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5.93 2.0折 ¥ 79 全新
仅1件
作者杨文龙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5143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1469353
上书时间2024-12-17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经济竞争与合作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互动行为的基本准则与主要模式,相互依存渗透与相互竞争制约的经济关系更是成为国家间政治关系的“稳定器”。这一国际新发展推动着地缘政治在内容和形式上从以安全为主的高政治议题向以经济为主的低政治议题深度转变,地缘政治的冲突逻辑逐步让位给地缘经济的竞争逻辑。而且大国博弈也开始转向地缘经济,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中美贸易战。美国开始试图利用地缘经济的权力渗透效应,获取国际事务话语权与控制权,继续维持霸权体系。正如爱德华·卢特沃克(Edward Luttwak)所言:“世界正处一个地缘经济时代,国家间经济关系走向纵深,地缘经济成为国际关系的逻辑主线。”在国际关系的地缘经济转向下,生产专业化与国际分工进一步打破了国家间与地区间的地域限制,边界阻滞效益再度被削弱,全球地域经济系统出现重构。随之带来的是全球的“时空压缩”和商品的跨边界高速流动。世界经济关系因此表现为具有耗散性、自组织性、耦合性等属性的复杂系统,形成多层次、多主体交织融合的网络化结构。基于国际社会局势的新特征与新趋势,从地缘经济的系统性出发,构建地缘经济空间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研究框架,深入探究地缘经济系统的演化规律与演化机制,对于中国理解国际社会地缘经济环境、拓展地缘经济利益空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节国际关系的地缘经济转向
一、世界经济关系的相互依赖性
当今国际社会正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不对称相互依赖是国际关系的普遍形态(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1992)。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国际生产分工专业化打破了国家间与地区间的边界限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实施开放战略,发达国家大力渗透海外市场,使得国家间贸易、投资、金融等互动行为日趋频繁。这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规模的大幅攀升,国际分工体系与国际货币流量日益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仅2000年至2019年近二十年间,全球商品进出口额就由12.42万亿美元提高至37.20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约10.50%,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42.37%,占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更是高达75.45%。相互依存渗透、相互竞争制约的经济关系,以及新兴国家的经济复兴再度引发了旧国际经济秩序的瓦解与新国际经济秩序的出现(张丽君,2006),也导致全球地域系统的整体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方面,国家间静态边界的阻滞效应被逐渐削弱和消解。另一方面,商品、资本、信息与技术等要素跨边界流动方兴未艾。国家利益的实现更多依赖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互动,特别是强化对外地缘经济联系成为国家的首要选择。
以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Keohane)和约瑟夫·奈(Joseph S.Nye)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认为,尽管国际相互依存确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国家行为体并没有放弃权力政治所追逐的目标,国际相互依存关系中依然带有浓重的权力政治性质,改变的只是实现权力的途径与模式(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1992)。军事能力和经济实力在国家权力影响中的强弱转换,表现为军事实力薄弱的国家因对商品原料拥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