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为何在人世9787539656519
正版二手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3.64
2.4折
¥
58
九品
仅1件
作者西格妮·埃克隆德·舍弗尔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656519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972068418130395655
上书时间2025-0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前言 对生命的反思
多年来,我一直积极参与的工作可以被概括地称为“传记工作”(Biography Work),指凭过往的经验来理解人类发展。这并非抽象或学术的研究,而是深入阅读我们生命故事的练习,同时也是倾听他人生命历程的机会。通过传记练习、艺术实践、自然观察、内在沉思和小组对话,对鲜活的命运问题进行探索。在这些具体练习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主题:在当今时代身为女人或男人,这意味着什么?不同的生命阶段,如何塑成了我的人生经历?是什么导致了各种各样为人处事的方式?在我的生命故事中,哪些东西是我独特具有的,哪些又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根据我个人的体验,这种传记工作使人对生活、对成长的过程,越来越充满兴趣和热情。
在写这本书、与这些宏大的问题深深共处时,我经常被问道:“你的书是关于什么的?”我回答说:“生命!”这个答案总是会引起困惑的表情,或者嘲讽的窃笑。这本书涉及的范围很广,每一章都可以独立扩展为一本书。然而,我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简要地谈及在这些年里挑战和触动我的,关于人类不同方面的问题。相信读者会自己去深入钻研他们感兴趣的特定主题。
我希望这本书就像是读者的谈话伙伴。书中的想法和观点源自于多年来与朋友、同事、学生和老师的对话,很多内容都在相互探索中产生。我希望这种交流能够继续。我的愿望是,我所写的能够激发你自己进一步的追问和对生活的反思。
我的很多想法也是受到鲁道夫·斯坦纳作品的启发。事实上,之前提到的很多对话都是在努力理解他关于人类本质和发展的观点。他在20世纪初提出的概念和图景很复杂,也发人深省。他所提供的人智学道路,对我而言是一趟持续探索的旅程。在这本书中,我努力分享一些斯坦纳的观点,让其能够随着章节的发展逐渐建构并深入,坚信他的洞见能给我们的生命问题及迫切的社会问题带来启迪,而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在21世纪需要去面对的。
西格妮·埃克隆德·舍弗尔
2013年3月
导语摘要
西格妮·埃克隆德·舍弗尔著的这本《究竟为何在人世(人智学生命历程研究)》始于这种假设:在逐渐展开的自然与宇宙的节奏中,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对其灵性意图的独特表达。
我们能否对不同的人生阶段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保持觉醒?我们能否走出“先天—后天”这二元对立的狭隘,体验到我们既不仅是基因组合,也不仅是社会和教育影响形塑后的产物?我们是否可以逐渐开始欣赏“自我”透过遗传、种族、教育和性别而学习到的,但又不失去真正的个体性?
透过与世界和他人的互动,我们独特的“自我”逐渐成长,对此保持觉醒帮助我们认识到,所有人在别人的传记和更伟大的人类故事展开中都举足轻重。
作者简介
西格妮·埃克隆德·舍弗尔(Signe Eklund Schaefer),“传记与社会艺术”职业发展项目的创办者和负责人。她主导日桥学院人智学基础研究二十多年。曾任英国萨塞克斯爱默生学院教师委员会成员。她在美国和世界各地教授课程,包括最近几次在中国的工作坊。著有《更多生命方式》《阿里阿德涅的觉醒》(合著)等。
目录
第1章 生命的意义 001
第2章 关于性别的问题:男人和女人 013
第3章 理解气质类型:欣赏我们的不同 040
第4章 生命四季:发展阶段 063
第5章 漫长春季:从出生至21岁 080
第6章 丰盛夏季:21岁至42岁 117
第7章 秋季光影:42岁至63岁 149
第8章 冬季寒风:63岁至以上 169
第9章 郑重对待自我:走上内在之旅 194
第10章 掀起面纱 226
内容摘要
性别、气质类型、年龄色彩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人类发展以七年为周期
为什么人们如此迥异的生命却似乎沿着可预知的路径在发展?
在这世间生而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人们在不同生命阶段成长和发展时所面临的可能和挑战。
人类发展是一段漫长之旅。作为人类,我们的发展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向宇宙贡献什么。我们遇到的人和重复出现的人生课题,可以带给我快乐或悲伤,这就是我要遇到的。看到生命经历中的意义。
本书邀请我们探索自己充满意义的生命旅程,为如何走我们的道路带来有意识的关注,因此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感知各种可能性,以及个人和共同“正在成为的”道路上,我们所承担的责任。
主编推荐
这本书始于这种假设:在逐渐展开的自然与宇宙的节奏中,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对其灵性意图的独特表达。
我们能否对不同的人生阶段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保持觉醒?我们能否走出“先天-后天”这二元对立的狭隘,体验到我们既不仅是基因组合,也不仅是社会和教育影响形塑后的产物?我们是否可以逐渐开始欣赏“自我”透过遗传、种族、教育和性别而学习到的,但又不失去真正的个体性?
透过与世界和他人的互动,我们独特的“自我”逐渐成长,对此保持觉醒帮助我们认识到,所有人在别人的传记和更伟大的人类故事展开中都举足轻重。
精彩内容
我这一生都在思索人的发展问题。记得6岁时,我就好奇地想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当时我就感
觉我们肯定会活不止一世,不然生命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现今的经历一定是更宏大发展图景中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世的生命能让其得以发生的。我不记得自己当时是怎么琢磨起这个问题来的,也不记得有没有讲过给父母听。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真说了,他们会告诉我“别犯傻了”。虽然我的家庭温暖有爱,但家里的谈话是以理性和逻辑为基础的。我的父亲是科学家,母亲声称自己是不可知论者,所以宗教信仰并不是我童年的一部分。
也许受到家庭中占主导的科学探究氛围的影响,我大概也是在6岁左右时做了一个实验。我觉得在可见可触摸的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而在某种程度上,我能用感官去经验那个世界的方式只有一
种,那就是梦。所以为了能在“另一个”世界“醒过来”,我决定紧闭双眼,使劲掐自己的手臂。我非常认真地这样做了。当我睁开眼睛时,惊奇地发现,我仍然待在自己熟悉的卧室里。不过,我得出的结论是,并不是自己错了。相反,记得当时想得很清楚,“我一定只是梦见自己掐了自己,所以这无法把我带去另一个世界。哪天我必须再想个办法。”现在回想自己的童年时光,我已不记得那些年还有没有再想这类问题。
但我一直相信发展的可能性,以及人有成长、改变的可能性。到10岁时,我已经努力读完了图书馆儿童部的所有传记类的书籍。我很困惑人们为什么做了他们所做的事情。我又想,如果我处在他们那种情况下,我会这样做,而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后来,我如饥似渴地看完了儿童发展的理论,甚至是关于成人生命阶段的思想。我读了很多书,观察周围的人,也
观察自己;后来我开始教授关于人类发展和个人传记的课程和工作坊。这本书来自于我一生的研究和对每个个体人生旅程的崇敬。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我回顾自己教过的课程,还有学生们提供的丰富见解时,我会想,应该把这些宝贵的想法详细地写下来。我觉得要写的这本书已经在所有的笔记中孕育并浮现出来。但我却好像无从下笔,总是借口没有时间。但我内心深处却知道,这并不是真正妨碍我动笔的原因。我对人类的潜力感到乐观
,也相信,如果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世上存在普遍真
理,对他们自身一定会有所帮助。但我也看到,即使在我身边很有意识的人当中,仍然存在痛苦。我该怎样写这本书才可以不过分简化生活的复杂性,又不会让人觉得是故作积极?
后来,在我60岁出头的时候,生活似乎突然崩溃。我感到生命的很多层面正在土崩瓦解,突然问不再是地平线上玫瑰色的感觉,而是迷失、悲伤、背叛和孤独。难道我所有关于人类发展的美好想法,仅仅只是美好想法,而空乏可持续的、支持性的现实?难道这些美好想法就不重要?难道人类真的仅仅只是DNA的受害者,或教育、社会环境的受害者?我很沮丧,但……我无法忽视内心一个小小而持久的声音,它在呼唤着我去直面这些新的挑战,去深处于这种新的悲伤,并穿越它去更深入地探索我长久珍视的思想。当意识到我随时都有可能陷入简单的自我合理化,或沉溺于自怨自艾之中,渐渐地,我开始重新审视。现在,我可以穿越悲伤,而朝向生命的整体性。当“人类发展是一段漫长之旅”的想法再一次占据了我的心,那么,即使是这些痛苦的曲折,也开始提供新的有意义的可能性。
我所有探索的潜在的理念是——当时那个小女孩知道是真的——我们不止活一世生命,而是一次又一
次来到地球,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练习和学习,通过许多世的生命,成长得更加完整。我的信仰是,作为人类我们正在发展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向宇宙贡献什么。我谨慎地使用了“信仰”这个词,它指的不是一些教条或信条,也不是一些我遵守的制度化观念。
我也可以将之称为“信念”,是因为“轮回”(reincarnation)这个概念深植我心。但这不是我能证明的,我也不觉得证明它是我应该做的。我并未期待所有读者都与我的想法一致。我只是希望大家可以保持对各种可能性的开放,并愿意和我一起来看尘世生命“拼图”的不同碎片。
在我努力探究人类的奥秘时,我最伟大的老师之一是鲁道夫·斯坦纳,他是20世纪初奥地利的精神科学家,人智学与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深深地启发着我,在接下来的章节我将分享他的一些洞见
。他谈到人类的“自我”处于许多世生命的旅途之中,也详细阐述了“自我”在死亡与重生之间经历的意义。他给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在离开尘世的状态中,我们回顾刚刚度过的那一生,也为下一世生命构建意图。回首这一世生命中的“片面性”(one-sidedness)引发了在下一世去平衡这些经历的愿望。
可能会有,也一定会有,让人后悔生命现在就结束了的事情;事实上,悔恨可以唤起在来世中转化的可能性。我们不要用世俗间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去想象它,而要去思考,经由挑战、机遇、天赋和缺陷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