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电影摄影9787510034336
正版二手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0.45
2.5折
¥
42
八品
仅1件
作者穆德远|梁丽华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34336
出版时间201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549665247861261824
上书时间2025-0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科恩兄弟御用摄影师罗杰·狄金斯创作时如何把握《老无所依》与《神枪手之死》的摄影风格?IMAX与3D革命是一场流星雨抑或一个时代?数字中间片在后期制作、发行放映与影片修复方方面有什么优势?数字电影摄影机进入平民时代,它的迅猛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变革?RedOne、ArriAlexa、Genesis等数字摄影机有哪些特性?用佳能5DMarkn单反相机拍电影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数字时代的电影摄影》集中地介绍了当今世界上在电影摄影及其相关的工作领域中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本书由穆德远。
作者简介
穆德远, 1982 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北京无党派人士联谊会理事。开设《电影摄影理论》、《电影画面》、《故事片电影摄影创作》、《电影色彩构成》及《影片分析》等专业课程,主要电影摄影作品有《青春祭》、《变脸》、《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相伴永远》、《惊涛骇浪》、《我的法兰西岁月》、《我的长征》等,主要编剧、导演作品有《黑楼孤魂》、《别无选择》、《刑警荣誉》、《中国人》、《法官妈妈》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奖,曾两次获得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梁丽华,2004 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获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电影美学,同年留校到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工作。目前担任摄影系本科教学,开设《电影剧作基础》课,同时负责摄影系信息研究室工作。
目录
序 言 穆德远
Part 1 人物聚焦
第一章 《老无所依》、《神枪手之死》与罗杰•狄金斯的摄影创作
1.1 狄金斯小传
1.2 2007、2008年的两部
狄金斯电影及所获奖项综述
《老无所依》拍摄分析
《神枪手之死》拍摄分析
《老无所依》和《神枪手之死》的DI操作
1.3 狄金斯2008—2011年工作近况
附录一 狄金斯作品年表
附录二 数字中间片,
卢德运动,以及其他一些灵感
Part 2 技术前沿
第二章 IMAX电影的发展
2.1 什么是IMAX电影
2.2 IMAX电影的起源
2.3 关于IMAX 3D
2.4 IMAX DMR技术
2.5 IMAX院线状况以及在中国的发展
附录一 IMAX电影大全
第三章 3D电影:一场流星雨抑或一个时代?
3.1 3D电影诞生之初
3.2 色差原理、3D电影的发明
与最早的主动快门式3D电影的出现
3.3 偏振原理在3D电影中的应用
3.4 “黄金年代”
3.5 3D电影的竞争者,以及第二次热潮
3.6 3D电影的沉寂
3.7 3D电影的重生
3.8 3D电影回归主流院线
3.9 从发行到3D放映
3.10 发行和放映的基础:3D电影的制作
3.11 3D的不仅仅是电影
附录一 主流3D电影票房及制作成本(2008—2010)
第四章 DI概述及对电影制作的影响
第五章 从007系列电影看电影特技的发展
第六章 数字电影摄影时代的到来:浅谈近几年数字电影摄影机的出现和发展
6.1 代表性的数字电影摄影机
Viper
Genesis
Red One
F35
D21
Alexa
其他摄影器材介绍
6.2 数字电影摄影机和胶片电影摄影机的对比
可预测性
便携性
宽容度
分辨率
颗粒和噪点
声 音
存储方式
6.3 数字电影摄影机的现状和前景
第七章 数字摄影机在现代电影中的应用:浅谈Red One摄影机的发展和使用
7.1 Red One数字摄影机的发展
7.2 Red One数字摄影机简介
镜 头
机 身
端 口
7.3 了解 Mysterium™
Mysterium™基础
动态范围
色彩空间和比特率
7.4 数据传输率
7.5 拜尔排列
7.6 景深和视域
7.7 格 式
7.8 使用Red One的个人经验
景深,焦点问题
RAW和R3D
操作使用
光 线
7.9 Red的未来
附录一 常规拍摄电影的Red One器材清单
第八章 让你的金子真正发光:谈5D MarkⅡ视频拍摄
8.1 使用5D MarkⅡ应注意的问题
做好你的照明工作
大胆的开高感光度
找个好的焦点员,尝试一些高科技
选好镜头
如果实在没办法……
8.2 如何选择镜头
电影镜头
照相定焦镜头,包括中画幅镜头
照相变焦镜头
8.3 画面风格设置
8.4 感光度设置与噪点控制
第九章 结合电影《夏都故事》谈Arri Alexa的特点和优势
Part 3 电影研究
第十章 照明技术与电影影像的时代性
10.1 光影的时尚标签——照明赋予影像的时代性
10.2 光影魔术的背后——照明和光效的简史
10.3 白天不知夜的黑——照明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新影像
10.4 难以定论——当今世界电影的影像特征
第十一章 滤光片技术资料特辑
11.1 滤光片简介
11.2 滤光片历史
11.3 色 彩
附录一 ROSCO Cinegel系列滤光片的详细介绍
第十二章 全球视点:纪录片2007—2010
第十三章 美国电影科学与艺术学院奥斯卡奖科学工程奖奖项历史分析
13.1 对科学工程奖奖项进行分类的方法
13.2 各类奖项数目统计
13.3 各类奖项的年代分布
13.4 电影光学镜头类与摄影设备类奖项总结
13.5 小 结
第十四章 ASC特写:摄影师访谈之分析
14.1 摄影师的过去
14.2 摄影师的现状
14.3 总 结
附录一 受访摄影师名单
第十五章 浅谈摄影与导演工作二合一的利与弊
出版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重点考察了国际上电影摄影发展的前沿动态,从人物聚焦、技术前沿、电影研究三个部分,介绍重要摄影师的创作经验,关注数字中间片、IMAX 与3D 电影等技术革新,评测Red One、佳能5D Mark Ⅱ、Arri Alexa 等数字摄影机的特点与优势,为了解数字化时代下电影摄影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与技术资料。
主编推荐
《数字时代的电影摄影》:科恩兄弟御用摄影师罗杰?狄金斯创作时如何把握《老无所依》
与《神枪手之死》的摄影风格?
IMAX与3D革命是一场流星雨抑或…一个时代?
数字中间片在后期制作、发行放映与影片修复方方面有什么优势?
数字电影摄影机进入平民时代,它的迅猛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变革?
Red One、A rri Alexa、Genesis等数字摄影机有哪些特性?
用佳能5DMarkn单反相机拍电影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精彩内容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工艺复杂的3D电影又一次退出了主流电影行列。情况一直持续到公认的3D电影“黄金年代”的开端,即1952年第一部彩色3D电影《非洲历险记》(BwanaDevil)的上映。阿克·奥博勒(ArchOboler)在这部影片中担任制片人、编剧和导演,影片使用一套名为“自然视觉”(NaturalVision)的工艺流程摄制。《非洲历险记》以及其后在这一时期上映的所有3D电影,都采用偏振原理双机放映。而在50年代,色差原理的应用更多地转移到了立体漫画书上。当时的立体漫画书都会附赠卡纸材料的一次性色差眼镜。
应当指出的是,我们知道胶片放映机上的一盘正片尺寸限制约为6000英尺(换算为1800米,相当于放映1小时的胶片),全片长的影片在放映中间都会有换片的操作;然而由于3D电影需要双机放映,这意味着全片长的影片在换片后需要对两部放映机进行同步校准工作,而这一步骤需要的时间要远远长于换片。因此,这一时期的3D电影剧本里经常会标明“换片间隙”。
在黄金年代“开始一年之后的1953年4月,某三天里接连有两部里程碑式的3D电影上映,他们是哥伦比亚公司的《黑暗中的人》(ManintheDark)和华纳兄弟的《蜡像院魔王》(HouseofWax)。《蜡像院魔王》是第一部运用环绕声的3D电影,也是绝大部分没有机会去看新艺拉玛电影(Cinerama,一种拥有j机放映超宽银幕和七音轨环绕声的放映系统)的美国观众们看到的第一部环绕声电影。不甘落后的迪士尼以1953年5月28日上映的Melody进军3D领域,几乎与其同时上映的是第一部3D西部片,哥伦比亚的FortTi。环球影片公司的第一部3D电影是1953年5月27日上映的《魔星
》(ItCamefromOuterrSpace),接下来是派拉蒙的第一部3D电影《桑格
里》(Sangaree)。而20世纪福克斯公司在这个时期只出品了其唯一一部3D电影《地狱》(Inferno),当时的老板达利·F·扎努克(DarrylF.Zanuck)对火热的3D电影并不感兴趣,此时他正准备着推行他在1952年买下专利的宽银幕系统新艺综合体(CinemaScope)。
扎努克对3D电影的冷静自然有他自己的考虑(虽然不久后出现的潘那维申系统[Panavision]很快淘汰了他的新艺综合体)。果然,就在1953年的8月到9月之间,3D电影的热潮开始了第一次衰退。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双机放映的技术问题,因为双机放映的要求要远高于单放映机,左右画面需要严格同步,而这便经常需要两名放映员同时操作。一旦两台放映机中任意一
台的正片位置或者片门机构没有调整好,观众便完全无法正常观看。此外,偏振放映需要的金属幕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把白幕更换成金属幕之后,原先靠旁边的座位就没法使用了,因为在这些角度观看到的银幕亮度非常低。出于这一原因,一些在大放映厅或礼堂等场合首映的3D电影采用的都不是3D放映(如在无线电城音乐厅首映的《刁蛮公主》[KissMeKate,1953])。另外,甚至在给片商和影评家这样极其挑剔的观众群体试映3D电影时,放映员都经常性地操作失误,因此当时有了3D影片“对眼睛有害”这样的舆论。
3D电影的竞争者,以及第二次热潮虽然电影与电视之争始于1950年前后,但同时期3D电影最大的竞争却来自当时同为新技术的变形宽银幕(scopesystem)。1953年夏季上映的3D影片都是以普通宽银幕上映的(1.66:1到1.85:1),在9月份时20世纪福克斯通过一部《圣袍千秋》推出了使用新艺综合体的变形宽银幕。变形宽银幕电影并不存在双机放映的问题,因此技术质量能够控制的比3D电影更好。
有趣的是,一直到1960年的《九月风暴》(SeptemberStorm)之前,从没有人尝试着把变形宽银幕和3D结合起来;即使这部电影出现之后,还是有很多普通宽银幕的3D电影出现。
1953年12月,3D的热潮重新兴起,这次复兴依靠的仍然是几部重量级的影片:米高梅的《刁蛮公主》,华纳兄弟的《蛮国战笳声》(Hondo),哥伦比亚的《萨蒂·汤普森小姐》(MissSadieThompson),以及派拉蒙的《黑钱》(MoneyFromHome)。此外派拉蒙还上映了动画短片BooMoon(主角是鬼马小精灵(2asper)和《大力水手》(Popeye,AceofSpace,主角是大力水手波比),和一部以朝鲜战争为题材、于1953年在战场实地拍摄的《停火》(CeaseFire)。而联美公司也于1954年1月27日上映了《顶头上司》(TopBanana),这是其在“黄金年代”出品的两部3D电影之一。
但这轮热潮的衰退很快就在1954年春季到来。这次衰退除了之前提到的3D电影自身技术原因之外,还因为变形宽银幕在院线的成功推行。即使宝丽来(Polaroid)公司改进了技术和工艺,片商们还是不太喜欢这一3D放映系统,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变形宽银幕上。“黄金年代”最后一部上映的3D电影是1955年2月23日的《造物复仇》(RevengeoftheCreature)。即使这部影片的3D版本最终广泛发行并且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3D电影也已无法避免地再次走向低谷。p53-5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