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传家 严以治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风传家 严以治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6.26 6.4折 5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刚,朱世方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71212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8元

货号11279579

上书时间2024-05-18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杜刚,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兼任山西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科研方面,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和承担省部级课题12项,曾获得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一等奖,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三等奖;出版专著《全球化视域下文化创造力研究》(人民出版社),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理论探索》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朱世方,男,1973年生,河南商丘人,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中石化中原油田技术监测中心党委书记。长期从事国有企业党建、纪检监察和群众工作。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团干部”“中石化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目录
第一章 传家需清, 好家风才有好家庭
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会在家庭中代代传承。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都会受到家风的深刻影响。优良的家风会让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品行,使家庭兴旺昌盛;败坏的家风,则会让家庭成员染上恶习,使家庭支离破碎。

1家风源流远长,中华家风源流渊远
2清白继世长,家风清明家道昌盛
3家风败坏,只会贻害子孙
4越是显赫兴旺的家族,家风越是严正
5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
6传清廉家风,建廉洁家庭

第二章 修德为上,以贪为耻传清廉家风
建设清廉家风,应以修德为上。党员干部要在家庭中树立以贪腐为耻、以廉洁为荣的观念,还要恪守官德,洁身自爱,用自己的言行建立家庭荣誉感,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让廉洁成为家庭的习惯,也让自己的家庭成为受人尊敬的“廉洁家庭”。

1贪腐可耻,廉洁光荣
2恪守官德,一身清白两袖清风
3洁身自爱,珍视家庭的名誉和声望
4建立家庭荣誉感,视贪腐为“家耻”
5只有清廉家庭,才会受人尊重
6持之以恒,让廉洁成为家庭习惯

第三章  俭朴为本,崇俭抑奢传勤俭家风
奢靡享乐是贪腐行为的重要诱因,勤俭则是塑造清廉家风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意识到奢靡享乐的危害性,要杜绝自己和家人的享乐主义思想,摒弃面子观念,不搞攀比。此外,党员干部还要厉行节俭,以身作则,带领家人共同培育勤俭家风。

1勤俭助清廉,奢靡助贪贿
2杜绝享乐思想,奢靡享乐不是福
3摒弃面子观念,腐败毁家只会让颜面扫地
4不搞攀比,比奢比阔只会让腐败分子找到机会
5勤劳旺家,花自己赚来的钱最踏实
6节俭持家, 培养合理的消费观
7培育勤俭家风,抵挡腐败侵蚀

第四章 无欲则刚,淡看名利传淡泊家风
名和利是廉洁从政道路上的两大“拦路虎”,过分追求名利会使人的心中滋生私心贪欲,而私心贪欲则是腐败的温床。为了不让腐败在家庭中滋生,党员干部要淡看名利,建设和弘扬淡泊名利的家风。

1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私心贪欲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3淡看名誉,人到无求品自高
4不重钱财,宁要清贫自乐不要浊富多忧
5懂得知足,非分之想只会给家庭带来灾祸
6多为儿孙计深远,少为家庭谋钱财
7守一份淡泊宁静,得一份家庭安宁

第五章 公道正派,刚正不阿传正直家风
为人正直诚信,做事公道正派,是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党员干部的“正”体现在对权力和职责的态度上,更体现在家风中。只有做到权为公用,利为民谋,守职履责,不损公肥私,恪守原则和底线,涵养家门正气,才能成为令腐败不敢近身的合格党员干部。

1为人正直,不欺不瞒诚实守信
2办事公道,不拿权力做交易
3权为公用,利为民谋
4守职履责,不损公肥私
5不用“关系”,恪守原则和底线
6涵养家门正气,让腐败不敢近身

第六章 遵纪守法,不碰腐败“高压线”传守法家风
对党员干部来说,党纪国法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一人违法违纪,可能会导致一个幸福家庭的毁灭。为了避免“一人不廉,全家不圆”的悲剧,党员干部要强化自己和家人的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各项廉洁规定,远离各种不法场所,把紧家门,不碰腐败的“高压线”。

1一人违法违纪,毁灭一家三代
2强化法治意识,做知法守法“明白人”
3谨遵廉洁规定,绝不碰触腐败“高压线”
4远离不法场所,避免掉进贪污的陷阱
5敬畏法纪,把紧家门

第七章 自律自省,以身作则端正家风
党员干部想要端正家风,就要做到“律人先律己”,用强大的自律能力,抵御灯红酒绿、金钱利益的诱惑。党员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自觉反省和检视自己,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让自己成为家人的廉洁榜样。

1律人先律己,守廉先守心
2耐得住寂寞,灯红酒绿不动心
3经得起诱惑,“勿以贪小而为之”
4吃人家的嘴软,不赴钱权交易之宴
5拿人家的手短,切忌“拿好处才办事”
6一日三省,养成自检自查的好习惯
7纠正不良行为,做好家庭清廉表率

第八章 细定家规,严加约束杜绝家庭腐败行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党员干部要杜绝家庭中的腐败行为,就要制定家规,规范配偶、儿女、父母、手足等亲属的行为。比如,配偶不得“办事”收钱,儿女不能以长辈名义谋利,父母不可仗儿女之名谋利,手足和亲朋不可“沾光”,亲属不可违规经商等。

1守廉洁要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2配偶有廉责,严禁背后“办事”收钱
3儿女无特权,不准以长辈名义为己谋利
4父母要助廉,以子为荣绝不可仗子之名
5手足不可“搭车”,亲朋不许“沾光”
6亲属经商,莫在“庇护伞”下谋钱财

第九章 嘉言懿行,垂教后辈坚守廉洁底线
言传大于身教,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最好的“教材”。为了让儿孙后辈传承廉洁家风,坚守廉洁底线,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嘉言懿行影响儿孙后辈,强化家庭中的廉洁教育。党员干部要引导儿孙后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亲近良师益友,远离损友,还要严格管教儿孙后辈,不包庇、不纵容他们的贪贿行为。

1强化家庭教育,深化廉洁意识
2引导儿孙后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谨慎交际,不近墨池染浊风
4以身作则,在子女面前保持清廉形象
5严格管教,明察子女贪腐之念
6不包庇、不纵容后辈贪贿之行径

第十章 共防贪贿,构建家庭防腐铜墙铁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式腐败”成为贪腐的重灾区。为了预防“家庭式腐败”,党员干部要与家人共同构建家庭防腐的铜墙铁壁。党员干部及家属要警惕日常生活中的贪腐陷阱,不要心存侥幸,做到慎独、慎初。家人之间还要相互监督,相互提醒,以免不慎踏入贪腐陷阱。

1知敬畏,时刻保持警戒之心
2良言逆耳,多对家人吹“廉正风”
3年关时节,须严防家人“被受贿”
4防止“明借暗贿”的新型腐败
5莫侥幸,坚决在家中抵挡“就这一次”
6相互监督,家人之间主动留意

内容摘要
     1.家风源流远长,中华家风源流渊远 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不息的优良家风就像一盏盏长明之灯,那澄明清亮的光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很好的中华家风滋养了一代代很好的中国人,让中华文化始终充满活力,而且源远流长。 “家风”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有名文学家潘岳的笔下。当时,与潘岳并称“双璧”的夏侯湛将《诗经》中只有目录,没有内容的六篇“笙诗”补缀成了《周诗》。潘岳读到夏侯湛撰写的《周诗》后,认为这些诗篇中反映了孝悌的美德,适合与友人唱和。于是,潘岳写下了《家风诗》:“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潘岳在这首诗中并没有详细描写自己的家世,而是通过赞美自己家族的传统,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底蕴深厚、家风井然的大家族。 “家风”一词在西晋出现并流行,与“大家族”在社会上的统治地位有关。无论是具备武装力量的地方豪族,还是在政治上累世显贵,垄断了大部分社会资源的世族,无不以家风自矜。树立家风,也成了当时的世家大族对抗皇权,巩固阶级地位的手段。 到了南北朝时期,“家风”的概念流传更广,不少史书中都出现了“家风”一词。比如,《北齐书》中的“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周书》中的“昶年十数岁,为《明堂赋》。虽优洽未足,而才制可观,见者咸日有家风矣”等。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家风”被代代传承了下来。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家风被不断赋予新的含义。今天,我们可以将家风理解为一个家庭的风气、传统和文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形成特有的家风,家风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为家族的独特习俗和家庭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家庭成员的举手投足间,就已经体现了家风。 优良家风对于社会、国家和民族的作用也不言而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从优良家风中孕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像一根根钢铁铸造的骨架,支撑着社会的健康运行,保障着国家的稳定发展。同时,历代先贤的品格与智慧在代代传承的家风中被继承和发扬,这在无形中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和发展。 家风关乎一个家庭、家族的兴衰,也关乎社会、国家、民族的发展。中国人历来注重家风的建设和传承。《礼记》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的传统立身之道,“齐家”在前,“治国”在后,说明了我们重视家风的传统古已有之。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优良家风,以及继承和发扬了优良家风的很好人才。 《颜氏家训》提倡“导习”与“教诲”,为后世的家规、家训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是“家训之祖”;传颂千古的《诫子书》体现了诸葛亮教子的苦心,也是父母勉励子女好学上进的“经典”;《钱氏家训》和英才辈出、人才鼎盛的钱家是家风建设和传承的典范。 吴越钱家是一个历史悠久、家风纯正的大家族。“英才辈出”是人们对钱氏家族的印象,如果我们将历史上所有的钱氏名人的名字统计起来,一定会得到一份长长的名单。当代科学界、文化界的钱氏学者和名流就多达100多位,其中包括“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以及文学家钱钟书、史学家钱穆等。回顾这些钱氏名人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钱氏家训》的忠实践行者。 比如,被誉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人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就与《钱氏家训》中的“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不谋而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来,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毅然决定回国,用自己所学建设崭新的中国。然而,钱学森的回国决心触怒了美国当局。1950年9月9日,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此后5年间,钱学森一家失去了自由,并遭到一系列迫害。直到1955年,在多方的努力下,钱学森一家才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钱学森在5年归国路中,遭遇了无数困难和诱惑,但他始终坚守底线,始终心向祖国。支撑他走过这段艰难岁月的除了个人的理想和信念,还有《钱氏家训》的精神。正如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所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钱氏家训,那应该就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 回国后,钱学森迅速投入科研和教育事业中。1957年,他的论文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后来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奖金1万元。这笔钱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钱学森将这些钱全部捐给学校,用于购买教学用品。当他得知家庭困难的学生无力购买计算尺时,立即向学校申请,用自己的捐款给每个学生买了一把计算尺。 钱学森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科研事业上,他和夫人蒋英从未刻意教过孩子如何读书,如何做人,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钱氏家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了孩子应当如何严谨治

主编推荐
1.通过真人真事来诠释家风建设过程中的创新观点,并附有专家解读,便于理解与应用。 2.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从家出发才能源清流洁,强基固本。用实实在在的故事和精彩的例证来告诉我们清风传家的内涵、价值和智慧,告诉你如何应用书中所给出的方法。 3.清白传家的家风故事,生动展现很好党政干部及家属的廉洁自律意识,引导我们见贤思齐,自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4.以案为鉴,谨防不良风气对家风的侵蚀,做到清廉自守,严以治家,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精彩内容
家庭的幸福和谐,在于优良的家风。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清廉家风是对家人最好 的馈赠。中华文明中自古以来就有建设优良家风的传统。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该继承先贤们的家国情怀,把建设清廉家风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用清廉家风涤荡歪风邪气。
  全书分为十章,包括传家需清, 好家风才有好家庭;修德为上,以贪为耻传清廉家风;俭朴为本,崇俭抑奢传勤俭家风;无欲则刚,淡看名利传淡泊家风;公道正派,刚正不阿传正直家风;遵纪守法,不碰腐败“高压线”传守法家风;自律自省,以身作则端正家风; 细定家规,严加约束杜绝家庭腐败行为;嘉言懿行,垂教后辈坚守廉洁底线;共防贪贿,构建家庭防腐铜墙铁壁。

媒体评论
全国工会系统推荐  全国妇联系统推荐 1.通过真人真事来诠释家风建设过程中的创新观点,并附有专家解读,便于理解与应用。
2.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从家出发才能源清流洁,强基固本。用实实在在的故事和精彩的例证来告诉我们清风传家的内涵、价值和智慧,告诉你如何应用书中所给出的自律方法。
3.清白传家的家风故事,生动展现优秀人物的真情大爱、家国情怀,引导我们见贤思齐,自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4.以案为鉴,谨防不良风气对家风的侵蚀,做到清廉自守,严以治家,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