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独洒一江愁9787500118053
正版二手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7.37
3.4折
¥
22
八品
库存2件
作者徐磊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ISBN9787500118053
出版时间2007-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2元
货号1748151599454867456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这是一本将介绍楚辞的书,看,那南楚山川中走出来了一群诗人,就是他们领起了文人独自赋诗的浪潮。香草,美人……楚辞开辟了一个纯洁美好的世界,一个后世文人足以寄托精神的憩园。让我们来段中国古典诗歌的旅程吧。
作者简介
徐磊,网名可卿,毕业于南开大学信息学院。生于80后,自幼爱好文学、历史、思维缜密,文笔细腻,在网络上发表过数十万字的历史随笔与论文,好评如潮,入选天涯2005年度百位名人榜。出版过历史随笔类书籍《天可汗时代》、《只是当时已惘然——唐诗的美丽读法》《无言独上西楼——宋词的美丽读法》等作品。
目录
路漫漫其修远
古老的歌谣
祥云:云中君
目眇眇兮愁予
命运
日出东方
好娶新妇的河伯
若有人兮山之阿
死亦为鬼雄
十万个为什么
汩罗江上的传说
平凡之中见非凡
光阴之歌
两种信念的碰撞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起于青蘋之末
云散高唐
后世的骚体诗
魂兮归来
后记
内容摘要
一人独洒一江愁:楚辞的美丽读法,ISBN:9787500118053,作者:徐磊 著
精彩内容
一向认为,《楚辞>>是最难读的古代诗歌了,比类似于“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的卜辞可难懂得多。
究其原因,一是生僻字太多,其中很多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看到了;再者《楚辞》几乎每篇篇幅都不短,加之屈原多用楚地语言(据我的老师讲,南方人现在读《楚辞》,在理解诗句上比北方人更有一些优势),因此,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讲,即使是相形而言比较简单的《橘颂》,都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弄明白——好在,能够安慰自己的是,读《橘颂》是在小学五年级时,多花些功夫也很正常(鄙人自是无法和几岁便通读《楚辞》的神童相比,不过我也不用那么严格要求自己)。其实,即使现在不借助工具书也
不好读,更何况当时呢。《楚辞》读的是辛苦一些,但读过之后并不会因为麻烦而觉得枯燥,相反,越麻烦越忍不住读下去,这便是《楚辞》的魅力所在。
不过后来初中时读《离骚》可就格外麻烦一些了,一句诗便要查几个字,整篇看完后,字典也差不多翻了一遍,中国字又多认了不少(当时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拿那些字去向同伴炫耀),记得那时从图书馆中借来楚辞的书后,不敢“明目张胆”地看,只好在夜半更深之际,趴在被窝里抄写下来,一连抄了三个晚上。插句题外话,我的第一个台灯(外壳是塑料的)就是在那时被捂化了,幸好没出什么事,后来还有些后怕呢。
《离骚》的全文,那时抄是抄了,奈何看懂的实在有限(惭愧),那三个晚上几乎等于只练习写字了。不过,巧的是,我当时分三部分来抄写,竟然暗和了《离骚》的一种三分法——当然,《离骚》的分段及分法历来便颇有争议,从分为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到分成八段、十段,甚至十
几段的都有,而分法上从二分法到三分法、多段法也不一而足,甚至同是一个分法,所断之处也不一样。以两分法来说,清代李光地(就是康熙时期
那位著名的理学大臣)在他的《离骚经九歌解义》中,便是将《离骚》分为两段,“前半篇,自皇考命名,以至女媭训诫,直述己事。后半篇,自陈辞重华,以至问占远逝,托意寓言。直述己事者,身之已经而伤其时,道其志行,以摅其忧郁。托意寓言者,意之未已,而决其时之无可为,断之以志行之所不屑为者,以矢其坚贞,书之大致也。”这种分法,是从“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为一分,再从“依前圣以节
中兮”至篇末为二分。而清代的吴世尚,则是分在了“霑余襟之浪浪”这里,由明入清的王夫之,在其《楚辞通释》中以“岂余心之可惩”为界将《离骚》分为两段。由于分法太多,就不详细列举了,我们没有必要用统
计学来看《离骚》。学术上,可能认为二分法更为合理,也更能经得起推敲,因为前半与后半的划分,加之前后各自符合的入境与神境的归属,确实很能说明问题。
然而,我还是喜欢《离骚》的“三分八段”式,或许这也有我个人的一些情结在内,但这种分法也确实流传很广泛,即从开头至“岂余心之可惩”为一部分,从“女媭之婵娟兮”至“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为一部分,从“索琼茅以筵等兮”至篇末为最后一部分,这种“三分”的分法采用的是清代王邦采的分法;而所谓八段,则是采用马茂元先生在《楚辞补注》中的分法来分——比较权威的中华书局校点本洪兴祖的《楚辞补注》便是这样分的。
不过,不管怎么分,《离骚》总还是《离骚》,在没有标点符号顶多只句读一下的古代,那可是连句子也没分的,古人不是照样读的好好的?
我们现在把它分成几部分几段,无非是为了读起来条理更清晰一些。在唠唠叨叨说了一堆关于《离骚》分段的事情之后,我现在得说,其实是否分段落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对这么长篇幅的《离骚》要能够把它理解,毕竟,分段的目的即在于更透彻地理解诗歌。不过要说,在《离骚》这三部分当中,我最喜欢哪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因为我最喜欢“朝发轫于苍梧兮”到“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我认得《离骚》的第一眼,便是从这几句节选开始,那时还不曾看到《离骚》全文,甚至以为《离骚》也
无非这种长度吧……至于高中学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到“岂余心之可惩”这一部分,则次之,但却是现在最熟悉的部分,无论理解还是读,都信手拈来。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很矛盾,屈原怎么看都像是杜甫那种现实主义到不能再现实的诗人,怎么竟成了李白的前辈了?的确,屈原那向汨罗江的惊天一投,激溅起的不只是浪花,还有他对故乡楚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以及人们对于这位爱国诗人的强烈……什么呢?是支持、热爱还是其他词?
请您随意填写一个词语吧,我都可以的。想起鲁迅先生《孤独者》中替连殳写的信里,就是这样,信头空着一个称呼,然后说“你自己随便填,我都可以的”。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不过,古代的人们并不像今天这样推崇屈原,至少在汉代还有质疑他的做法的。或许,自杀的行为确实不足称道?在许多宗教教义是不允许自杀的,以至于黑奴汤姆大叔宁可求死也不自行解脱——但在我们的古代文化中,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只要认定了一个信念,为它而献身属于很高尚的行为,这在后来也基本沿袭了下来。
也许你已经几百次的听过关于屈原的故事,然而,最基本的还是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那寥寥无几的段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
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P5-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