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道湾十一号978780768082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八道湾十一号9787807680826

正版二手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1.22 2.6折 44 九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乔生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807680826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4元

货号972049113116426253

上书时间2025-01-02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八道湾十一号是鲁迅、周作人全家在北京定居的宅院。这座宅院见证了两大世纪之谜:鲁迅在这里与周作人及其家人、尤其是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积累下重重矛盾,终至兄弟关系破裂,鲁迅搬离八道湾十一号,此后两人至死都再没有交集。
另一个“世纪之谜”就是,历来主张独立、自由的周作人,最后投靠了日伪政权,成为汉奸。郑振铎说:”在抗战的整整十四个年头里,中国文艺界最大的损失是周作人的附逆“。
这不是普通家庭的一般性私事,而是充满了戏剧化色彩的悲凉历史,更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家庭、情感、社会、大时代交融汇聚的缩影。无论是周作人、鲁迅爱好者,还是对民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这本黄乔生编写的《八道湾十一号》都值得悉心阅读。

作者简介
 
 黄乔生,知名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秘书长。主要著作有《自然与人生的盛宴》、《走进鲁迅世界》、《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鲁迅与胡风》等。他为写作此书,用五年时间来考察和整理相关史料,对发生在八道湾十一号内部的重大事件都做了详细的还原和分析。在还原历史真相上,堪称前所未有的详尽和具体。

目录
一 四合院

二 全家福

三 文学合作社

四 宾客

五 《阿Q 正传》

六 求学和就医

七 信仰

八 离散

九 自己的园地

十 苦雨 苦茶

十一 知堂

十二 “日本店”

十三 刺客

十四 周公馆

十五 囹圄

十六 恩仇

十七 余光

十八 房产

后记

附录:周氏兄弟与八道湾十一号

内容摘要

  《八道湾十一号》以鲁迅、周作人在北京的寓所——北京市西城区八道湾十一号为空间线索,以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为经,将周氏兄弟的私人生活轨迹和中国文化、社会、政治变迁的重大事件熔为一体,涉及周氏兄弟的亲情、家庭、子女、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活动。作者笔力深厚,炉火纯青,文字经得起咀嚼和回味,并令人唏嘘感慨。



主编推荐

  1919年,周家购进八道湾十一号,
  1921年,周建人离京到上海谋生。
  1923年,鲁迅周作人两兄弟失和,鲁迅迁出八道湾十一号。
  1926年,鲁迅离京南下,1936年逝于上海。
  1939年,周作人“落水”,1946年受审入狱。1949年返回八道湾周宅。
  1967年,周作人逝于北京八道湾十一号。
  八道湾十一号是鲁迅、周作人全家在北京定居的宅院。这座宅院见证了两大世纪之谜:
  鲁迅在这里与周作人及其家人、尤其是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积累下重重矛盾,终至兄弟关系破裂,鲁迅搬离八道湾十一号,此后两人至死都再没有交集。
  另一个“世纪之谜”就是,历来主张独立、自由的周作人,最后投靠了日伪政权,成为汉奸。郑振铎说:”在抗战的整整十四个年头里,中国文艺界大的损失是周作人的附逆“。
  相伴而来的无数疑团,还包括这些:鲁迅和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竟至彻底激怒周作人?鲁迅、周作人的三弟周建人为什么抛妻离子、离开八道湾?1939年,周作人在八道湾十一号自家客厅内遇到刺客、险些丧命,究竟内情如何?为何年仅19岁的周作人侄子周丰一,会在八道湾十一号家中饮弹自尽?
  这不是普通家庭的一般性私事,而是充满了戏剧化色彩的悲凉历史,更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家庭、情感、社会、大时代交融汇聚的缩影。无论是周作人、鲁迅爱好者,还是对民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这本书都值得悉心阅读。

更多精彩图书,请进入三联生活书店选购:




精彩内容
 周家原籍浙江绍兴。
在绍兴,周家是大户,当地称作“台门人家”。
但到了鲁迅的祖父周福清一代,周家已经衰落。周福清发奋苦读,中进士,入翰林院,给周家带来中兴的希望。但因为他性情乖戾,仕途多舛。后来科场舞弊,被捕入狱,经皇帝亲自过问,从重处罚,被判斩监候。周家为了减刑,卖地当物,疏通关节,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经济更加拮据。鲁迅的父亲还因此被斥革了秀才名分,永不得参加科考,再无出头之日,因此抑郁成疾,三十七岁去世。在这个过程中,鲁迅和两个弟弟担惊受怕,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屡遭白眼,深切感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兄弟们有了一个心愿:重振家业。
鲁迅18岁踏上了外出求学的道路,二弟作人步其后尘。他们先到南京,后到日本,接触了新学,开阔了眼界。他们所走的这条道路,与传统的科举仕途相违,按当时人的说法,是“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很不光彩的。但世事难料,几年后朝廷废科举,兴新学,他们这一批青年,既有旧学根底,又受新学熏陶,倒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当初,眼看两个哥哥陆续到大城市读书甚至留洋,建人也不愿待在家里了。他向母亲表达了外出求学的心愿。母亲不愿意三个儿子全都离开自己,想留一
个在身边。两个哥哥假期回家,也竭力劝说弟弟留下来照顾母亲。他们承诺,等他们两个在外面站稳了脚跟,就把母亲和弟弟接过去同住,有福同享。鲁迅的母亲曾对邻居谈及这段往事,说:“你们大先生、二先生出去读书,三先生因自幼身体瘦弱多病,我也不放心他离开我,而且那时家里也确实没有钱。于是,你们大先生、二先生商量决定,他们出去读书,让你们三先生留在绍兴,一面照料家务,一面可以陪伴我;再在绍兴找点工作做,一面自学。将来他们学成回国,工作以后,收到薪金大家合用。这就是你们三先生没有出去留学的原因。’”鲁迅从日本回国后,先在杭州,后回到绍兴教书。当时,二弟作人与日本姑娘羽太信子结婚,尚在日本;小弟弟在家乡的小学校教书,两兄弟的收入不高,又要资助周作人夫妇,经济仍不宽裕。1911年9月,周作人结束在日本的留学生活,携羽太信子回到绍兴。三兄弟和母亲,一家人共同生活了几个月时间。
辛亥革命后,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随后到北京)民国政府任职。1917年4月,经鲁迅向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介绍,周作人来到北京,先在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任职,后被聘为北大文科教授。鲁迅在北京的前几年,住在南城的绍兴会馆,过着单身生活。政事之余,他潜心读书,研究学问。二弟来京后,也住在绍兴会馆,两兄弟生活上相互照顾,学问上相互切磋。
新文化运动兴起,鲁迅和周作人文名渐盛。他们在北京立定了脚跟,就谋划将在绍兴的家属接到北京。绍兴老宅周围的房屋已经差不多都卖掉。新主人希望买下整个宅子,催他们尽快搬走。这形势,使他们不能再犹豫。
尽管鲁迅平时对家乡颇多不满,但卖掉祖宅、永远离开家乡,想必感觉像一棵树被连根拔起,感情上不免起些波澜。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在绍之屋为族人所迫,必须卖去,便拟挈眷居于北京,不复有越人安越之想。”。
全家迁居北京,就须在北京找房子。
从1919年2月开始,鲁迅四处看房。从寻找的范围看,都在北京城西,这首先是考虑离工作场所距离较近——鲁迅供职的,在今北京西城西单附近的教育街;周作人任教的北京大学,在东西城交界处的沙滩。鲁迅先由同事齐寿山介绍和陪同到报子街、铁匠胡同,同朱孝荃、张协和到广宁伯街看房子,此外还同林鲁生等人一起看了鲍家街、辟才胡同等处的房子。5月间,经同事徐吉轩介绍,到蒋街口、护国寺一带看房。7月间,终于看中新街口八道湾十一号院子,15日量屋作图,21日决定购买,随后验契付款。8月19日晚在广和居收契并付1750元,另加中保人酬金175元。10月5日,收房屋九间,付400元。当时,院子里居住的似乎不止一家。11月4日,鲁迅又由徐吉轩陪同,到八道湾见罗姓房主和中保人,交房款1350元,至此完成了对全院房屋的购买。
房款加上中保费、契税和装修费用,合计花费4300多元。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