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二手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7.59 2.8折 ¥ 26.8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肖卫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41181
出版时间2013-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6.8元
货号1001715169732706314
上书时间2024-12-22
六年前,末学出版了《为你自己读书》一书,希望和青少年朋友谈谈读书的问题,出版以后,没想到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印行了十几万册,完全出乎本人的意料。六年以后,再看原来的书,深感惶恐,因为当时自己的学识浅薄,许多道理并没有讲得非常明白,虽然或许对读者朋友有一些帮助,但是,今天回头来看,还是有很多的不足。而末学也是在这六年之中,因为有机缘接触并且学习到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读书可以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深深地感到,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要有的责任和担当,因此,才又有了这本《为你自己读书Ⅱ》的诞生。
《论语》里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古人读书为的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今人读书则是为了出人头地、受到他人的赞叹。在中国古代,读书人受社会重视,被称为“士人”,夫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说的是一个读书人,应该有弘大的志向和坚毅的精神。在中国古代,读书人往往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那就是宋朝人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个责任非常的重大、而且实现这个目标,往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今天,我们到校园里去问,可能会有不少同学会对这几句话感到陌生,更不用说还有多少人在抱着这样的志向在读书了。正因为如此,末学深感特别有必要让我们大家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是什么样的。我们读书,不仅是为了一纸文凭和将来的就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读书,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建立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道德,增强自己的学问,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
因此,我们特别以此为题,希望藉此机会,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传递给广大的青少年朋友,让我们从修养自己的道德开始,进而完善自我,做一个懂孝悌、明道义、知廉耻的读书人,终成为一个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有价值的人。书中不妥之处,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本书是畅销书《为你自己读书》的续集,作者围绕“为你自己读书”这一话题,讲述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读书之道。尤其是将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和今日青少年的读书、学习相结合,告诉青少年读书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要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师重道为起点,勤奋、有恒、惜福、改过、诚敬,才能真正读好书,做父母的好儿女,老师的好学生,将来人生才会有所成就。
《为你自己读书2》围绕“为你自己读书”这一话题,讲述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读书之道。尤其是将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和今日青少年的读书、学习相结合,告诉青少年读书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要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师重道为起点,勤奋、有恒、惜福、改过、诚敬,才能真正读好书,做父母的好儿女,老师的好学生,将来人生才会有所成就。
我们讲到“为你自己读书”,就特别容易让人想到要如何教好孩子,我们自己要如何为以后的前途而努力读书,要如何为了以后考好学校、能够做官,如何能够事业有成而读书。这是我们普遍的一种看法。但是古人讲“为你自己读书”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常常把意思给曲解了。孙中山先生讲过:“年轻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立志要做大事,大事是什么?就是为天下人谋福利,为往圣继绝学,弘扬圣贤教育。如果你想升官发财,那都是小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大官未必能做大事,做大事不一定要做大官。我们读书,不仅是为了一纸文凭和将来的就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读书,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建立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道德,增强自己的学问,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
让我们从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开始,进而完善自我,做一个懂孝悌、明道义、知廉耻的读书人,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有价值的栋梁之才。
尊敬的诸位老师、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大家来谈谈“读书”这个话题。
六年前,末学曾经出版过一部书,叫作《为你自己读书》。
古人讲,活到老,学到老。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路上,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随着自己对学习的深悟,对读书又会有更深的体会。因此,我们在这里再和大家分享近年来学习的体会,请大家指教。
“为你自己读书”,谈到这个题目时,可能我们很多学生就会想到,我读书是为了自己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的工作;尤其是对中学生来讲,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一个好大学。考好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是找个好工作。以后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有一个好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希望能够改变自己人生的命运。这是我们很多人读书的目的。当然,这个目的也不能够算错,很多人都是这个观点,我们从小也是受到父母这样的教诲。但是,在古代读书人不是如此。古代读书人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读书,他们有更大的志向。
在《朱子治家格言》里面就讲道:古人读书是要做什么?是要做圣贤。圣贤,是道德、学问圆满的人,对宇宙、人生真相完全明了的人。像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人才是圣人。古人读书的目的就是要成圣成贤。但是我们现在去问问这些青少年,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读书是为了求什么?往往是为求自己的功名利禄。这和古人读书不同。
我们讲到“为你自己读书”,就特别容易让人想到要如何教好孩子,我们自己要如何为以后的前途而努力读书,要如何为了以后考好学校、能够做官,如何能够事业有成而读书。这是我们普遍的一种看法。但是古人讲“为你自己读书”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常常把意思给曲解了。
在《论语?宪问》里面孔老夫子讲过这样的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修养自己的道德学问,为了改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为了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今之学者为人”,夫子那个时候已经看到了当时读书人的误区,读书的方向错了,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才华给别人看。这其实也是我们现代人读书的弊病,你看,我们读书,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读到硕士,读到博士。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读研究生呢?就是希望能体现自己有学历,我有高学历,我有知识,我有才华,我博学;重要的是希望有了学问之后,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能够有一个体面的工作,能够升官,能够做教授,能够到企业去做高管。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功名利禄之心,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不是说他要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
曾经有人举了个例子。你看大学生的学历、知识水平很高,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和小学生相比,他们的道德修养哪个更好?我们到大学看学生的纪律,再到小学去看学生的纪律,大家就会知道,到底是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高还是小学生的道德修养高。
所以,从这里我们就会明白,我们常常把学习的方向搞反了。如果这个方向要是错了,那你学得再多也未必有成就。你看现在,有些博士毕业了,并没有找到好的工作,甚至还有跳楼自杀的。他们有高学历,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未必高。有些高学历的人到国外留学去了,忘记父母老师的养育之恩、祖国的培养之恩,甚至对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符合伦理道德、不孝的举动。
曾经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在英国留学,找了一个英国的媳妇,然后他就在英国成家了。他的父母含辛茹苦把他送到国外留学,他把父亲接到英国去住,结果父亲住了不到一个月,到了第二个月的时候,这个儿子就跟父亲讲,你来我们家20多天了,这20多天的生活费我就给你出了,下个月起你也要交生活费。父母把他含辛茹苦给养大,结果在他那里住了20多天他说你要交生活费!这个父亲听了特别难受,我养你长大,结果我来看你,来你们家吃饭还要我掏钱。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在西方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他觉得很正常,人跟人是平等的,父母子女也是如此,所以在西方子女很少赡养父母的。
而你看我们中国古人的教育,不是说只是让我们有知识、有技能,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道德素质,提高我们的德行,提高我们的修养。学问之道的根本是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大家读历史,能够看到古代有很多大臣,他们很多都是考中进士、举人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几乎都是孝子。这些人是真正有道德学问的人。他们读书,不是说自己要考取进士,考取功名;他们考取功名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让自己能够有一个铁饭碗,可以不用种地干活了,不是这个原因。他们为什么要去考科举?中国古代读书人有一种志向,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读书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是为了天下苍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仅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且还希望能够影响他人,教化他人,教化社会大众。
我们讲到“为你自己读书”,就特别容易让人想到要如何教好孩子,我们自己要如何为以后的前途而努力读书,要如何为了以后考好学校、能够做官,如何能够事业有成而读书。这是我们普遍的一种看法。但是古人讲“为你自己读书”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常常把意思给曲解了。孙中山先生讲过:“年轻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立志要做大事,大事是什么?就是为天下人谋福利,为往圣继绝学,弘扬圣贤教育。如果你想升官发财,那都是小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大官未必能做大事,做大事不一定要做大官。我们读书,不仅是为了一纸文凭和将来的就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读书,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建立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道德,增强自己的学问,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
让我们从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开始,进而完善自我,做一个懂孝悌、明道义、知廉耻的读书人,*终成为一个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有价值的栋梁之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