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及当代启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及当代启示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8.3 6.4折 6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志凌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9708059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11083791

上书时间2024-05-1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概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的文化渊源
(一)古希腊文化中的“人”
(二)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研究
(三)近代西方哲学对“人”的研究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的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的形成轨迹
(一)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文献中“人”的理论轨迹
(二)唯物史观形成中“人”的理论轨迹
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为坚守人民立场提供理论依据
(二)为弘扬人文精神提供价值导向
(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认识工具

第二章 人的主体性
一、主体与主体性
(一)基于对象性认识的主体
(二)主体性的多重维度
二、关于人的主体性界说
(一)何以重视人的主体性
(二)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多样化认识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主体性的认识
(一)人的主体性在劳动实践中生成
(二)人的主体性在异化劳动中分离
(三)人的主体性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确立
(四)人的主体性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
四、马克思恩格斯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反人类中心主义与正确发挥人改造自然的主体性
(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选择的统一
(三)工业文明与防止科技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消解
……

第三章 人的存在及属性
第四章 人的本质
第五章 人的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及当代启示》:     
  (四)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受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哲学家的影响,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从类的角度来认识人的本质。类特性主要讲的是人作为一个拥有共性的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单从与动物比较的角度去研究人的本质是不够的,动物靠本能生活,人改造世界却有多种尺度,基于所处的社会关系,所获得社会地位,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及个体在人生经历等方面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是生理特征,更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关系和社会性特征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性。青年时期的马克思虽然受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但也有很多自己独立的认识。     
  马克思深入到社会组织与人的关系之中,去认识人的本质。在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译到马克思的话语是:“如果在考察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等时把人的存在的这些社会形式看作人的本质的实现,看作人的本质的客体化,那末家庭等等是主体内部所固有的质,人永远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但是这些组织也表现为人的现实普遍性,因而也是一切人所共有的。”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人的共有本质体现在人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在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译到马克思的话语是:“如果在阐述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等时把人的这些社会存在方式看作人的本质的实现,看作人的本质的客体化,那么家庭等等表现为主体所固有的特质。人始终是这一切实体性东西的本质,但这些实体性东西也表现为人的现实普遍性,因而也是一切人共有的东西。”此版本译语是“人是这一切实体性东西的本质”,此处的实体性东西,其实是前面提到的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其表达的也是人的普遍性本质都是要通过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等组织来体现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的一本早期著作,写于1843年,那时马克思的世界观还没有发生改变,但他已经隐约感觉到了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精神的层面,而应该深入到社会现实环境之中。他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认识到了单从类本质去认识人是不够的,他指出,没有与共同体分割开来的个体的人,在触及私人利益和私人权利的时候,“人不是类存在物,相反,类生活本身,即社会,显现出诸个体的外部框架,显现为他们原有的独立性的限制”。马克思认识到,只有从社会性的角度对人的本质做深入研究,才能全面把握人的本质。     
  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的世界观的逐渐形成,马克思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局限性,把人作为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去考察,深入分析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深入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的含义,可以先采用分解的方法。马克思加入了“在其现实性上”这半句话,是表明反对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一种变的抽象的“共同性”的形而上学观点,而认为应该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人的本质问题。如何解读此处提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这样对“社会关系”的阐释,他们指出:“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列宁则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由个人的活动组成的。”所谓“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一切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换言之是社会。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的是社会是由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组成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主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等。怎么理解“人的本质”的字面意思呢?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特定的质是特定的事物存在自身。事物质的外在表现具有多样性,处于不同的关系中,质不一样。但是,决定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质应为本质。     
  ……

  “人”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较为关心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却有着较多争议。萨特在他的《辩证理性批判》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存在“人的空场”问题。萨特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后继者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和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造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他认为马克思的后继者们忽视了人,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源头还是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他认为是“自然辩证法”“经济主义”“历史决定论”造成的,“经济主义”“历史决定论”都是给人洗硫酸澡,让人消失,用马克思主义去解释法国大革命,只能看到经济在其中所发挥的决定作用。萨特认为,马克思把社会演变视为一种由某些规律决定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些规律不由人的意志所决定。恩格斯虽然提出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观点,但恩格斯认为人是在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创造的。既然都认为是历史创造人了,又怎么理解人创造历史呢?萨特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还忽视了人的具体性和特殊性,看不到童年和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存在主义是重视人的,“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同一个,但后者把人吸收在理念之中,前者则在它所在的所有地方,即在他工作的地方、在他家里、在街上寻找他”。萨特认为应该用存在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对人研究的不足。     
  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观点,其中有许多都涉及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的误解,如在如何看待人的历史作用方面,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论不过是世俗版的天命论,是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冒犯,“它将世间的男男女女都视为历史的工具,并以这种方式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个性”。在人性论上,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这种出奇幼稚的想法来源于对人性的轻信。它无视人性的险恶,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人生来是自私、贪婪、好斗而富于竞争性的动物,而且任何社会变革都不能改变这一点。”在如何看待主体客体的关系问题上,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马克思对人性的认识是如此冷酷,以至于他只看到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把意识仅仅看成物质世界的反映,“马克思无视人性中那些宝贵的东西,将人简化为被动地受客观环境所左右的物质材料”。这些观点运用西方的话语体系去批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充斥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偏见。     
  早在1890年,恩格斯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批判了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济决定论的错误观点,他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恩格一步指出,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程发生影响并决定斗争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意识形态的因素等的相互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哲学理论上有着的贡献,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伟大的创举,他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研究,并非只是停留在历史现象的表面,而是深入把握其规律,并充分看到了人在其中发挥的主体性作用,对人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实践能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们重视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并非经济决定论,更没有忽视人的因素,与之相反,他们充分肯定了人在物质生产中的实践能力。他们重视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化,但并没有将此中人发挥的作用掩蔽起来,而是看到了不同阶级地位的人所发挥的或是推动历史发展或是阻碍历步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既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也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只看到了资本家和工人的阶级属性,而忽视了人本身的问题。美国学者奥尔曼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解释,是他对我们的社会如何运行、如何发展,以及它的发展方行的研究,“人是处在与他人、与他们的产品以及与他们的活动等关系当中的,关系中的人是他研究的根本主题”。①对于人是如何出现的,他们感知和认识的对象是什么,对他们造成影响的动因是什么,他们能够在目前条件下或新的条件下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做什么,等等,马克思都有所构想。这些观点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研究的性所在......




精彩内容
“人”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较为关心的主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有大量关于人的独特研究。钟志凌所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及当代启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适应时代发展,挖掘其当代价值。本书在写作方面有三大特点:第一,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探寻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 “人”的理论;第二,探寻基于历史观转变发展历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第三,基于社会发展需要,探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的当代价值。此外,本书也吸收他家之长,不仅探寻了一些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关于“人”的思想及对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的影响,还对当代学者的相关成果做了一些研究,由此在观点的争议中洞察研究空间,纠正对马克思主义的偏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