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生活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动物生活史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6.26 4.7折 98 全新

库存5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约翰·亚瑟·汤姆森著

出版社应急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2091910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1689676

上书时间2024-05-21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约翰·亚瑟·汤姆森

英国著名自然学家,1893—1899年在英国皇家兽医学院任教,1899—1930年在阿伯丁大学任教。1930年被英国王室授予爵士爵位。汤姆森认为生命无处不在,主张整体性生物学,强调自然界共生与合作的重要性。著有《动物学大纲》《生命的奇迹》《科学与□□》。



目录

第一章 哺乳动物是如何生活的 001

第二章 哺乳动物在英国 015

第三章 英国与美洲的几种哺乳动物 050

第四章 哺乳动物在北方 069

第五章 来到树上的哺乳动物 089

第六章 与天空为伴的哺乳动物 100

第七章 走进山林的哺乳动物 106

第八章 行走在沙漠和平原中的哺乳动物 114

第九章 遨游在水中的哺乳动物 121

第十章 哺乳动物的迁徙 132

第十一章 特立独行的哺乳动物 137

第十二章 智慧与本能 146

第十三章 大象的故事 153

第十四章 水獭的故事 163

第十五章 聚众而居的哺乳动物 170

第十六章 母性的光辉 176

第十七章 鸟类的故事 187

第十八章 爬行动物的故事 294

第十九章 两栖动物的故事 319

第二十章 鱼的故事 339

第二十一章 软体动物的故事 377

第二十二章 蜘蛛及其亲属的故事 389

第二十三章 昆虫的故事 406

第二十四章 甲壳动物的故事 471

第二十五章 蠕虫状动物的故事 486

第二十六章 棘皮动物的故事 500

第二十七章 刺胞动物及海绵的故事 506

第二十八章 最简单的动物 523

第二十九章 什么是演化 528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哺乳动物是如何生活的

大体而言,我们可以把动物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而这两个大类又可以分解出若干纲。

首先来看看脊椎动物,其下属的纲有:

(1)哺乳纲,大部分为四足、有体毛;

(2)鸟纲,两足、身覆羽毛;

(3)有鳞的爬行纲,例如蜥蜴、蛇等;

(4)体表光滑的两栖纲,例如蛙类、水螈等;

(5)鱼纲,身体长有鳃、鳍。

再来看看无脊椎动物,其下属的纲有:

(1)软体动物,例如蜗牛以及双壳纲;

(2)蜘蛛以及蛛类;

(3)昆虫纲;

(4)甲壳纲,例如蟹、虾等;

(5)一些种类的蠕虫;

(7)动物植物,例如水母、海葵等;

(8)海绵;

(9)单体动物,这是世界上结构最简单的动物:单细胞动物与单生活质动物。

首先要讲到的是哺乳纲。在这一纲中,人类是□□级的动物,其他还有猴类、肉食类、有蹄类、食虫类、啮齿类等。

 

聪明的猴

 

这一目(灵长目)内等级颇多,除却人类之外,智商□□的当数猴类。猴类中又包括:

(1)新世界猴,例如蜘蛛猴、吼猴等;

(2)旧世界猴,例如猕猴、狒狒等;

(3)人猿,全为旧世界动物,例如长臂猿、合趾猿、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等。

先来看看猴类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不但能为大脑提供信息,还能协同大脑指挥身体。猴类的感觉器官都十分发达。我们知道狗和马的双眼位于两侧,只能横视,而猴类的双眼则可以直视,就像人类一样。这一点至为关键,这意味着它们眼中的事物大多都是双眼同时所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立体视觉,可以目测出长、宽、高。猴类还可以认出各种形状(甚至字母)和颜色。它们生活在森林之中,天生行动迅捷,擅长洞察环境,对任何动作与□化都十分敏感,可以很快发现新出现的异象。它们的听觉很发达,不过嗅觉不如犬类那么灵敏。和其他哺乳动物相比,猴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拥有灵活的双手。尽管猴类还需要借助手来行走,不过它们的双手已经可以离地活动,而不像犬

类那样,前肢无法离开地面自由活动。猴类的手可以做出攀、攥、提、握等动作,它们的触觉敏锐,抓握能力突出。当然,有一些哺乳动物也能做出上述动作,例如松鼠,它们可以用手捧起坚果,不过猴类的手是可以配合视觉,以协调的方式来操控物体。它们的手如同工具,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它们会拆东西,还会转动刷子的手柄来取乐。

 

有趣的实验

 

在进一步认识猴类之前,我们需要明白这样一件事:它们的大脑颇为发达,可以说已进化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仔细看看那些身材健硕的猴子的眼睛,人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它们的一些情绪。猴类十分聪敏, 也十分活跃。桑代克教授曾表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猫和狗相对来说活动较少,甚至可以保持长时间不活动。但是猴类的活动却很多,它们似乎对一切都很感兴趣,而且往往只是因为单纯的喜欢而不停地做很多事。”

面对所有值得探究或掌控的事情,它们总是充满好奇心,急迫地想要寻找答案,可见它们的活跃程度之高。吉卜林曾说,里奇- 提奇- 泰维一辈子都在探索新事物,这句话也可以用到猴类身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它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桑代克教授在研究时发现,一只猴子在不经意间碰到了一条活动的金属线,而金属线的颤动让它兴奋不已。在此之后,它又玩了很久这个游戏, 反反复复好几百次。尽管得不到任何好处,但这只猴子显然很高兴听到那种嗡嗡的声音。

猴类的行动通常都十分迅捷,一想到什么事就会马上去做。甚至有时候,在人们尚未洞察到它们的想法时,它们就已经结束了行动。在学习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的时候(比如动作和声音),猴类是动物界中的佼佼者,其敏感程度相当高。很多人都知道,在伦敦动物园里,有一只名为“萨莉”的黑猩猩。人类老师曾教它听数字举麦秆,没过多久,它就可以分辨5 以内的数字了。在听到数字,譬如3、2 或1 的时候,它会举起相应数量的麦秆。老师对它进行了奖励。后来,老师让它尝试分辨更大的数字,不过并不顺利。这可能是因为它没有足够的耐性。在学习更大数字的时候, 它总是用手把一根麦秆对折起来,然后握在手里露出两头,以取代“2”。这种方式可以节约一些时间,不能不说是聪明的。尽管没有因此而获得老师的奖励,可萨莉还是很喜欢这样做。

福尔摩斯教授饲养了一只印度帽猴,并给它取名为莉齐。这种猴子和生活在直布罗陀海峡的猕猴是亲戚,它们的曾祖辈是兄弟关系。莉齐对所有事物都很感兴趣,无论是可以做的,还是不可以做的。它被圈养在一个铁笼子里,前面竖着铁条,它可以从中间伸出手臂。有一次,人们把一个苹果放到一块木板上,把木板放在距离笼子不远的地方。那块木板带有一个手柄,而莉齐刚好可以够到那个手柄。于是,莉齐马上伸出手臂握住手柄, 把木板拉到近处,然后拿到了苹果。莉齐的动作一气呵成,这可能与这类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关:为了获得果实,会把树枝拉到身旁。

在另一个测试中,人们给了莉齐一个装有一颗花生并带有软木塞的瓶子,晃动瓶身,瓶子就会叮咚响。出于本能,莉齐攥着瓶子又咬又掰,用牙把软木塞取了下来,可它并没有把瓶子倒过来,倒出花生。这个实例很有意思,意味着它的智力并不太高。在重复了很多次之后,莉齐的动作也越来越快,最后终于取出了花生。然而,它始终无法理解其中的原理。它的动作快,只是因为它省略了不必要的动作,说明它的学习还处于低等阶段。假如它足够聪慧,它理应知道翻转瓶身。

在学习解锁迷笼这件事上,猴类比猫、狗要聪明许多。它们会按顺序清除障碍,这是因为它们拥有灵活的双手,并能掌握使用手的技能。在反复尝试之后,它们能够更正一个又一个错误,所以最终效果比莉齐的“瓶子经验”(还不能称为实验)要好。

曾有一只猴子在8 个月后依旧顺利且快速地解锁了迷笼,这表明它的记忆力非同一般。有些猴子甚至能够学会从汉普顿宫迷宫之类的建筑里走出来。想要顺利完成这类游戏,必须记住迷宫里的各个转弯与曲折处。我们曾看到一份颇有意思的资料,两只猕猴在即将走出迷宫时咿呀乱语,就像是在庆祝:“这次终于成功了,可以拿到奖励了。”

人们通常认为,猴类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不过在我们看来,这一看法并不完全正确。我们曾看到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场面:两只黑猩猩在擦拭自己的柜子时会对湿毛巾撕咬一番,其行为类似于女人在洗衣服。它们可能曾见到人类的类似行为,因此自己也开始尝试。然而,针对猴类所做的实验表明:总的来说,一只猴子需要靠自己去摸索方法从而解决问题。除了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例如利用弯树枝把远处的食物拉到近处之外,在它们面前表现出某种行为以期帮助它们掌握某种技能是徒劳的。当然,事无绝对,毕竟猴类中等级颇多,智力也有高有低。



精彩内容

作者通过观察及研究动物的日常生活,用严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揭示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及生理特征等,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演化进程。作者认为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不断变化的舞台,每种生物在历史的进程中都扮演着自己独有的角色。生命演变已经进行了数万年,并将继续延续下去。书中介绍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大门类动物中的代表种类,作者重点介绍了我们熟知的哺乳动物、鸟类以及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和蜘蛛等,还强调了训练思维的纪律,正是借由这种思维训练,古老的博物学才发展成为现代的生态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