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红与黑(全译本)》是法国小说家弗雷德里克·司汤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也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小说原名《于连》,后改为《红与黑》。“红”代表军装,红色的军装,红色的英雄时代,光明的拿破仑时代;“黑”象征教士的黑袍,黑色的复辟时代,黑暗的贵族势力。作品对法国社会的种种罪恶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是一首“灵魂的哲学诗”。
作者简介
司汤达,名为“斯丹达尔”(司汤达是笔名),原名亨利·贝尔,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不到六十年,并且在文学上的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被誉为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代表著作为《红与黑》(1830年)、《巴马修道院》。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小城
第二章 市长
第三章 穷人的福祉
第四章 父与子
第五章 谈判
第六章 烦闷
第七章 情缘
第八章 小小风波
第九章 乡村一夜
第十章 雄心勃勃与家境苦寒
第十一章 一个晚上
第十二章 一次旅行
第十三章 网眼长袜
第十四章 英国剪刀
第十五章 雄鸡一唱
第十六章 第二天
第十七章 第一助理
第十八章 国王巡临韦里埃
第十九章 思想使人痛苦
第二十章 匿名信
第二十一章 和主人的对话
第二十二章 一八三〇年的作风
第二十三章 一个官员的苦恼
第二十四章 省会
第二十五章 神学院
第二十六章 人世间或富人所缺
第二十七章 初尝人生
第二十八章 迎圣仪式
第二十九章 初次升迁
第三十章 野心勃勃的人
下卷
第一章 乡居情趣
第二章 初涉上流社会
第三章 最初的路
第四章 德·拉莫尔府邸
第五章 感觉敏锐和一位诚信的贵妇人
第六章 表达的方式
第七章 痛风病又犯了
第八章 使人与众有别的勋章 是什么
第九章 在舞会上
第十章 王后玛格丽特
第十一章 年轻姑娘的统治
第十二章 他是丹东吗?
第十三章 阴谋企图
第十四章 年轻姑娘心中所想
第十五章 这是个圈套吗?
第十六章 凌晨一点钟
第十七章 一把古剑
第十八章 残酷时刻
第十九章 滑稽歌剧
第二十章 日本花瓶
第二十一章 秘密集会
第二十二章 讨论
第二十三章 教士·树林·自由
第二十四章 斯特拉斯堡
第二十五章 道德的指责
第二十六章 道德之爱
第二十七章 教会中最好的职位
第二十八章 曼依·莱斯戈
第二十九章 苦恼
第三十章 滑稽剧院包厢
第三十一章 令她恐惧
第三十二章 老虎
第三十三章 偏爱的地狱
第三十四章 工于心计之人
第三十五章 风暴
第三十六章 可悲的细节
第三十七章 在主塔楼里
第三十八章 权势人物
第三十九章 深谋远虑
第四十章 平静
第四十一章 审判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内容摘要
《红与黑(全译本)》这部小说的故事据悉是采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代表着“军队”与“教会”,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经典全译本: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精彩内容
一进城,人们就听到噪声四起,令人晕眩,那声音是从一部模样可怕、隆隆作响的机器发出的。二十个笨重的铁锤,因急流冲击水轮,时起时落,把路面都震得动摇起来了。每个铁锤不知击冲出几千枚铁钉。当铁锤起落之间,一些天真漂亮的小姑娘,把小铁砣送到铁
锤下,一瞬间就砸成铁钉。这活儿看起来笨拙,但是刚刚到法兰西和瑞士毗邻的山区的游客看了,不免少见多怪。倘若这位游客走进韦里埃,打听这座连街上行人耳朵都要震聋的制钉厂是谁
的,别人准会拖长腔调说:“嗬!那是市长先生的。”韦里埃的大街,从杜河河岸直通小山的山顶。游客只要稍作停留,十有八九会遇见一位身体高大、神色匆匆的大人物。
一见到他,所有路上的行人都连忙脱帽致敬。这位得过许多勋章的骑士身穿一身灰色的衣服,头发斑白,大脑门,鹰钩鼻,总之,五官还算端正。初次见面,人们甚至还会觉得他不但有村长的尊严,而且保持着一个四十八岁或五十岁的人身上发现的某种可爱之处。但是不久这位巴黎的游客就会因他那种趾高气扬和保守褊狭的神态而感到不快。人们最终了解到这个人的才干,只局限于做到分文不差地收人家的欠债极为准时,偿还自己的欠债则拖得越迟
越好。
这就是韦里埃市长德·雷那尔先生。他步履庄重地穿过街心,走进市政厅,转眼就在游客面前消失。不过,这位游客如果继续漫步,再往上走一百步,他便会看到一座外表格外美丽的房子。再往远处看,便是一条由勃艮第①的群山构成的天际线,好像天设地造地安排在那里让人一饱眼福似的。这一胜景使游客逐渐淡忘开始使他感到沉闷的那种对金钱孜孜以求的污浊气息。
有人告诉他,这座房子是德·雷那尔先生的,它不久前建成;市长先生之所以能拥有如此一座用坚固大理石料盖成的府邸,是得益于他开办制钉厂获得的大笔利润。市长先生的祖籍据说是西班牙,有悠久的历史,也有人说远在路易十四征服此地之前,就在这里定居了。
一八一五年以来,他觉得当工业家有点不体面,因为这一年他已是赫赫有名的韦里埃市长。这座华丽的花园,一层紧挨一层,渐次伸展到杜河岸边,每一层的平台都砌有护墙,这即是德·雷那尔先生苦心经营生铁买卖得到的报酬。
在法国,您别期望看到像在德国的莱比锡、法兰克福、纽伦堡等工业城市附近那种明媚如画的花园。在法朗什-孔泰,谁家的庭院越是造得高,越是在自己的地产上堆起一层又一层的石块,就越能受到左邻右舍的敬佩。德·雷那尔先生的花园,庭院森森,尤其因为圈进几块不惜重金买来的地皮而格外令人青睐。譬如,这个锯木厂在杜河岸边占的优越位置,您一旦走进韦里埃,它就引起您的注意,您还注意到在屋顶的一块木板上,用硕大无朋的字体写着索莱尔这个名字,而在这个锯木厂六年前占用的那块地皮上,此刻人们正在为市长大人的花园修建第四层平台的护墙。
市长先生固然傲慢,他还是不得不跟老索莱尔、
那个阴冷固执的农民打交道,不得不付给他大笔的金光闪闪的硬币并征
得他同意把工厂迁
往别处。至于那条给锯木厂提供动力的公共溪流,德·雷那尔先生利用他在巴黎的影响,也让它改道了。他得到这一恩惠,是一八二×年大选后的事。
为了调换到老索莱尔的一阿尔邦①地,市长先生
把离杜河河岸往
下五百步的四阿尔邦地给了他。尽管这一地段的位置对经营松木板生
意十分有利,但是索莱尔老爹(自从他发了财,人们就这样称呼他),还是千方百计地利用他邻居的急性子和土地占有欲……P2-3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