养马业,都继承了这些理论和方法,不过更有所提高和发展罢了。
在农产品的深加工方面,记述的餐饮制品从酒、酱到菜肴、面食等,多达数百种,制作和烹饪方法多达20余种,都体现了较高的科技水平。在《造神曲并酒第六十四》篇中的造麦曲法和《笨曲并酒第六十六》篇中的三九酒法,记载着连续投料使霉菌得到深层培养,以提高酒精浓度和质量的工艺,这在我国酿酒具有重要意义。
贾思勰除了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有重大成就外,还在生物学上有所发现。如对植物种间相互抑制或促进的认识和利用以及对生物遗传性、变异性和人工选择的认识和利用等。达尔文《物种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中提到,曾见过“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清楚地记载着选择,经查证这部书就是《齐民要术》。总之,《物种起源》和《植物和动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都参阅过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六次提及《齐民要术》,并援引有关事例作为他的学说——进化论佐证。如今《齐民要术》更是引起欧美学者的极大关注和研究,说它“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谈到人工选择时说:“如果以为这种原理是近代的发现,就未免与事实相差太远。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农学家们的普遍经验具有某种价值,他们常常提醒人们当把某一地方产物试在另一地方栽培时要慎重小心。中国古代农书作者建议栽培和维持各个地方的特有品种。”达尔文说:“在上一世纪耶稣会士们出版了一部有关中国的大部头著作,这部著作主要是根据古代中国百科全书编成的。关于绵羊,书中说‘改良品种在于细心地选择预定作繁殖之用的羊羔,对它们善加饲养,保持羊群隔离。’中国人对于各种植物和果树也应用了同样的选择原理。”“物种能适应于某种特殊风土有多少是单纯由于其习性,有多少是由于具备不同内在体质的变种之自然选择,以及有多少是由于两者合在一起的作用,却是个朦胧不清的问题。根据类例推理和农书中甚至古代中国百科全书中提出的关于将动物从一个地区迁移至另一地区饲养时要极其谨慎的不断忠告,我应当相信习性有若干影响的说法。”
李约瑟是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原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原英国学术院院士(FBA)、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创始人,其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李约瑟评价说:“中国文明在科学史中曾起过从未被认识的巨大作用,在人类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国有过贡献,而且贡献是伟大的。”李约瑟及其助手白馥兰,对贾思勰的身世背景作了叙述,侧重于《齐民要术》的农业技术体系构建,就种植制度、耕作水平、农器组配、养畜技艺、加工制作以及中西农耕作业的比较进行了阐述,并指出:“《齐民要术》是完整保留至今的中国农书,其行文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所述技术水平之高,更臻。其结果是这本著作长期使用至今还基本上是完好无损。”“《齐民要术》所包含的技术知识水平在后来鲜少被超越。”
日本是世界上保存世界性巨著《齐民要术》的版本国家,也是非汉语国度研究《齐民要术》的国家。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一书中说:“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方面一直蒙受中国的恩惠,直到年,日本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继续沿用中国技术的现象还到处可见。”并指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详细地记述了华北干燥地区的农业技术,在日本,出版了这本书的译本,而且还出现了许多研究这本书的论文。”日本鹿儿岛大学原教授、《齐民要术》研究专家西山武一在《亚洲农法和农业社会》(东京大学出版会,1969)的后记中写道:“《齐民要术》不仅是中国农书中的,也是懂的农书之一。它宛如瑞士的高山艾格尔峰(Eiger)的悬崖峭壁一般。不过,如果能够根据近代农学的方法论搞清楚其书写的旱地农法的实态的话,那么《齐民要术》的谜团便会云消雾散。”日本研究《齐民要术》专家神谷庆治在西山武一、熊代幸雄《校订译注〈齐民要术〉》的“序文”中就说,《齐民要术》至今仍有惊人的实用科学价值。“即使用现代科学的成就来衡量,在《齐民要术》这样雄浑有力的科学论述前面,人们也不得不折服。在日本旱地农业技术中,也存在春旱、夏季多雨等问题,而采取的对策,和《齐民要术》中讲述的农学原理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神谷庆治在论述西洋农学和日本农学时指出:“《齐民要术》不单是千百年前中国农业的记载,就是从现代科学的本质意义上来看,也是世界上的农书巨著。日本曾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加以比较对照,消化吸收其书中的农学内容”。日本农史学家渡部武教授认为:“《齐民要术》真可以称得上集中国人民智慧大成的农书中之雄,后世几乎所有的中国农书或多或少要受到《齐民要术》的影响,又通过劝农官而发挥作用。”日本学者山田罗谷评价说:“我从事农业生产三十余年,凡是民家生产上生活上的事,只要向《齐民要术》求教,依照着去做,经过历年的试行,没有一件不成功的。尤其关于农业生产的切实指导,可以和老农的宝贵经验媲美的,只有这部书。所以要特为译成日文,并加上注释,刊成新书行世。”
《齐民要术》在中国历朝历代,更被奉为至宝。南宋的葛祐之在《齐民要术后序》中提到,当时天圣中所刊的崇文院版本,不是寻常人可见,藉以称颂张辚能刊行于州治,“欲使天下之人皆知务农重谷之道”。《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南宋李焘推崇《齐民要术》,说它是“在农家出其类”。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明朝文坛“前七子”之一,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王廷相,称《齐民要术》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20世纪30年代,我国一代国学大师栾调甫称《齐民要术》一书:“若经、若史、若子、若集。其刻本一直秘藏于皇家内库,长达数百年,非朝廷近人不可得。”经济史学家胡寄窗说:“贾思勰对一个地主家庭所须消费的生活用品,如各种食品的加工保持和烹调方法;如何养鱼养马;甚至连制造笔墨及其原材料等所应具备的知识,无不应有尽有。其记载周详细致的程度,不下于举世闻名的古希腊色诺芬为教导一个奴隶主如何管理其农庄而编写的《经济论》。”
寿光是贾思勰的故里,我对寿光很有感情,也很有缘源,与其学术活动和交流十分频繁。2006年4月,我应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组委会、潍坊科技职业学院(现潍坊科技学院)、寿光市齐民要术研究会的邀请,来到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参观了第七届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感到震撼,与会“《齐民要术》与现代农业高层论坛”,我在发言中说:“此次来到中国蔬菜之乡和贾思勰的故乡,受益匪浅。《齐民要术》确实是每个研究农学史学者书目,在国内外影响之大,有很多学者把它称为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我们知道达尔文写进化论的时候,他也在书中强调,在有些篇章有些字句里面,也引用了《齐民要术》和中国农书的一些重要成果,对它给予充分肯定。《齐民要术》研究和现代农业研究结合起来,学习和弘扬贾思勰重农、爱农、富农的这样一个思想,继承他这种精神财富,来建设我们的新农村,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寿光这个地方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农业方面有这样的成就,古有贾思勰、今有寿光人,古有《齐民要术》、今有蔬菜之乡,要把这个资源传统优势发挥出来”。2006年5月,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薛彦斌博士前往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我带领薛院长参观了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和古籍珍本室,目睹了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馆藏镇馆之宝——明嘉靖三年马直卿刻本《齐民要术》,薛院长与我、沈志忠教授一起商议探讨了《〈齐民要术〉与现代农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的出版事宜,决定以2006年增刊形式,在CSSCI核心期刊《中国农史》上发表。2006年9月,我与薛院长又一道同团参加了在韩国水原市举行的、由韩国农业振兴厅与韩国农业历史学会举办的“第六届东亚农业史研讨会”,来自中韩日三国的60余名学者参加了学术交流,进一步增进了潍坊科技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之间的了解和学术交流。2015年7月,寿光市齐民要术研究会会长刘效武教授、副会长薛彦斌教授前往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与我、沈志忠教授一起,商议《中华农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出版前期事宜,我十分高兴地为该丛书写了信,双方进行了深入的学术座谈、并交换了学术研究成果。2016年12月,薛院长又前往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向我颁发了潍坊科技学院农圣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和研究员聘书,双方交换了学术研究成果。寿光市齐民要术研究会作为基层的研究组织,多年来可以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难能可贵。是此次,聚心凝力,自我加压,联合潍坊科技学院,推出这项重大研究成果——《中华农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即将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可喜可贺。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刘效武教授、薛彦斌教授始终与我保持着学术联系和及时沟通,本人有幸听取该丛书主编刘效武教授、薛彦斌教授对丛书总体设计的口头汇报,又阅读“三辑”综合内容提要和各分册书目中的几册样稿,觉得此套丛书的编辑和出版十分必要、适时,它既梳理总结前段国内贾学研究现状,又用大量现代农业创新案例展示它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中的出版空白。该丛书作为研读《齐民要术》宝库的重要参考书之一,从立体上挖掘了这部世界性农学巨著的深度和广度。丛书从、多角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研究,形成三辑15分册、近400万字的著述,内容涵盖了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读综述、贾思勰里籍及其名著成书背景和历史价值、《齐民要术》版本及其语言、名物解读、《齐民要术》传承与实践、贾思勰故里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典型等方方面面,具有“内容全面”“地域性浓”“形式活泼”等特色。所谓内容全面:既考订贾思勰里籍和《齐民要术》语言层面的解读,同时也对农林牧副渔如何传承《齐民要术》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地域性浓:即指贾思勰故里寿光人探求贾学真谛的典型案例,从王乐义“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诞生,到“果王”蔡英明——果树“一边倒”技术传播,再到庄园饮食——“齐民大宴”,及“齐民思酒”的制曲酿造等,突出了寿光地域特色,展示了现代农业的创新成果;形式活泼:即指“三辑”各辑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分册内容类别性质又有相同或相近之处,每分册的语言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以引起读者的研读兴趣。
鉴于以上原因,本人愿意为该丛书作序,望该套丛书早日出版面世,进一步弘扬中华农业文明,并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3月

序三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 072平方千米,是“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18个重大典型之一。
寿光乾坤清淑、地灵人杰。有7 000余年的文物可考史,有2 100多年的置县史,相传秦始皇筑台黑冢子以观沧海,汉武帝躬耕洰淀湖教化黎民,史有“三圣”:文圣仓颉在此创造了象形文字、盐圣夙沙氏开创了煮海为盐的先河,农圣贾思勰著有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后涌现出了汉代丞相公孙弘、徐干,前秦丞相王猛,南北朝文学家任昉等历史名人,自古以来就有“衣冠文采、标盛东齐”的美誉。
食为政之,民以食为天。传承先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基因,勤劳智慧的寿光人民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与担当,栉风沐雨、自强不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群众成功试种并向全国推广了冬暖式蔬菜大棚,连续举办了17届中国(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旧棚改新棚、大田改大棚“两改”工作,蔬菜基地发展到近6万公顷,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4亿株,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46个,全市城乡居民户均存款15万元,农业成为寿光的聚宝盆,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贾思勰“岁岁开广、百姓充给”的美好愿景正变为寿光大地的生动实践。
国家昌泰修文史,披沙拣金传后人。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会、潍坊科技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呕心沥血、焚膏继晷,历时三年时间撰写的这套三辑15分册,近400万字的《中华农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即将面世了,丛书既有贾思勰思想生平的旁求博考,又有农圣文化的阐幽探赜,更有农业前沿技术的精研致思,可谓是一部研究贾思勰及农圣文化的百科全书。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它的问世可喜可贺,是寿光文化事业的一大幸事,也是贾学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盛事,必将开启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的新纪元。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古鉴今,志在开拓未来。寿光是农业大市,探寻贾思勰及农圣文化的精神富矿,保护它、丰富它并不断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当前,寿光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方位,站在建设品质寿光的关键发展当口,希望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会及各位研究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继续推出一批更加丰硕的理论成果,为增强国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更加坚实的学术支持,为拓展农业发展的内涵与深度不断添砖加瓦,为在更高层次上建设品质寿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寿光市委书记)2017年3月

精彩内容
后魏时期贾思勰撰写的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早、*系统的古代农学专著,也是世界科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中将它盛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该书成书于公元6世纪30~40年间(533~543年),书中引用《诗经》、《周礼》、《尔雅》、《管子》、《吕氏春秋》、《汜胜之书》、《四月民令》、《广志》等先秦至魏晋古籍100多种,农谚20多条,也有询访老农和实践经验方面的资料,它既是对前人生产经验的继承,又是对当时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情况及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贾氏还到过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所论涉及农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具、畜牧、兽医、食品加工、酿酒、蔬菜、果树、茶竹木等方面,它既是对前人生产经验的继承,又是对当时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情况及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书中所载旱农地区的耕作和谷物栽培方法、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树苗的繁殖方法、家禽家畜的养殖技术以及多种农产品的加工经验等,都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齐民要术》共10卷92篇,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内容。其中,卷4、卷5的31~55篇中,属于林业的内容有23篇,占全书的25%。在这23篇中,分为4类:*类为栽种桑、柘、榆、白杨、棠、谷楮、漆、槐、柳、楸、梓、梧、柞和竹等,第二类为栽种枣、桃奈、樱桃、葡萄、李、梅、杏、梨、栗、奈、林檎、柿、安石榴、木瓜、椒、茱
  • 《齐民要术》与林果栽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