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权对立与文化融合:金代中期诗坛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政权对立与文化融合:金代中期诗坛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9.82 6.6折 3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忠谦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0221

出版时间2010-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6634020

上书时间2023-12-26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1
绪论/1
一、金代中期的时代背景与民族特征/2
二、“国朝文派”的文学渊源/4
第一章 金代中期诗坛的文化背景/10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文化政策/10
一、社会文化背景/10
二、科举政策及其文学贡献/14
第二节 文化思想的转变/17
一、金世宗的史鉴意识/17
二、文化开放政策/27
第三节 诗歌主题的变奏/36
一、现实主义作品主题/39
二、史鉴意识作品主题/41

第二章 “国朝文派”的北方文化特征/55
第一节 对“气格”的普遍崇尚/56
一、“气格”理论的发展/57
二、“气格”说的逻辑基点/58
第二节 “气格”的诗歌实践/59
一、崇尚“气格”的审美风范/60
二、追求“气格”的诗歌实践/62
第三节 诗歌“气格”说的特征/66
一、地域性/66
二、主体性/70
三、圆融性/72

第三章 汉化背景下“国朝文派”的典雅趣向/76
第一节 诗人生活典雅化/76
一、朝廷礼乐制度规模化/76
二、诗人队伍宫廷化/78
三、诗人生活艺术化/83
第二节 诗歌创作技巧化/88
一、《明昌辞人雅制》/89
二、尖新派代表王庭筠/91
三、逞奇斗巧的王寂诗歌/93

第四章 自适诗风的形成/97
第一节 自适诗风形成的原因/97
一、社会经济原因/97
二、民族因素/99
第二节 自适诗歌的多元表现/106
一、云泉是处堪为乐,轩冕从来只累人——诗人的“小隐”/106
二、身虽市朝寄,心与功名疏——诗人的“中隐”/116
第三节 隐逸自适的思想渊源/121
一、佛教思想的濡染/122
二、老庄“齐万物”的影响/124
三、三教合一思想的融会贯穿/126
四、诗人的自适情趣/131

第五章 诗歌艺术特征论/133
第一节 科举对诗歌的影响/134
一、“辞赋”科与诗歌艺术之关系/134
二、科举对文风的影响/137
第二节 诗歌体裁的多样性/139
一、古体诗/139
二、近体诗/150
三、楚辞体诗歌。/154
第三节 诗歌体式的丰富性/157
一、回文体/158
二、集句体/159
三、连珠体/163
四、寓言体/165
五、渔父体/168
六、天随子体/170
第四节 诗歌用典的多元化特征/172
一、密集用典,表现文人趣味/172
二、反意用典,强化主体情感/179
三、组诗用典,隐含多元主题/185
第五节 诗歌句式的丰富性/189
一、炼句/191
二、炼字/193
三、对仗/195

第六章 诗歌的意象/198
第一节 山水意象的倾心经营/199
一、诗人普遍的山水情结/200
二、山水意象的多样构造/203
第二节 “香草”意象的比兴寄托/205
一、主体性特征/207
二、女性化特征/212
三、对象化特征/215
第三节 动物意象的文化内涵/218
一、“下视平芜低”的“鹰”意象/219
二、“奔腾多奇龙”的“马”意象/221
第四节 “残缺”意象/224
一、“残缺”意象的表现特征/224
二、“残缺”意象的文化精神/226

第七章 诗歌因革论/230
第一节 陶谢风流到百家/231
一、强烈的“三径”情结/232
二、兴寄高妙、真淳简淡的美学特征/238
三、从文学意义的学习到生活旨趣的无意识渗透/240
第二节 苏学盛于北/242
一、“苏学盛于北”之原因的考察/242
二、金人对黄庭坚的接受/252
三、对苏、黄诗风的反思/256
第三节 以唐人为旨归/259
一、金诗学唐的进程/259
二、王若虚、王庭筠崇白、抑白之争/267
三、学杜理论的建立/269

第八章 南北文化融合下的少数民族诗歌/275
第一节 女真族诗人的文学创作/276
一、女真文学的发展/276
二、金代中期的女真文学创作/281
第二节 其他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89
一、渤海诗人的文学贡献/289
二、契丹族代表诗人及其诗歌/291

第九章 政权对立下的南北诗文互动/295
第一节 政权对立下南北诗坛的诗歌主题/300
一、孝宗诗坛的涉金之作/300
二、金代文人的涉宋之作/308
第二节 南宋文献北传/310
一、南宋诗文作品北传/310
二、理学的北传/313
第三节 金代文献南传/318
一、金诗词作品南传/318
二、金代史籍、历象之类书籍入宋/320
三、赵可文集入宋/322
后记/328
参考文献/33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