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新中国9787010081823
正版二手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1.88
2.4折
¥
50
八品
仅1件
作者张首映|戴莉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81823
出版时间2009-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1848177705179795968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绪论 传播、媒介与社会
一、人类的传播创造了社会与文化
(一)传播是人类社会交往的纽带
(二)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文化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三)传播使人类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与精神的联系性
二、传播媒介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一)媒介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系统的大背景
(二)媒介系统是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三)媒介系统功能的独立性及其与其他系统的联系性
三、媒介推进了社会发展
(一)传播媒介是社会结构变迁的动力之一
(二)媒介能超越社会文化
章 媒介对社会系统的协调与平衡——结构-功能主义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
一、社会理论中的结构-功能主义
(一)“共时分析”下的结构主义整体论
(二)社会“有机体”和“功能条件”
(三)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的联合
二、宏观结构-功能视角下的媒介功能分析
(一)媒介功能的社会属性分析
(二)媒介功能的社会价值分析
(三)媒介功能的社会效力分析
三、中层理论与媒介的测评功能研究
(一)早期大众社会理论下的媒介效果研究
(二)中层理论与媒介测评功能研究的范式转变
(三)中期的媒介测评功能研究
(四)结构一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媒介稳定性
第二章 媒介促进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技术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
一、技术之“手”:媒介功能的“另类”解读
(一)媒介技术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作用
(二)信息化社会的展望
(三)全新的视角:从媒介技术解读媒介功能
二、从英尼斯的“媒介偏向性”到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一)英尼斯的“媒介偏向性”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三)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理论贡献和理论缺陷
三、麦克卢汉之后的研究
(一)梅罗维兹的媒介“情境论”
(二)贝尼格的“控制革命论”
(三)丹·席勒的“数字资本主义论”
第三章 媒介维护人的尊严与平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
第四章 媒介要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文化研究学派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
第五章 信息社会媒介对社会结构的切入——社会哲学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上)
第六章 媒介成为构筑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社会哲学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 (下)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1949-1977
我对新中国的观感
1958年的中国
访问新中国
见证中国——20世纪50年代
中国正在社会主义建设战线上飞跃前进
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秩序
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中国为什么会变红
中国见闻
中美关系的意义
中国剖视
谈在中国的观感
访华观感
中国人联对联合国大会具有根本意义
中巴文明有非常重要并无法磨灭的接触
中几两国存在行动的根本相同点
赞比亚是中国的支持者和拥护者
我同毛的会谈
周恩来:中国式的改革家
第二部分 1978-1992
科学在中国的再生——反知识分子的“四人帮”的
兴起和覆灭
中国是社会主义竞赛的胜利者
21世纪中国可能成为全球二、三号大国
32年后的重逢
“我被中国人吸引住了
中国和西方相互怀疑的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在开拓崭新的前景
社会主义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
创造中国奇迹的四项原则
中国改革成功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
中国对美国的重要性
中国经济顺利发展的原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显示了优越性
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会再走回头路
一个觉醒的巨人
我心目中的中国
第三次看中国
全世界的共产党人把希望寄托在中国
中国是整个亚洲的稳定因素
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对世界的意义
北京——时代变迁的缩影
世界需要中国
中国政府正在创造奇迹
邓小平:中国的改革家
邓小平让中国恢复活力
第三部分 1993-2001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最令人瞩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俄罗斯的经验教训
经济崛起与中国定位
中国人勤奋让西方不安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
中国最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模式的领袖
中国与未来:威胁还是被威胁
将中国妖魔化是错误的
中国向开放和自由迈进
中华圈秩序的重建
美国舆论对华偏见的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对中国三大预测和对世界四新预言
中国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我爱你,中国
中国人能够创造奇迹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的历史功绩
第四部分 2002至今
中国全球化,世界中国化
中国民主建设不要急于求成
对中国的恐惧,只是因为标签
……
后记
内容摘要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应人民出版社之约,我们编选了这本《外国人眼中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60年,是取得辉煌成就的60年,也是被外国持续研究和报道的60年。其研究之丰、报道之巨,史所罕见。这既是好事,却也给编选工作带来难度。历时半年,我们尽量从国内刊布的众多外国名人著述中,选取有科学性、时代性、代表性和可读性的篇什,并将出处一一标注于文尾,目的在于感谢有关作者、译者、编者、出版社和新闻媒体,且方便读者查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