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对绘画的影响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书法对绘画的影响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9.16 5.0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国平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8087264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1709889

上书时间2024-03-04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001绪论

001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006第二节研究方案

008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019第一章 书法影响绘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019第一节文明之端,书道崇尚

023第二节王政之需,书法勃兴

036第三节书法绘画同构同游于艺

045第四节书法影响绘画的理论基础

053本章小结

054第二章书法审美思想对绘画的导引

055第一节素以为绚的自发审美

057第二节古质今妍的审美流变

066第三节从“雅俗”到“逸神妙能”的审美延续

080第四节自然神逸为雅之极致

086第五节溢而为书、变而为画之“尚意”095第六节书画内意外露追求尚态之先后110本章小结

112第三章 书法实践入画导致绘画三次改弦易辙

113第一节学士介入,古今嬗变

133第二节士夫画凸显书写性、文学性,分流出文人画

183 第三节金石之气涵养,金石书画崛起

201本章小结

202第四章 书法影响下的历代绘画风貌

202第一节书法绘画风貌的四大对应

第二节以书入画自发下的晋唐尚韵画风

225第三节尚法书风下的唐宋绘画格法

232第四节 以书入画自觉下的宋元尚意画风

245第五节个性解放书风下的明清尚态画风

265本章小结

266结语

266第一节研究结论

269第二节反思与展望



内容摘要

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中国书法产生之始与中国画之间就有着天然的关联,一直以来,它们各自发展又互为影响。自张彦远的“书画同体”论一出,则更是拉近了它们的血缘关系,此后它们就被视为孪生姊妹而双栖双飞、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在历史长河的进程中,中国经济曾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华民族也一直有着自己的文化自信,所以无论是佛教美术的传入,还是后来传教士对油画、版画、水彩等西方绘画的引渡,这虽然也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很多影响,但中国绘画的审美主调及实践方向还是沿着本民族的意象精神演进。由于民族信仰、文化崇尚等背景不同,这些外来绘画要么被中国化,要么就遭到了坚决抵制。如邹一桂在其《小山画谱·西洋画》中,就反对采用西洋画的透视及光影手法来绘制中国画。他认为使用这种方法虽然所绘图像逼真,画中宫室几可令人进出其间,确实非常醒目且招揽人的眼球,但终究因为笔法不具而缺失性情,虽工整细致,却缺少灵气。而“印度晕染法”虽以“一个光泉”的光线和阴影来造诸物之型,且早在六朝时就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但仍遭到了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老庄思想影响的中国古代画家们的坚决抵制。这些有着文化修养、书写技术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他们注重的是全幅画面具有的明暗虚实的音乐节奏变化、生生不息的生动气韵以及“神光离合、乍阴乍阳”(曹植《洛神赋》语)的意境塑造。1715年,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被清宫作为御用画师留用,曾一度以光影画法进行了中西融合,所绘之图皆具素描、油画的写实风格,极受皇帝及王公贵族的青睐,也影响了当时的宫廷画家。但或许这种中西合璧画法属于“舶来品”,其终究未能与受儒、道、释影响的中国文人相融洽,故自然也不会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他们到来时,中华尚处于经济发达、文化自信之际,这些“舶来品”无法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之中,终究因无法吸收营养而夭折,即为中国文人画家所扬弃。在中国山水画上,有著名的山水“五变”之说,即“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2)。图1、图2是中国山水画“五变”之代表人物李昭道、荆浩、李成、李唐、巨然、黄公望作品局部风貌的比对。通过比对可知,在诗词、书法等众多本民族文化审美的影响下,中国画还是沿着自己特有的文化信仰发生着自身风貌的变迁。然而,这一进程在近代之后发生了巨变。早中期的清政府在社会经济尚属发达的时候,妄自尊大,实施闭关自守的政策,使得明末江南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经济没能健康发展。中国本来是个农业大国,在关键节点上没有睁眼看世界,没有看到西方工业革命先进科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科技渐渐落后于西方。就在中国还沉浸在泱泱大国、万邦来朝的自我得意之时,一直虎视着中国这块肥肉的西方列强,终于在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以坚船利炮撬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的凌辱,国人才开始警醒。于是从朝廷到民间都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图民族自强。但是此时的清政府君臣上下早已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昏了头脑,民族自信已完全扫地,一切都是西方好的思想开始蔓延,西方的文化信仰也随着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而深入,开始了全盘西化的节奏。鲁迅就曾深刻批判过这种现象,这种不自信导致文化艺术家们也极不自信。“改良中国画”运动正是在这背景之下拉开了序幕。徐悲鸿在其《中国画改良论》中说道:“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凡世界文明理无退化,独中国之画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五百年前退四百步,七百年前千步,千年前八百步,民族之不振可慨也夫!夫何故而使画学如此其颓坏耶?曰惟守旧,曰惟失其学术独立之地位……”3悲鸿先生看到中国画颓败,以全新的思想观念、认识角度,振臂高呼改良中国画的意义是积极的。虽然徐悲鸿主张改良中国画,但不是将中国画改头换面而致面目全非之境地。他也是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尺度,即“古法之佳者守之,……



精彩内容

书法对传统绘画艺术发展存在着显著影响,虽然学界对书法与绘画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且广泛,但书法对绘画单向影响尚未有人做过系统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考据法、图像分析法,图表归纳法、实践感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比较法等多种方法,以文化史为背景,系统梳理传统书画与美学史论来构建书法对传统绘画单向影响的史纲性体系框架,揭示其间的对应关系与隐藏规律,在理论上对于丰富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创作理论有着独特价值;在实践上对于启发当代作者汲取历史经验、探索富有民族特色的绘画造型语言,进行精品创作、寻求文化强国道路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