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锋9787301180815
正版二手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0.65
2.7折
¥
39.8
九品
仅1件
作者周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80815
出版时间201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1000912384292405772
上书时间2025-0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开年力作,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企业家传记!
厉以宁、王石、刘永好倾情作序,《21世纪经济报道》《环球企业家》等知名媒体联袂推荐。
刘永好先生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共同成长的企业家,也是企业界的常青树,最难得的是他的企业今天依然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周桦的这本《藏锋(刘永好传)》以全新的视角告诉读者以为真实的刘永好。他做企业的经验、使命感与责任心,都会成为那些行走在路上的创业者们的一盏灯。
作者简介
周桦,70后,1997年起进入媒体工作,曾任《新周刊》记者、编委,《21世纪经济报道》专栏作者。著有《王石这个人》一书。
目录
厉以宁序
王石序
刘永好序
前言
开篇 那些时光……
第一篇 青葱岁月
第1章 四川人是天下的盐
天府之土
父母的故事
言行美好
艰难时光
灾难后面是更大的灾难
第2章 青春之歌
爆米花爆来的第一桶金
曙光渐近
德阳三年
第二篇 创业
第3章 好像要发生什么了
婚姻大事
时代不同了
头回创业碰了壁
第4章 白手起家
三哥开的头
从育种开始
豪华厂房的诞生
走出一双大脚
墙体广告祖师爷
惨痛打周
第5章 小鹌鹑大事业
尴尬的刘老师
原始而有效的竞争策略
“阿诗玛”的妙用
无师自通设立“总经销”
那教学法在旬奔波的日子
真的成了富翁了
不凑热闹才热闹
第6章 希望出发
偶然发现的金矿
“希望一号”的诞生
宣传攻势
激情点烯
第7章 决战正大
小金刚对决哥斯拉
狭路相逢
第三篇 成熟
第8章 第一次分家
试探政府
各得其所
第9章 希望集团
扩张,扩张
在匹兹保大学的收获
中国首家企业集团公司
出川入海
来之能战“刘家军”
兄弟搭档,所向披靡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另一种台阶
第10章 分家风波
母亲过世
突如其来的分家
家庭会议
第四篇 在路上
第11章 稳舵,再次起航
第12章 光彩事业
由一个西昌的孩子开始
星火燎原
造血型慈善
第13章 资本运作第一浪:民生银行
忘年至交经叔平
从提案到筹建
旋风式收购
第14章 造一个新希望
新希望“新”在哪儿
属意国企人团
请省长帮忙
谦让来的上市指标
“出局董事会”之谜
内地民营企业第一股
第15章 家人
第五篇 更上层楼
第16章 稳住饲料大本营
第17章 有限多元化
第18章 拓宽金融视野
第19章 寻找第二产业
第20章 刹车系统
第六篇 回归
第21章 曾经的多产业碰壁
第22章 又到了一个节点
第23章 最有价值的一次收购
第24章 从“三农”到“五农”
第25章 这些经理人们
第26章 另一些画面
致谢
内容摘要
一年多遍访刘永好身边数十人,百万字的采访录音整理,近两年的艰辛打磨,全面呈现。你不知道的真相:关于分家;出局希望集团董事会,出局民生银行董事会;你不知道的企业长盛之谜:不树敌,不折腾,不狂妄,善决策,会刹车;你不知道的从商智慧:峨嵋派川商,绵里藏针的独特打法;你不知道的商业帝国:从饲料到金融,四轮驱动;你不知道的家族企业故事:关于接班人,关于职业经理人;不知道的刘永好:关于家庭,关于兄弟感情,关于童年。
主编推荐
一个被低估的企业家,中国传统商人的智慧,在他身上,重新绽放。
刘永好全球授权传记,厉以宁、王石、刘永好作序推荐。
精彩内容
天府之土
刘永好是地道的四川人。
准确地讲,大部分的四川人追根溯源都不是地道的四川人。四川从三四千年前就开始有了人口迁移的历史痕迹,此后,在秦统一中国、东汉末年中原大乱、西晋、唐末五代、明末清初这几个时期,古老的巴蜀之地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移民大潮,特别是明末清初的战乱和历史上著名的“张献忠屠城”之后,四川境内不少地方“寥寥孑遗,俨同空谷”,这便有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典故——大量的外省人在明末清初迁入四川落地生根。可以说,经历上千年来历史上几次人口大洗牌,四川人已经无所谓“地道”,强势的“移民基因”已经深植四川这块土地。
移民群体在迁移时有着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能扎根下来并繁衍生息的,一定是体力和智力的强者。而四川盆地在地理上天然的优越也给了历代移民舒适的生活空间。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灌溉沃野千里,到今天仍在造福一方,使四川成为农业上的富足之地。三国时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第一次对四川有了“天府”的说法:“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经年的移民文化的积淀,加上四川盆地这块肥沃土地的酝酿,使四川文化在中国的地域文化里独树一帜,四川人在中国人群里则是独具一格。
“四川”不仅是一个行政省的名字,更是一种风格、一种精神、一类人群的典型标签。汶川大地震后,无数以幽默的方式来回忆地震灾难的段子在民间流传,四川人用调笑自己的方式冲淡了自己和大众的哀伤,大灾面前,四川人没有经过任何沉湎悲痛的过程就达到了彻悟的境界,仿佛天然就具备了超然、乐观、通达的心态。这似乎暗合了四川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的记载,道家“法自然”的精神被四川人以愉快的方式诠释出来。
也许正因为四川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四川境内大大小小许多山脉都有着道教的渊源,成都附近著名的青城山自是典型的一座,在刘永好的家乡四川新津,同样也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道教名山:老君山。登上老君山,一
副对联很是显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毫末之德蒙于道心。
刘永好就生长在老君山脚下的新津县城。从1951年出生到1973年离开
新津到德阳读书,然后到成都工作;1982年到1992年间又和哥哥们回到新津老家创业,刘永好在新津生活的时间长达32年。
新津在四川省会成都的南面,距离成都市区仅28公里,自北周时期定名新津,已经有1450年的历史。假成雅高速公路从成都开车到新津,只需
要半小时。在新津与成都市区交界的高速路旁,有一块醒目的户外广告牌:“新津:希望开始的地方”。这句广告语语意双关,其中饱含自豪: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希望集团就诞生在新津。
刘氏兄弟创造的商业奇迹无疑是新津的最大骄傲,也许这是60年前他们的父亲刘大墉刚刚来到新津时不曾料到的,他永远也不可能想象他的儿子们会在这个小小的县城做出名动中国的事情,他也一定没有想象过,他从历史上的巴国来到蜀国,安家立业,生儿育女,而他的后代将会写下中国商业发展史上重重的一笔。
父母的故事刘大墉1914年出生在重庆曾家场,当时属于四川巴县,现在则隶属重庆的沙坪坝。刘家本是兴旺之家,但到了刘大墉祖父这一代却家道中落。
因为家中拮据,刘大墉曾多次辍学。在刘大墉的父亲为儿子读书的事一筹莫展时,一个绝好的机会来了:在与曾家场相邻的璧山县,有一家远房亲戚把刘大墉叫去做了自己儿子的陪读。
刘大墉的天分得以展示出来,中考时考了第一名,让所有人吃了一惊。第一名理应读最好的中学——璧山公立中学,但父亲交不起学费,刘大墉向校长申请给学校做校工,充抵学费和食宿费。作为校工,他的工作有三项:一是上下课时摇铃;二是打扫公共场地的卫生,比如操场之类的地方;三是有空时要帮着食堂的师傅做做饭。他的座位也被调到了最后一排,这样方便进出,随时准备出去摇铃。这样的生活刘大墉很满足,因为不仅可以吃饱饭,最高兴的是能读到书。所以,他日后给小儿子刘永好说起自己的青少年时光,璧山公立中学的生活被描绘得清晰细致——他显然对那里充满了怀念。
初中毕业的刘大墉顺利地考上了重庆最好的高中——重庆高师,而且是璧山中学那一年唯一一个考上的——他没有辜负父亲专门给自己穿上的一件长衫。但刘大墉和重庆高师的缘分却只有一个月,原因很简单,他凑不齐20块大洋的学费。父亲东挪西借凑了两块,校长给了一块——这远远不够。父亲满面愁容到学校来接他,只说了一句:“我实在没有能力了。
”父子俩凄然离开了学校。
这是刘大墉人生里遭受的第一个重大打击,但他总是不甘心的,从重庆高师被迫回到家乡后,他打听到重庆有一家高等工业学校可以全免学生
的学费和食宿费,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他毫不犹豫要考这所学校,而且一定要考上!他果然又考上了。
他没想到的是,这所学校彻底地改变了他的命运。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40年9月6日再定重庆为陪都。一时重庆成了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中心,当时的政治风云人物、爱国志士、顶尖的艺术家、大批高等学府均集于此。在如火如茶的抗日救亡氛围下,学校也无法再保持治学的安宁。学业优秀的刘大墉同样表现出了对时政的热情,他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学校和一些校外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暴风歌咏队、爱国学生讲师团……各种活动都有刘大墉的身影。他天生是个激情四溢的人,川东男儿的豪气在他身上进发,他和同学老师上街演讲、表演文明戏,全身心投人到抗日爱国运动中。
1938年,刘大墉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刚刚入党的那段时间,刘大墉沉浸在报效国家的喜悦之中,这种喜悦是自己中状元都难以比拟的。而就在这个时候,命运又适时地赠送了另一个礼物给他:他认识了黄埔军校里来自新津的姑娘郑康致。
其实在外人眼里两人很不一样,刘大墉来自一个破落的家庭,而郑康致家却一门鼎盛。川西姑娘虽然和川东姑娘一样清秀别致,但川东姑娘总是显得豪放一些,而川西女子却温婉得多,新津的郑康致也是这样,虽然她在黄埔军校那样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学校学习,但她的言行总是散发着
温良的气息,不自觉地传递着她来自一个教养良好的大家庭的信息。P8-10
媒体评论
天府之国自古就以“川商”闻名,刘永好就是一个典型的“川商”。过去,“川商”有时不言不语,却往往会迸出大智慧、大手笔、大事业,让人吃惊,其实,仔细想想,这又都在情理之中。刘永好在战略投资方面的判断力很强,这从他至今几乎没有大的战略失误能看出来。他从没有被财富所扭曲。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厉以宁 经济学家
至少从表面看,刘氏兄弟的分家是成功的,刺激了公司业务增长:三年之内,分公司发展到130多家,年销售量也从当时的几十万吨增加到三百万吨。我从中琢磨出味道来,这种分家模式,接近在家族内部完成,实分名不分,核心资产共有,讲究共存和持续性,又不回避竞争,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也能看出刘氏兄弟对市场的深刻理解。
——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会
从《福布斯》杂志开始关注中国民营企业家、编制富豪榜,刘永好就在榜上,直到2010年近期新发布的榜单上,他依然稳居前列。他见证了中国的繁荣,更参与了繁荣的建设。刘永好在中国企业家中很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的企业的稳健扩张和持续力。在今天的企业界,这是一种更值得深入研究的商业智慧。在周桦的书中,我们能得到答案。
——沈颢 21世纪报系发行人、《福布斯》中文版出版人
刘永好先生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共同成长的企业家,也是企业界的常青树,很难得的是他的企业今天依然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对刘总有很深入的理解。也因此发现,市场上很多关于他的图书都是道听途说、断章取义之作。而此书以全新的视角告诉读者以为真实的刘永好。他做企业的经验、使命感与责任心,都会成为那些行走在路上的创业者们的一盏灯。
——陈婷 《环球企业家》杂志董事总经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