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维大学语文:自然科技之维978704049800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四维大学语文:自然科技之维9787040498004

正版二手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1.11 2.1折 54 九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先明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040498004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4元

货号1517027166293444097

上书时间2024-12-23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因此,完善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应用“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建立与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出版社、出版集团合作研发课程教材,建设一批应用型示范课程和教材,已经成为目前发展转型过程中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本科高校虽然区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型或区分为一本、二本、三本等类别,但是在教学安排、教学内容上都遵循统一模式,并无自己的特点,特别是独立院校“寄生”在母体学校内部,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甚至教育教学方式都是母体学校的“翻版”,基本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千篇一律地承袭着二本院校或者一本院校的衣钵。不难想象,当教师们拿着同样的教材面对着一本、二本、三本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够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呢?高等学校的同质性问题又该如何破解呢?

  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和独立院校创办之初的目的是要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资源,运用自己新型的运行机制,开设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添彩增辉,而今这个目标依然不能动摇。特别是,为适应我国新形势下本科院校转型之需要,更应该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既不同于学术研究型高校,又有别于高职高专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有所作为、有所不为。经过贵州省部分地方院校、独立学院院长联席会多次反复讨论研究,我们决定从教材编写着手,探索建立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体系,因此有了这套教材。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协同性。这套教材由地方院校、独立学院院长们牵头;各学院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作为主编;企业的专业人士、专业教师共同参编;可以说本套教材真正体现了协同创新的特点。

  二是实用性。本套教材的编写突破了陈规,完全按照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人才模式的要求进行编写,既废除了庞大复杂的概念阐述,又深入浅出地进行了情景描述和案例剖析,实用性贯穿始终。

  三是开放性。以遵循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契机,把生活中、社会上常见的现象、行为、规律和中国传统的文化习惯串联起来,用真实、符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话语方式组织文字,以改革开放的心态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和价值观等问题,促进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

  四是时代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和快捷,此时的教材内容宜活泼生动,编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教材的提示,自己去探索知识规律,提升自我学习思考的能力,增强自我适应社会、把握机会、迎接挑战的本领。

  我们深知探索、实践、运作一套系列教材的工作是一项旷日持久的浩大工程,尤其是策划一套教改创新教材的道路更是不平坦的,充满着艰辛坎坷,我们无所畏惧,我们勇往直前,我们用心灵和智慧去实现跨越,也只有这样行动起来才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由于时间仓促,这套系列教材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还期盼同行的专家、学者批评斧正。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初衷如此,结果如此,希望如此,是为序言。

作者简介
  杨先明,1963年生,四川青川人,四川大学文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编了《就业与创业》《比较文学》《大学语文》等高校教材,出版了《古希腊的生存方式与古希腊文学》《学习·生存与生存方式》等学术专著。

目录
基础篇

第一讲 春天的故事

一、引子

二、TO BE OR NOT TO BE

三、社会的呼唤

四、人才规格

五、四维大语

六、尾声

第二讲李约瑟与钱学森之问

一、“李约瑟之问”

二、一个参考回答

三、“钱学森之问”

四、中国科技创新的战略谋划

五、结语

第三讲科学是什么?

一、亚里士多德论科学

二、屈原的《天问》

三、《天运》之“问”与“答”

四、“格物穷理”是不是科学?

五、“道”之可道与不可道

六、意义的生成、表达与解读

七、结语

第四讲 自然是什么?

一、神话的启示

二、西方传统自然观

三、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四、思辨与静观

五、勾股定理的演绎与显示

六、结语

应用篇

第五讲 古代农耕技术

一、基本概况

二、铁犁牛耕

三、农耕文明的繁荣与危机

四、天人合一

第六讲中国近现代科技之路(上)

一、历史的必然

二、中西

第一次遭遇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

四、“中体西用”

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第七讲中国近现代科技之路(下)

一、“赛先生”

二、“科玄论战”

三、“两弹一星”

四、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

第八讲 当代科技与产业

一、科技革命蓄势待发

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为大学通识教育教材。  本书以大语文观念为指导,以自然科技维度为框架,以培养博与专兼具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经典文本为载体,以问题为驱动,以阅读为前提,以讨论为途径,旨在帮助学生获得对自然科技的基本思想、原理、方法、重大成就、问题和争议的感知、思考、认知与体悟,建构当代大学生有机系统的综合知识体系。  本书适合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通识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社会用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