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记忆丛书:图说老节俗978754882205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传统记忆丛书:图说老节俗9787548822059

正版二手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9 2.1折 47 八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矫友田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ISBN9787548822059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7元

货号1824381690605851136

上书时间2024-12-23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岁月到底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呢?
在这个日益喧哗和浮躁的红尘中,我们往往轻易地就选择了遗忘:将那些萦绕着童年欢悦的炊烟,以及淳朴的笑容和充满睿智的叮咛,都湮没在慵散的时光里。
假如真是这样,或许有一天,我们会蓦然发现,自己的灵魂之根竟不知该扎往何处。因为,我们已经遗忘了太多本真的记忆。
一个人丢失了本真,就会失去自我;一个民族丢失了传统,就会失去世界。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基石。留住那些传统的记忆,不仅仅是留住我们心灵的栖息地,更重要的是留住了一眼涌动着美德之水的甘泉。
由矫友田著的《图说老节俗/中国传统记忆丛书》介绍了传统文化中有关节俗的一切。

作者简介
  矫友田,1973年生于青岛,《读者》《格言》《思维与智慧》等媒体签约作家。迄今已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已出版《抚慰一生的智慧茶》《图说老*活》《图说老手艺》《每一天都是你的骄傲》《火舞的蝴蝶》等作品20余部。作品曾荣获2010年冰心图书奖,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等。

目录
第一章:普天同庆,欢度春节 

春节的起源 

置办年货过大年 

二十三,祭灶王 

除旧布新“扫尘日” 

年馍,一道温馨的印记 

红彤彤的春联,红火火的年 

扮靓记忆的年画与窗花 

炸开欢颜的爆竹 

恭请家堂,祭先人 

接灶,一个神秘而庄重的仪式 

合家欢聚的“年夜饭” 

除夕守岁,迎福纳祥 

拜年与“压岁钱” 

春节的袅袅余音 

第二章:火树银花。庆赏元宵 

元宵节的由来 

灯火璀璨赏花灯 

妙趣横生猜灯谜 

合家欢聚吃元宵 

绚丽烟花映皎月 

欢天喜地“闹社火” 

捏面灯与“走百病” 

占卜众事“迎紫姑” 

“送孩儿灯”与“偷菜” 

第三章:春龙抬头,五谷丰登 

“龙抬头”的起源 

迎龙、敬龙祈丰年 

“打囤子”与驱虫避灾 

第四章:清明风至。祭祖踏青 

上巳、寒食与清明的渊源 

慎终追远,扫墓祭祖 

探春踏青好时节 

插柳、戴柳辟凶邪 

强身练胆打秋千 

风筝,一个吉祥的精灵 

喜庆好玩的“清明蛋” 

植桑养蚕祭蚕神 

第五章:粽艾飘香,端午升平 

端午节的传说 

激流奋进的龙舟竞渡 

浸润在岁月里的粽香 

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 

辟邪驱瘟的吉祥佩饰 

悬挂“钟馗”与“驱五毒” 

饮了雄黄、菖蒲酒,百病都远走 

第六章:纤云弄巧,浪漫七夕 

七夕节的浪漫传说 

祭拜织女,一场美丽的盛会 

乞一双巧手绣芳华 

文人学子祭魁星 

“观天河”与“听私语” 

馨香的巧果与巧饼 ‘ 

第七章:中元之日,祭祖拯孤 

七月十五,一个灵性的节H 

追荐祖先,祭孤魂 ‘ 

河灯璀璨,照冥拯孤 

第八章:月满中秋,吉祥团圆 

源于祭月的中秋节 

丹桂飘香,玩赏明月 

甜美团圆吃月饼 

祭月玩偶“兔儿爷” 

绚丽多姿的中秋节习俗 

第九章:人寿年丰。九九重阳 

重阳节的由来 

登高远眺避灾祸 

驱除瘟疫佩茱萸 

把酒赏菊益心神 

重阳花糕飘香时 

第十章:冬至阳生,数九消寒 

祭天敬祖,冬至大如年 

冬至节的饮食习俗 

“九九歌”与“消寒图” 

第十一章:粥香腊八,飞雪迎春 

腊八节的来历 

粥香飘溢,腊八美食 

腊鼓声声催春到 

附录:中国传统节日备览(农历)

内容摘要
《图说老节俗》通过追忆和重温春节、元宵节、龙抬头、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节日,在怀旧的情怀中,展示中国传统老节俗的魅力和文化意义。

精彩内容
 ◎春节的起源春节,是中国民间的一个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
节日。
它宛如一条漫长而永不休止的河流,承载着无数的喜悦与深情,在岁月的深处激荡起一簇簇闪光的浪花。它坚实的脉搏,跳跃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涌动着浓浓的期盼与祝福……春节,指农历除夕和正月初一。但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往往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开始算起,一直到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具体起源于何时呢?据考证,它是起源于上古的“腊祭”,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尧舜时期,我国社会上就出现了“腊祭”的活动。所谓“腊祭”,就是在年终腊月祭祀百神,感谢神灵的庇佑,使人们获得丰收。
这种祭祀仪式是非常庄重的,人们要准备最好的祭品来祭祀百神。于是,人们就要去打猎,用鲜美的野味来作为祭品。在古代“猎”字是跟“腊”字同义的。由此可见,“腊祭”也就是打猎祭祀之意。
尽管春节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但“春节”这个名字却融合了现代的元素。“春节”一词,最早见
于《后汉书》:“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憔心。
”但这里的“春节”指的是整个春季,跟我们今天所
说的春节并不是一个意思。
南宋著名诗人文天祥在(仗山集·二十四日》一
诗中写道:“春节前三日,江南正小年。”根据考证
,诗中所说的“春节”,应是“立春”,而不是正月初一。
既然以前还没有“春节”这种称谓,那么古人是如何称呼这个节日的呢?原来,在夏代的时候,人们称为“岁”;商代的时候叫做“祀”;春秋战国时名“上日”“元日”;到了两汉时期,称为“三朝”“岁旦”“正旦”;而从唐代至明代时,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
大约到了清代的时候,才有一些地方将农历新年称为“春节”。但是,在清代影响最大的还是“元旦”这个名字,“春节”这个称谓在当时还没有成气候。“春节”的普遍使用,是在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通电全国,宣告“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即辛亥十一
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于是,农历元旦也就改为“春节”。虽然民国期间禁止农历节令的娱乐活动,但由于民国时局四分五裂,人们还是习惯于过传统的“元旦”——“春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12月23日通过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规定了“新年”(公历元旦)、“春节”(农历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等为法定节日。
从此,“春节”这个称谓才替代了“元旦”,并沿用至今。而“元旦”这个称谓,则成了公历新年的节日名。
过春节,在我国民间通常被称为“过年”或“过大年”。现代,“过年”这一称谓,甚至比“过春节
”还要更加普遍。
那么“过年”又是由何而来的呢?这就要从“年”这个名词说起。在历史上,“年”这个称谓比“春节”要久远多了。据说它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年,最初的含义源于农业生产。古时,人们把谷子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解字-禾部》里说:“年,谷熟也。”《谷粱传》里也写道:“五谷皆熟为有年。”“有年”,是指收成好;“大有年”,是指大丰收。时至今日,我们还经常用到“丰年”“荒年”“年成”等这样的词语。
年,是时间的概念,也是计算时间的单位之一。
年由月组成,月由日组成。人类在漫长的愚昧时期过着“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生活。后来,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才逐渐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关于测定时间的知识。
年,是四季的通称。但我们所说的“过年”,则专指一年的开头——岁首,也就是平常所谓的“正月”。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俚语:“正月里来是新年。
”那么,为什么把一月称为“正月”呢?据古代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每改换一次朝代,天子为了表示“受命于天”的庄重独尊,就要“改正朔,易服色”。
不仅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连衣服的颜色都要改变。
这些王朝把月份的次序改正后,改正的第一个月,就叫“正月”。也就是说,他做了皇帝,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正过来。夏朝历法规定的正月,和我们现在的正月是一样的。商朝却把现在的十二月作为正月。周朝又改十一月为正月。
古书上所说的“三正”,就是“夏正”“商正”和“周正”。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