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养生食方9787539936307
正版二手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7.59
3.2折
¥
24
八品
仅1件
作者中国台湾养生文化研究中心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39936307
出版时间201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4元
货号1732674026281227265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老祖宗们在千年前就发明了农历历法来制定时间,以配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在历法中设置二十四个节气,将一年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节气,让农民能根据节气进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农事活动,以顺应四时,五谷不绝。民间为此还有首简单的《节气歌》流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历法仍旧存在于民间,影响着各行各业。
而养生之道,在历代均广受重视,渐渐先祖们发现“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养生更是重要。《黄帝内经》上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清朝高士宗的《素问直解》:“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
导语摘要
本书以我国古代“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季节变换、节气交替中的养生食方,并结合一些现代科学的食疗理论及锻炼方法,使读者能够轻松掌握延缓衰老、永葆青春及祛病延年的秘诀。
作者简介
中国台湾养生文化研究中心,由该中心组织通晓中国传统养生学及风俗文化的专业人士编排撰写。
陈仁典医师,中国台湾医药大学中医学系毕业,现服务于台湾省丰原市永丰中医诊所,擅长内科疾病诊疗。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春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方能预防疾病保健康,春季养生得法,将有益于全年的健康。
总说
立春养生食方(春季宜补肝)
雨水养生食方(饮食八知)
惊蛰养生食方(补气益血防春瘟)
春分养生食方(保持营养均衡)
清明养生食方(柔肝养肺,勿食寒性食品)
谷雨养生食方(补血益气)
夏
夏季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食豆类食品:夏季能够调节心肾,就能够保证身体健康。
总说
立夏养生食方(补水、低脂、低盐、多维、清淡)
小满养生食方(宜食清热利湿之食品)
芒种养生食方(少食肉,多食谷菽菜果)
夏至养生食方(宜食酸成,勿餐冰雪)
小署养生食方(饮食勿过,膳食多样)
大暑养生食方(清热解暑食疗方)
秋
秋季气燥,要注意滋阴润肺,禁冷饮及穿寒湿内衣秋季宜多喝开水以及补充水溶性维生素B和C。
总说
立秋养生食方(滋阴润燥宜食麻)
处着养生食方(祛燥养肺食疗方)
白露养生食方(防哮喘食疗方)
秋分养生食方(秋季食补,不同体质不同禁忌)
寒露养生食方(预防中风食疗方)
霜降养生食方(秋季平补,补血益气食疗方)
冬
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时节,但是切勿盲目进补冬季宜早睡晚起、润养五脏,以抗病延寿。
总说
立冬养生食方(冬补因人异,补身应补阴)
小雪养生食方(防肌肤老化,美容食疗方)
大雪养生食方(补血益精和治口疮食疗方)
冬至养生食方(冬季滋补食疗方)
小寒养生食方(美容保健食疗方)
大寒养生食方(补虚养阴食疗方)
附录
【附录一】卦象六爻图
【附录二】八卦与节气关系图
【附录三】经络运行与节气关系图
内容摘要
《24节气养生食方》内容简介:正确的养生观念是强身保健的基石,只知一味地对身体备加呵护,将导致身体适应自然的能力降低。现代科学证明,依据气候变化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对人体的健康最有益处。《24节气养生食方》以“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为基础,按照二十四节气,萃取中医药学经典中行之有效、最具价值的食疗理论以及饮食良方,让您全面掌握延缓衰老、永葆青春及祛病延年的秘诀!
主编推荐
春季防瘟·夏季消暑·秋季保湿·冬季御寒四季养生得宜,一生健康无忧!
以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为基础让您轻松掌握延缓衰老、永葆青春及祛病延年的秘诀,中国台湾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吴龙源医师郑重推荐。
本饮食宝典24节气精心设计,包含400余道饮食疗方,让您吃得健康,轻松拥有不生病的生活!
吴龙源医师,中国台湾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目前担任台湾中医师公会台湾联合会顾问、台北市中医师公会常务理事、台湾中医典籍研究学会常任理事、台湾传统医学会常任理事,并兼任中国台湾医药大学副教授。
中国台湾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吴龙源医师。
精彩内容
百草回生,百病易发天文科学上,我国是将“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自立夏到立秋为夏,自立秋到立冬为秋,自立冬到立春为冬。全年可划分大致相等的四个季节,每季三个月。这样划分的结果是全国各地四季的日期是固定的、统一的。
春季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根据我国传统
医学理论,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气候变化以风为特点。此时天气由寒转温,草木生发萌芽,万物复苏,人类的新陈代谢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人体内以肝、胆经脉的经气最为旺盛和活跃。所谓“百草回生,百病易发”,人在这时候应特别关爱自己的身体,防治疾病。体弱多病者、老人和孩子要防止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
《内经素问·四气调摄》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为四时调摄的宗旨,它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气机升降(气的升降出入)、五脏盛衰的不同时间的特点状态,而制定的四时养生原则。
高士宗在《素问直解》里说:“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此句的意思是说,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就应该充分保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不断旺盛起来,不要做损害体内阳气的事;而在秋冬之时,万物敛藏,此时养生就应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收藏体内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
张志聪在《素问集注》里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
”此句的解释亦很有道理,如谚语说:“夏有真寒,冬有真火。”即夏天有阳虚内寒之泻泄,而冬天不乏阴虚内热之盗汗。春夏之季,因为阳处于内,故要养阳;秋冬之时,因为阴处于内,故要养阴,只有这样才能“从其根”张景岳在《类经》里解释说:“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其阳气,以致秋冬多患泻泄,此阴脱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度,伤其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盛之为病也。”意思是说,若能在春夏之时养阳,可预防秋冬之寒病;而在秋冬之时养阴,可预防春夏之火症。张氏的注解体现了阴阳互根的观点,因为养阳不能脱离阴,养阴不能脱离阳,即大医学家王冰所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黄帝内经析义》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概括为三种涵义:四时的养生方法,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
养阳指养心、肝二阳脏;养阴指养肺、肾二阴脏。
养阳要顺从阳气生长的特点,使阳气发泄:养阴要顺从阴气收藏的特点,不要使阴气发泄。
上述各种解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意义,不管哪种看法都旨在说明一点:季节不同,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就不一样,人们只有在理论上明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涵义,才能更好地去“顺四时而适寒暑”。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里讲的是春天的养生之道,亦即春天的乔阳之道。
春季即农历的正、二、三月,阳气上升,万物萌动,自然界呈现一片生
机蓬勃的姿容,天地孕育着生发之气,万物欣欣向荣。人们应当晚睡早起,阔步于庭院,披散头发,宽缓形体,以使志意充满生发之气。对待事物,当生的不要杀害它,当给的不要剥夺它,当赏的不要刑罚它,这就是适应春气,调养人体“生气”的道理。如果人违逆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害肝气。春季伤害了肝气,到了夏季,就会发生寒病,这是因为人在春季养“生气”不足,会使夏季奉养“长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传统医学认为春气通于肝,天人相应,故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方能预防疾病保健康。肝主升发阳气,喜畅达疏泄,恶抑郁。要想肝气顺应自然,首要必须重视精神调养,注意心理保健。如果思虑过度,日夜忧愁不解,则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滋生。例如
,春季精神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原有肝病及高血压的患者在春季会加重或复发。所以,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摄,心情舒畅,切忌愤然恼怒。
按照中医理论,怒伤肝,故春季养生必须戒怒。
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体生物钟的运转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又由于这时候的天气骤暖骤冷,变化很大,所以会使人患有皮肤炎、低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癫痫、胃溃疡、小儿麻瘅症、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肝炎等各种疾病,老年人最易复发偏头痛、胃痛、慢性咽喉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精神病等。由此可见
,在春天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以顺应季节的变化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春天阳气升发,风和日丽,树林、河水边的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对人体很有利,人们应尽量多到这些地方去活动。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做运动,参加适量的体力劳动,以舒展筋骨、畅通气血、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春李人们常会出现“春困”,表现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通过运动来予以消除,绝不能贪睡,因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筋骨僵硬、脂肪积聚、体内吸收与运载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遂导致体质虚弱多病。
春季食补宜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葱、蒜、韭菜是益肝养阳的佳品,菠菜舒肝养血,都宜常吃。大枣性平味甘,养肝健脾,春天可常吃。春季除保肝外,还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硒”,多吃富含硒的动、植物,如海鱼、海虾、牛肉、鹌鹑蛋、芝麻、杏仁、枸杞子、豇豆、金针菜等,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有道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春季养生得法,将有益于全年的健康。
P21-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