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鲁迅学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鲁迅学史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9.98 6.3折 1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梦阳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61179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58元

货号11302422

上书时间2024-07-05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梦阳,1945年3月生于甘肃天水,祖籍山东临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鉴湖学者”特聘讲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原副会长。主持编纂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五卷),获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学术著作《中国鲁迅学通史》,获国家图书奖;长篇文学传记《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获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合作翻译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Arthur H. Smith,1845—1932)《中国人气质》;另有论著《阿Q新论——阿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长篇论文《论阿Q精神反思的意义》等,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迄今共出版专著、文集十余种,在核心报刊上发表论文、散文、随笔百余篇。其作品已被翻译成日语、韩语、英语、阿拉伯语等在海外出版。

目录
序言
导论
  一、鲁迅本体与鲁迅映象——百年中国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
  二、鲁迅研究的科学形态——鲁迅本体的趋近性还原
  三、鲁迅学——科学形态鲁迅研究的学科化形态
  四、鲁迅学史——鲁迅学缘起、发展及其精神文化背景转换、变迁的历史
上编(1919—1949)
 章 中国精神文化界的惊雷——鲁迅出世(1919—1925)
  一、鲁迅出世前的精神文化背景
  二、《狂人日记》——鲁迅声呐喊的精神震撼
  三、鲁迅杂文初的精神反弹
  四、《阿Q正传》问世时的精神效应
  五、各精神文化流派对《呐喊》的评论
  六、鲁迅映象的初步形成
  七、小结
第二章  鲁迅 地位确立后在精神文化界的反响(1925—1927)
  一、鲁迅 地位与世界声誉的确立
  二、《彷徨》等著作引起的精神共鸣
  三、鲁迅杂文不同的精神回应
  四、狂飙社尼采精神与鲁迅精神的碰撞
  五、对鲁迅文体的初步总结
  六、两本鲁迅研究论集的出版
  七、茅盾的《鲁迅论》——鲁迅映象的第二次总结
  八、小结
第三章  从“革命文学”的论争到瞿秋白的总结(1928—1933)
  一、创造社对鲁迅的讨伐及其精神教训
  二、钱杏邨的鲁迅论及其精神症结
  三、冯雪峰的鲁迅观及其精神依据
  四、林语堂鲁迅观的精神视角
  五、鲁迅平民精神与梁实秋的贵族化精神的冲撞
  六、李何林编的两本集子与奇人邢桐华
  七、对鲁迅作品的学术分析
  八、文学史论著和国外汉学著作中的鲁迅论
  九、瞿秋白的精神总结
  十、小结
第四章  鲁迅研究学理精神的勃兴(1933—1936)
  一、对瞿秋白的认同与鲁迅杂文研究的深化
  二、人生—艺术精神的学理化形态——李长之的《鲁迅批判》
  三、学理精神的其他表现
  四、无聊的声讨与力图学理化的异议
  五、文学史著作与国外汉学家的鲁迅论
  六、小结
第五章  鲁迅逝世纪念中的评论与研究(1936—1937)
  一、各大报刊对鲁迅逝世的初反响
  二、中国共产党的唁电及其他
  三、郁达夫的《怀鲁迅》和纪念文章中的其他精粹
  四、周作人的《关于鲁迅》及其他前期友人的评论
  五、苏雪林的异议和胡适的学理精神
  六、 悼念文章中其他有学术价值者
  七、国外悼念文章中有学术价值者
  八、小结
第六章  三十年代末——鲁迅研究学理化的初步奠基(1937—1939)
  一、由悼念转为学理研究——夏征农编的《鲁迅研究》出版
  二、的《鲁迅论》及其意义
  三、1938年版《鲁迅全集》问世
  四、上海“孤岛”关于“鲁迅风”的论争
  五、鲁座的《思想家的鲁迅》及其他有价值的论文
  六、对鲁迅古典文学著述的研究
  七、《鲁迅的创作方法及其他》等书籍出版
  八、陈独秀的独立之见
  九、小结
第七章  四十年代——鲁迅研究学理化的初步发展(1940—1949)
  一、的《新民主主义论》及其反响
  二、《鲁迅全集》的风行与《鲁迅三十年集》的出版
  三、冯雪峰、胡风、周扬的鲁迅论
  四、萧军编的《鲁迅研究丛刊》在延安出版
  五、巴人、平心等的专著、专论及其他
  六、鲁迅回忆录的丰收
  七、鲁迅史实研究的开山之作——林辰的《鲁迅事迹考》
  八、小结
中编(1949—1999)
第八章  冯雪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对鲁迅学的贡献及其特点
  一、从世界文学的大格局中考察鲁迅
  二、对鲁迅的才能特质做出了 为准确的概括
  三、《回忆鲁迅》
  四、对《阿Q正传》《野草》的专题研究
  五、小结
第九章  作为鲁迅研究家的陈涌
  一、五十年代两篇论文和六十年代后续文
  二、复出后的理论贡献
  三、小结
第十章  李长之五十年代对鲁迅学的特殊贡献
  一、《文学史家的鲁迅》
  二、《鲁迅美学思想初探》
第十一章  唐弢鲁迅研究论著的学术个性
  一、《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
  二、《论鲁迅的美学思想》
  三、《鲁迅——文化新军的旗手》
  四、《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
  五、《鲁迅杂文一解》
  六、未完成的《鲁迅传》
  七、小结
第十二章  王瑶鲁迅研究的文化底蕴
  一、《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
  二、《论鲁迅的〈野草〉》
  三、《论鲁迅作品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四、《〈故事新编〉散论》
  五、小结
第十三章  林辰对鲁迅古籍整理工作研究的贡献
  一、《关于〈古小说钩沉〉的辑录年代》《〈古小说钩沉〉所收各书及其作者考略》
  二、《鲁迅计划中〈古小说钩沉〉的原貌》《鲁迅辑录〈古小说钩沉〉的成就及其特色》
  三、小结
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训和号召“读点鲁迅”
  一、“文化大革命”对鲁迅的扭曲
  二、号召“读点鲁迅”
第十五章  “文化大革命”中务实派的成就与李何林的贡献
  一、《鲁迅年谱》的编写与《鲁迅全集》的注释
  二、鲁迅研究务实派的代表李何林
第十六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鲁迅研究界的思想禁锢
  一、鲁迅思想发展道路研究热的兴起
  二、鲁迅思想发展道路模式的禁锢
  三、引出的教训
第十七章  鲁迅学界

精彩内容
本书以《狂人日记》第一篇评论为鲁迅学的发轫点,紧密结合不同时代的精神文化背景,对1919—2019百年来的鲁迅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述,在关于鲁迅研究的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清晰地勾勒出一个世纪以来对鲁迅阅读、传播和研究的历史脉络,完整地展现了中国现代知识阶层对鲁迅著作、思想、人格、精神等的阐释历程,也由鲁迅学这一重要的面向,映射出百年来中国学术文化乃至精神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媒体评论
★鲁迅研究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整的学术史,了解鲁迅研究必读之作。
★鲁迅研究专家、国家图书奖+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得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原副会长张梦阳继《中国鲁迅学通史》(1919—1999)、《鲁迅全传》后,再次推出学界重磅之作!毕生致力于鲁迅研究,二十载潜心撰史,为后人研究披荆斩棘、铺平道路。
★融汇作者1000万字鲁迅研究资料、300余万字鲁迅学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精华之作。
★以1919年《狂人日记》第一篇评论为鲁迅学起点,一一评述茅盾、林语堂、梁实秋、郁达夫、周作人、瞿秋白、毛泽东、陈独秀、萧军、冯雪峰、李长之、唐弢、王瑶、竹内好、伊藤虎丸……海内外几乎所有重要的鲁迅揄扬者、反对者、学者,甚至海外奇人的见解和观点,精彩、怪诞之论和稀见历史文献更是全录于书,让读者亲临现场,管窥历史。 
★摒弃烦琐注释,打破学术著作艰涩难读的刻板印象,以史料、学理为基础,凭借生动的文学才情,呈现出一部极具学术含量和可读性的学术之作。书后更附有作者发自肺腑的个人研究历程自述。
★透过中国现代知识阶层对鲁迅的研究,观照中国知识分子的观点争锋、思想解放和精神自觉,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值得深思的种种精神文化现象。
★呈现一个世纪以来鲁迅从人到“神”,又从“神”到人,再到“历史的人”的轨迹,即中国现代以来各个政治派别、文化群体和个人对鲁迅或崇拜、赞颂,或利用、扭曲,或谩骂、讥讽,最后走向中立研究的过程。
★囊括对鲁迅方方面面的研究成果,包括鲁迅的著作、思想、人格、心理、精神、婚姻、家庭、兄弟情谊等等,读者可以本书为线索,寻找、挖掘最想了解的鲁迅。了解鲁迅,也是了解自己,了解中国。
★本书分为上、中、下3编,34章,194节,结构宏大、清晰,目录详细、全面,从目录即可管窥全书,方便读者索引查阅。
★装帧精致、沉稳,32开,采用双封、圆脊精装,书名选用民国字体,内页使用纯质纸,为阅读增色,且适宜收藏。

中国鲁迅学发展已有百余年,为了学术的整体发展,梦阳以年过七旬之躯,无私忘我,咬紧牙关来做这件“费力不讨好”的学术史梳理工作,终于在《中国鲁迅学通史》的基础上又写成了这部近八十万字的学术巨著,比前部更有提高,而且1999年到新世纪的今天完全是新写。此书以丰厚的史料为基础,通过对百年来鲁迅研究中的种种著作与思潮的剖析和佐证,对其认知的逻辑、思维的方式和学术的范型等诸多的问题,都做出了精辟的剖析与确当的评价,同时对决定着鲁迅研究进程的深刻的历史原因,也进行了颇能启人深思的阐述,于是就让我们在面对着这部汪洋浩瀚的鲁迅研究历史时,可以清楚地看出它发展的轨迹、突出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它前进的方向。这样嘉惠士林的举措,真是功不可没的。
——林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原会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