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生高砷地下水(上册)978703062867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原生高砷地下水(上册)978703062867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59.12 7.9折 3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焰新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28671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28元

货号11627738

上书时间2024-12-19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上篇 原生高砷地下水形成与分布机理

 第1章 绪论

 1.1 高砷地下水的危害

 1.1.1 环境中的砷

 1.1.2 含水层中的砷

 1.1.3 砷暴露与人体健康

 1.1.4 高砷地下水与地砷病

 1.1.5 地砷病的地理分布

 1.2 优选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分布

 1.2.1 亚洲

 1.2.2 欧洲

 1.2.3 北美洲

 1.2.4 南美洲

 1.2.5 非洲

 1.2.6 大洋洲

 1.3 我国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分布

 1.3.1 北方干旱-半干旱内陆盆地

 1.3.2 南方冲洪积平原及河流三角洲

 1.3.3 西南地区地热来源的砷

 参考文献

 第2章 原生高砷地下水系统的物源与沉积环境

 2.1 地下水中砷的来源

 2.1.1 主要含砷矿物

 2.1.2 岩石、沉积物和土壤中的砷

 2.1.3 受污染的地表沉积物

 2.1.4 全新统冲积含水层的高砷地下水

 2.1.5 山西大同盆地地下水系统中砷的来源

 2.2 优选高砷含水层的沉积地层学特征

 2.3 内陆湖相环境

 2.3.1 内陆湖

 2.3.2 内陆湖盆环境与高砷富集的联系

 2.4 三角洲环境

 2.4.1 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

 2.4.2 世界范围三角洲高砷地下水分布情况

 2.5 冲洪积平原环境

 2.5.1 冲积相与洪积相

 2.5.2 世界范围冲洪积平原高砷地下水分布情况

 2.5.3 冲洪积平原与高砷富集的关系

 2.6 区域环境演化与高砷地下水的形成

 2.6.1孟加拉盆地1.8 万年来沉积环境演化与高砷地下水形成:以Manikganj地区为例

 2.6.2 江汉盆地末次冰期以来古环境演化与高砷地下水形成

 2.6.3 大同盆地更新世沉积环境演化与高砷地下水形成:以东兴寨ZK09孔为例

 参考文献

 第3章 砷迁移转化的氧化还原过程

 3.1 概述

 3.2 氧化还原反应序列

 3.3 地下水中砷的特征

 3.4 地下水系统中砷的氧化还原循环

 3.5 氧化还原过程对砷迁移的控制

 3.5.1 盆地尺度地下水氧化还原演化过程

 3.5.2 生物氧化还原过程对砷形态的影响

 3.5.3 砷-铁-硫氧化还原耦合作用

 3.6 砷迁移转化的氧化还原机理

 参考文献

 第4章 砷的界面地球化学行为

 4.1 地下水系统的界面组成和特征

 4.2 地下水无机-有机胶体特征及富砷意义

 4.2.1 研究区概况

 4.2.2 地下水化学特征

 4.2.3 地下水胶体特征

 4.2.4 胶体对砷迁移和转化的影响

 4.3 砷在生物成因铁氧化物矿物上的界面行为

 4.3.1 厌氧铁氧化菌的耐砷特征

 4.3.2 厌氧铁氧化菌的亚铁氧化特征

 4.3.3 厌氧铁氧化菌的吸附砷特征和机理

 参考文献

 第5章 有机质对地下水系统砷迁移转化的影响

 5.1 概述

 5.2 溶解性有机物特征

 5.2.1 大同盆地高砷地下水的溶解性有机物特征

 5.2.2 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的溶解性有机物特征

 5.2.3 河套盆地高砷地下水的溶解性有机物特征

 5.3 沉积物有机物特征

 5.3.1 高砷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

 5.3.2 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5.3.3 沉积物的有机质特征

 5.3.4 沉积物有机质对砷迁移的影响

 5.4 沉积物有机物和溶解性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5.4.1 河套盆地

 5.4.2 江汉平原

 参考文献

 第6章 地质微生物对砷迁移转化的影响

 6.1 高砷地下水系统中砷抗性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6.1.1 不同高砷地下水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分析

 6.1.2 高砷地下水系统中不同埋深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6.1.3 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与各主要形态砷之间的关系

 6.1.4 相同高砷地下水系统研究区的不同位置相同埋深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6.1.5 相同埋深沉积物样B4-4和A3中细菌群落组成比较

 6.1.6 高砷地下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6.1.7 高砷地下水系统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6.2 砷的微生物形态转化过程

 6.2.1 砷的微生物氧化作用

 6.2.2 砷的微生物还原作用

 6.2.3 砷的微生物甲基化作用

 6.3 砷的微生物迁移

 6.3.1 材料与方法

 6.3.2 结果与讨论

 6.4 砷的生物富集过程

 6.4.1 材料与方法

 6.4.2 结果与讨论

 6.5 含水层中生物有效性砷

 6.5.1 材料与方法

 6.5.2 结果与讨论

 6.6 微生物在砷迁移转化过程中的抗性机理

 6.6.1 材料与方法

 6.6.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灌溉活动影响下砷的迁移富集

 7.1 地下水流动系统对高砷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7.1.1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7.1.2 地下水锶含量与锶同位素组成特征

 7.1.3 地下水流路径的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7.1.4 地下水流对砷富集的影响

 7.2 氢氧同位素及Cl/Br摩尔比值对



内容摘要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原生高砷地下水形成与分布机理、高砷地下水修复技术研发与示范、高砷地下水研究方法。系统总结优选尺度原生高砷地下水分布规律及内在机制,提出高砷地下水成因的新模型;详细阐述原生高砷地下水修复与改良的主要方法与技术,丰富和完善地下水污染修复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开展详细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发展水文地球化学方法体系,推动学科的创新发展。

本书可供水文地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精彩内容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原生高砷地下水形成与分布机理、高砷地下水修复技术研发与示范、高砷地下水研究方法。系统总结优选尺度原生高砷地下水分布规律及内在机制,提出高砷地下水成因的新模型;详细阐述原生高砷地下水修复与改良的主要方法与技术,丰富和完善地下水污染修复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开展详细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发展水文地球化学方法体系,推动学科的创新发展。 本书可供水文地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审图号:GS(2019)4973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