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化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个性化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4.9 6.4折 39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霞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00746

出版时间2011-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6973377

上书时间2023-12-20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当代中国,对日常生活进行哲学的分析和批判,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借鉴现当代西方哲学对日常生活世界研究的成果,是不可逾越的一步。《个性化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研究》作者李霞同志力图通过对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具体探讨,揭示其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意义,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日常生活实践的启示。当然,本书的研究还是初步的,有些地方还比较稚嫩,但选题本身体现了作者的理论旨趣和学术追求,值得肯定和鼓励。

作者简介
李霞,女,1970-,德州学院社科部副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原理课教研室主任,哲学博士,专业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社会兼职:山东省“原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法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哲学学会理事,德州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
在《齐鲁学刊》、《山东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日常生活的主体性意义结构”、“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多重意蕴”、“实践批判:在康德和马克思的视域中”等20余篇文章,主持完成山东省教育厅课题“司法正义的道德和制度保障”,主持山东省社科联社会科学普及重点项目“日常生活与哲学”,主持山东省德州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德州市社会各阶层分析与和谐社会构建”,主持德州学院博士人才引进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研究”,等。

目录

导论
一、阿格妮丝·赫勒的生平和著述
二、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关于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的现实分析及批判向度
一、自由个性的实现是异化的消除
二、人是实践中生成的存在
第二节 卢卡奇的日常生活异化和日常生活本体论
一、日常生活的异化与异化的反抗
二、日常生活的改变:态度是第一位的
第三节 人道主义的价值追求
一、赫勒理论的突出主题:人道主义的价值追求
二、赫勒眼中的日常生活与革命

第二章 日常生活的生存模式
第一节 个体的再生产领域:日常生活在何种意义上存在
一、日常生活是个体的再生产领域
二、特性和个性统一的“个体”
三、从“自在”到“自为”的对象化形式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组织架构与一般图式
一、“自在的”对象化活动是“自为的”对象化活动的基础
二“自在的”类本质活动的功能性
三、“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的共同特征
四、“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的特殊属性
五、日常生活的一般图式

第三章 个性化的日常生活
第一节 日常知识的人本化和日常交往的异质化
一、日常知识的人本化
二、日常交往:个人的社会化渠道
第二节 走向个性化的日常生活
一、个体与日常生活的自由关系
二“自为个性”是自由的确证和发展的可能性
三、日常生活的“为我们存在”
四、个性化日常生活的路径
第三节 生活在现在与个体的选择
一、“生活在现在”的历史意义
二、生活空间的现实与虚拟
三、“家”是“拥有世界”的核心
四、幸福的主观化、完美的多元化与本真性的选择

第四章 赫勒与列菲伏尔、许茨日常个性的三个维度
第一节 回归与超越:列菲伏尔与赫勒日常生活异化消除的两种路径
一、列菲伏尔: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异化
二、两种路径:“游戏城”的节日狂欢和“理性的乌托邦”
第二节 实用与批判:许茨与赫勒日常主体的两种态度
一、日常生活世界是意义构成的世界
二、日常生活世界是最高的实在
三、日常生活的态度:实用与批判

第五章 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个性发展的无根性
一、个性发展的欠缺
二、个性发展的先天不足
第二节 个性化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
一、日常生活的超稳定结构
二、日常生活的平面化
三、个性化日常生活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