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钢琴音乐艺术与演奏教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钢琴音乐艺术与演奏教学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4.54 4.7折 52 全新

库存26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卫昕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58191862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11838159

上书时间2023-12-15

哲仁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钢琴音乐的作品创作

第一节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历程及技法特征分析

第二节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作曲技法的民族化

第三节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分析

第四节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意义及思考

第二章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研究

第一节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取向

第二节 钢琴以及钢琴音乐文化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民族化进程

第四节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研究

第三章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研究

第一节 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分析

第四节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探究

第四章中国钢琴音乐中的装饰音研究

第一节 装饰音概述

第二节中国钢琴音乐装饰音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国钢琴改编曲中装饰音的独特形态与美学内涵

第四节中国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特点及意义分析

第五节 中国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装饰音演奏技巧分析

第五章 中国钢琴音乐演奏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钢琴演奏的基本技法

第二节钢琴演奏的技能技巧分析·

第三节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法的特殊性…

第四节 中国钢琴演奏中的文化表现

第六章 中国钢琴音乐的演奏教学分析·

第一节中国钢琴音乐演奏的总体要求

第二节中国钢琴演奏教学的发展

第三节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与教学心理探源…

第四节建立中国钢琴演奏及教学体系的对策分析……

第五节钢琴演奏教学中视、听、触的协同配合作用分析

第六节艺术通感在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与教学中的应用

第七章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教学实践…

第一节中国钢琴古曲改编曲的演奏及教学研究

——以《阳关三叠》为例

第二节桑桐钢琴作品《随想曲》的演奏教学研究

第三节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的演奏与教学研究

第四节张朝钢琴独奏曲《哈尼情歌》音乐分析与演奏教学启示

第五节戏曲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与教学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中国钢琴音乐的作品创作

作品创作对于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十分重要,本章主要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历程及技法特征分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作曲技法的民族化、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分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意义及思考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中国钢琴音乐的作品创作。

第一节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历程及技法特征分析

一、早期钢琴音乐创作(1936年以前)

(一)背景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革,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当时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意识观念上产生了重大转变,推动了中国文化界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音乐文化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时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活动开始全面地展开,音乐创作也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最早致力于钢琴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开始尝试采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冲破了中国传统以线性思维单音体系为主要音乐表现特征的创作手法。在他们的作品中开始注重和声、旋律、调性布局和曲式结构的安排,使从欧洲“舶来”的钢琴音乐创作形式在中国得以发展起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正是在东西方文化不断地交流、融合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和声学,作为多声音乐作曲技法之一,起源、成熟于西方。如果从作曲家有意识地使用和声的年代算起,要追溯到公元9世纪的奥尔加农(organum),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即使从逐步确立调式功能和声体系的17世纪算起(标志是中世纪调式体系向近代大小调体系变迁的完成),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据《律吕正义续篇》记载,欧洲和声学在清初已传人我国①,但影响不大,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真正使用和声技法,是“五四”(1919年)前后的事。这段历史,是以直接引入西洋大小调功能和声为起点的,并且一直以其作为和声运用的主要理论基础。此后还出版了高寿田以及萧友梅、吴梦非等人分别论著的和声学教本②,这可以算作是和声在中国的启蒙期。作曲家真正在创作中使用和声技法是在“五四”前后。据传,我国第一首钢琴曲是赵元任1914年创作的《和平进行曲》。其和声框架是大小调体系。功能和声除赵元任外,20世纪20~30年代初的主要代表还有肖友梅、黄自、青主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受过西方作曲技法的正规训练,有熟练运用西方传统和声的功底。所以他们的作品最初都明显地以大小调和声为主体。但他们又都很快不同程度地意识到照搬西方的缺陷,于是先后开始了对和声民族风格的探索。其中以赵元任、黄自的贡献最为突出,当为此举之先驱。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及稍后的不少歌曲的钢琴伴奏织体,也发挥了钢琴多声思维的特长,已经成为歌曲艺术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肖友梅、赵元任、青主的一些歌曲伴奏。黄自20世纪30年代初写的钢琴伴奏,其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深刻。他的《思乡》《山在虚无缥缈间》和《玫瑰三愿》,都是真挚、细腻的多声思维。他的《春思》使用了加六度音的大三和弦,其原则虽属欧洲古典和声,但和弦本身的东方色彩,可说是对中国风格的一个探索。

(二)主要作曲家与作品

赵元任:《和平进行曲》(钢琴曲,1915年)、《偶成》(钢琴曲,1917年)、《小朋友进行曲》(钢琴曲,1919年)、《锯大缸》(钢琴曲,1921年)、《卖布谣》(歌曲钢琴伴奏,1925年)、钢琴音乐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歌曲钢琴伴奏,1926年)、《也是微云》(歌曲钢琴伴奏,1927年)。

萧友梅:《新霓裳羽衣舞》(钢琴曲,1916年)、《哀悼歌》(钢琴曲,1916年)、《钢琴教科书》。

老志诚:《牧童之乐》(钢琴曲,1932年)、《秋兴》(钢琴曲,1932年)。

江定仙:《摇篮曲》(钢琴曲,1932年)。



精彩内容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中国钢琴音乐的作品创作、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研究、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研究、中国钢琴音乐中的装饰音研究、中国钢琴音乐演奏的基础知识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