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漠生态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978752191691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沙漠生态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978752191691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8.4 6.4折 6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戴秀丽主编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21916911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11732104

上书时间2024-12-19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沙漠生态文化的内涵与观念谱系 第一节 沙漠与文化概述 第二节 沙漠生态文化的内涵与缘起 第三节 沙漠生态文化的特征及价值取向 第四节 沙漠生态文化的观念谱系第二章 沙漠与人类的□□及文明 第一节 沙漠与人类的□□ 第二节 沙漠与人类的生活 第三节 沙漠与人类的精神文化第三章 沙漠自然物的文化蕴含 第一节 沙漠自然物的种类 第二节 沙漠自然物的文化内涵第四章 沙漠的价值与沙漠伦理 第一节 价值的释义与哲学蕴涵 第二节 沙漠的价值表现 第三节 沙漠伦理的概念特征及目标 第四节 沙漠伦理的启示第五章 绿洲文化 第一节 绿洲文化释义 第二节 绿洲文化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绿洲文化的特质 第四节 绿洲文化的□□演进及其启示第六章 沙产业发展的生态文化理念与实践 第一节 沙产业概述 第二节 沙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第三节 沙漠化生态治理 第四节 沙产业与沙漠化生态治理趋势第七章 沙漠生态旅游文化 第一节 沙漠生态旅游文化背景 第二节 沙漠生态旅游资源及文化内涵 第三节 沙漠生态旅游产品 第四节 沙漠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 沙漠生态制度文化的基础 第一节 沙漠生态制度文化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沙漠生态防治制度 第三节 沙漠生态开发制度 第四节 沙漠生态文化制度建设第九章 沙漠生态文化传播 第一节 沙漠生态文化传播的功能意义 第二节 沙漠生态文化传播的历时形态 第三节 沙漠生态文化传播的要素环节 第四节 沙漠生态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沙漠生态文化的内涵与观念谱系人类始终与自然界同在。自然界孵育了人类,也深刻地教育了人类。在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不断地转换视角以便更客观而全面地认识浩瀚的自然。沙漠从来就在自然当中,它在自然界多样生态系统中与其他地貌环境一样,也是不可或缺的。当沙漠无可避免地出现在人类的视域之中,人类面对它的态度从最初的惊异到后来的恐惧,再到现在的平静,在心灵层面走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精神历程。同时,人类对沙漠的认识在观念再造的进程中也在不断地呈现出新的格局。无论是自然界演化形成的沙漠,还是在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变幻的沙漠,都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要素之一。而以生态观念思考,从文化视角审视,沙漠也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沙漠生态文化的发掘和构建,将有助于维护人类与沙漠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二者的共生共荣。第一节沙漠与文化概述沙漠是由于地表干旱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通常被视为荒漠的一种。在历史中,沙漠曾经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而被排除在人类文化观念的谱系之外,也成为文化学视域中的荒漠。然而,无论就自然史还是人类社会史而言,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人类与沙漠的相互作用从未中断。沙漠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人类也在不断地适应、改变着沙漠。在这个过程中,沙漠不可避免地具有人化属性,从而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沙漠从自然存在的物化到人类活动融入的人化,在诸多观察者视野中或视角边缘,沙漠文化萌生形成并发展演化着。一、文化概说沙漠有人化的痕迹,就有文化的现象。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都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话题。据统计,到20世纪70年代,中西方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已经有不下250种。在中西方文化中,“文化”一词各有其渊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化”一词是由“文”与“化”二字组成的合成词。《易经》贲卦的《象传》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的天文与人文,按魏晋时期王弼的解释就是:“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①“天文”即天道自然的变化规律。“人文”则是与武力、暴力相对的,对人具有感召力的文明礼仪与规范。关注自然演变的规律,可以把握时节的变化;关注文明礼仪,可以教化、感化天下之人,使天下之人合乎文明礼仪。在这里“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文明礼仪,“化”指的是这些礼仪对人进行教化。大概汉朝时期,“文”与“化”二字并用的情形就已经比较多见。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有这么一段话,说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大意是说,圣人治理天下先用文饰和道德,然后再用武力。但凡以武力征服天下的,是不会让老百姓信服的。如果不用文化来改变老百姓,以后会被诛灭。此处的文化是与武力、暴力等相对立的一种教化和治理老百姓的方式。又有南齐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道:“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也就是设置神圣的道理来影响社会的风俗,用深厚的文化来感化远方的民族。显而易见,这里的文化指称的是文明的社会典章制度、礼乐规范等。可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化”既表现为一种主动的礼仪规范教化、感化民众的方式、方法,也表现为一系列既存的文明规范、典章制度等。近代,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人们对于“文化”一词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提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②与梁启超将文化视为精神财富不同的是,梁漱溟给了文化更加广阔的外延。他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③在西方传统中,“文化”一词起源于古拉丁语的动词“colere”。在古拉丁语中,“colere”包含“耕种”“居住”“保护”等多重含义。后来,由“colere”派生出“cultura”一词,词义则引申为“对土地的耕种”,又进一步引申为对人的心灵、精神、兴趣的培养和修养。在西方的19世纪中叶,随着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人文学科的兴起,学者们对“文化”一词的研究和探讨方兴未艾。英国人类学……



精彩内容

本书包含九章的内容,总字数约200(千字)。具体章节的内容是:第一章沙漠生态文化的内涵与观念谱系;第二章沙漠与人类的历史及文明;第三章沙漠自然物的文化蕴含;第四章沙漠的价值与沙漠伦理;第五章绿洲文化;第六章沙产业发展的生态文化理念与实践;第七章沙漠生态旅游文化;第八章沙漠生态制度文化基础;第九章沙漠生态文化传播。通过对沙漠生态文化的内涵与观念谱系、沙漠与人类的历史及文明、沙漠自然物的文化蕴含、沙漠的价值与沙漠伦理、绿洲文化、沙漠的开发利用等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形成较为科学的逻辑体系。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丰富了生态文化研究内容。沙漠生态文化是生态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理念下人类在处理与沙漠的相互关系中所形成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核心和主旨是要通过物质、行为、制度、观念等层面的建设,来建构人与沙漠共生共荣的关系,实现人与沙漠的和谐共存、协同发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