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采978753549038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尼采9787535490384

正版二手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0.12 2.9折 35 九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国平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90384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952129454200176651

上书时间2025-01-06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生活在19世纪后半期的尼采,以深邃的眼光直视20世纪人类世界面临的困境。上帝死了,人该何去何从?如何重塑价值?理性真的可靠吗?……尼采的问题,也是今日转型时期的中国人普遍面临的人生困惑和精神危机。《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精)》是周国平的成名作,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第一次把一个面目狰狞的法西斯政治狂人还原成一个真诚思考人生问题的个性鲜明的哲学家;作者笔下的尼采,洋溢着生命活力,文字风格流畅而富于激情。

作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爱与孤独》《灵魂只能独行》《只有一个人生》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目录
前言尼采不死1 

身体的舞蹈 

自由的人就是不道德的人3 

异端行为更有价值6 

在无边的沉默中7 

生活在战斗中9 

人必须对自己满意11 

我们的空气13 

天生的自由之鸟15 

短期习惯乃无价之宝16 

追求出人头地18 

超越自然规律20 

肉体是一个大的理性22 

超越自己24 

伟大的健康28飞翔的灵魂 

人的浅薄无知是明智的33 

出类拔萃的人34 

完美的自私36 

懒散或半懒散38 

虚荣是一种返祖现象40 

什么是高贵?42 

三种精神的变形43 

不负责任和无知45 

精神上的穷人,你在哪里?47 

你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吗?49 

个人的上帝51 

梦与心灵关联53 

所谓天才54 

心灵的守护神56 

市场的苍蝇59 

我们在哪方面最敏感62 

人人背后站着他的阴影63 

星星一般的友谊64 

心理医生与痛苦65 

痛苦带来人类的提升67 

狂人69 

未来的人性71 

生活就像女人73 

夜歌74 

坟墓之歌76大写的智慧 

科学的目的83 

施加自己的力量84 

表象竟成本质86 

心仪莎士比亚87 

叔本华的信徒89 

人人必须回答的问题92 

在知识领域冒险93 

信念没有公民权95 

大问题需要大的关爱98 

创造者的道路100 

公正的起源103 

现象如何变成实在104 

对抗冲动的六大方法105 

那使自己成为欲望对象的东西107 

权利和义务的自然起源108 

大多数人缺乏理智的良知110 

高尚与卑贱112 

腐败的征兆114 

买卖与高贵117 

工作与无聊118 

诊治“痛苦”的药方119 

表达细腻感情的艺术121 

幸福与美德不是论据122 

敬重友情124 

学会尊敬125 

宁愿耳聋,不愿震耳欲聋126必须学会喜爱127 

学问128 

与人交往的三大原则131 

勤奋者的某些事情132 

让我们谨慎134 

粗粝的情感 

同情是为了摆脱自己的痛苦139 

提防同情142 

被人同情乃奇耻大辱144 

不要把你的“自我”加倍!145 

同情使人产生优越感146 

模仿别人的情感148 

充耳不闻哭声151 

雅量的自私152 

什么东西使人变得“高尚”153 

向往痛苦的欲望154 

致现实主义者155 

别人不懂你的剧痛157 

爱自己的敌人?160 

善与恶161 

内疚之心167 

复仇的要素170 

人是狡诈的173 

毒蛇的咬伤174同情者176 

忧郁之歌179 

生命的区分 

何谓爱情187 

婚姻的随意性189 

孩子是婚姻的牺牲者190 

幽灵似的美人191 

男人的女主宰193 

女人的贞洁194 

母性196 

善与美197 

男女对爱情的偏见198 

女人希望独立200 

男人和女人天生对立202 

女人退化了203 

谈谈关于女人的问题206 

贞洁209 

朋友211 

孩子和结婚214 

男人和女人不满的不同217 

名人的喜剧218 

哲学家是什么样的人219 

贱民221 

人们之间的区别223撕毁的面具 

道德研究与科学构架227 

没有意识到的道德229 

美德包含工具的性质230 

自我折磨的美德233 

精心设计的生活235 

是什么使内心痛苦变成家常便饭237 

精神上的火刑239 

宗教的残酷像个大梯子241 

道德是对“理性”的暴政242 

道德判断是天赋的补偿244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245 

有道德的人248 

理性自由的无稽之谈251 

善与恶的双重史前史253 

作为人的自我分裂的道德255 

我们是否变得更有德行了256 

宗教崇拜的起源258 

作为古迹的基督教260 

基督教赎身的需要261 

谁需要道德的伪装263 

所有深奥的东西都喜欢面具264 

每一个字词都是面具265 

什么是禁欲理想的意义267 

作为反自然的道德269 

语言的速度271 

每个人都是一座监狱273贵族社会造成的结果274 

处世之道275 

为了自我维护278 

滥用信念的冷酷279 

义正辞严的好处280 

内容摘要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周国平的成名之作,是一本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热血青年的书。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成为一部历时三十年而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半个多世纪中国本正面评价和热情肯定尼采的专著。周国平从全新的角度,把尼采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泪有笑的人来分析,从而尝试着对这位人生哲学家和诗人哲学家作出全新的理解。 

  生活在19世纪后半期的尼采,以深邃的眼光直视20世纪人类世界面临的困境。上帝死了,人该何去何从?如何重塑价值?理性真的可靠吗?尼采的问题,也是今日转型时期的中国人普遍面临的人生困惑和精神危机。 

主编推荐
  ★周国平成名之作 

  ★解读尼采巨著 

  ★影响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之书 

精彩内容
 世纪末的漂泊者人的命运真是不同。许多人终其一生,安居乐业,心安理得地接受环境和时运替他们安排的一切,悠然享其天年。可是,像尼采这样的人,有着一颗不安的灵魂,总是在苦苦地寻求着什么,精神上不断地爆发危机,在动荡中度过了短促的一生。
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真的,尼采的个性,注定了他的悲剧性的命运。
1844年10月15日,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采恩镇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此后他便在母亲和姑母的抚育下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文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文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
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眼前的一切,这喧闹的大学生生活,刻板的课程,琐碎的日常事务,未来的学者生涯,刹时显得多么陌生啊。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李契尔是一位具有探索者性格和纯真热情的古典语文学学者,先后任教于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对尼采极为欣赏,始终把他的这位高足带在身边。在推荐信里,他不无夸耀之情地写道:“三十九年来,我目睹了如此多的新秀,却还不曾看到一个年轻人像尼采这样,如此年纪轻轻就如此成熟……我预言,只要上天赐他长寿,他将在德国语言学界名列前茅。”他还把尼采称作“莱比锡青年语言学界的偶像”,甚至说他是“奇迹”。尼采倒也不负所望,走马上任,发表题为《荷马和古典语文学》的就职演说,文质并茂,顿使新同事们叹服。
也许,这位前程无量的青年学者要安心治他的学问了?
并不!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同时宣告了尼采自己的悲剧生涯的开始。
它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得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文学界看来,一个语文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以青年学者维拉莫维茨为代表的正统语文学家们对尼采展开了激烈批评。尼采发现他的教室空了,不再有学生来听他的课。
尼采尝到了孤独的滋味。但是,他有他的“绝妙的慰藉”——叔本华的哲学和瓦格纳的音乐。
还在学生时代,尼采在一家旧书店里偶然地购得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欣喜若狂
,一口气读完了。后来他回忆说,当时他漫游在一个愿望的世界里,梦想找到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把他从时代的缺陷中拯救出来,教他在思想和生活中重新变得单纯和诚实,也就是“不合时宜”。正当他怀
着如此渴望的时候,他发现了叔本华。他觉得,叔本华就像是特地为他写了这部著作一样。P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