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实践论》《矛盾论》及其当代价值978720815706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实践论》《矛盾论》及其当代价值978720815706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68 2.0折 4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麟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57064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9492460

上书时间2024-12-17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麟辉,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纪念馆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教学,在专业刊物上发表30多篇学术论文,编著有《张澜》《中央革命根据地》等图书。

目录

引 言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家本领
第一章
?
《实践论》《矛盾论》的形成背景
?
一、 实践基础: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实践/ 018?
二、 思想要求:肃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影响,确立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024?
三、哲学创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031?
?
第二章
?
《实践论》的框架结构和思想精髓
?
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的、基本的?
观点/ 042
?
?
?
《实践论》《矛盾论》及其当代价值
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二、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046?
三、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053?
四、真理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063?
五、《实践论》的哲学创新与方法论意义/ 067?
?
第三章
?
《矛盾论》的框架结构和思想精髓
?
一、 两种宇宙观:确立对立统一法则在唯物辩证法中
?
的核心地位/ 078?
?
二、矛盾的普遍性/ 088?
?
三、矛盾的特殊性/ 092?
?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103?
?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07?
?
第四章
?
《实践论》《矛盾论》的历史地位
?
一、 《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内在统一,体现哲学
范式的整体性特质/ 117?
?
二、 《实践论》和《矛盾论》的理论创新,体现哲学
反思的实践性旨归/ 125?
?
三、 《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思想方法,体现哲学
思维的方法论指向/ 135?
?
?
.目
.
?
录003?
?
第五章
?
《实践论》《矛盾论》的当代价值
?
一、 正确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
续前进的强大定力/ 145?
二、 坚持实践第一的基本立场,增强马克思主义普遍
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自觉性/ 155?
三、 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以马克思主
义看家本领统领各种本领/ 175?
?
参考文献/ 187
后记/ 190

内容摘要
    《实践论》《矛盾论》及其当代价值 哲学不是现实世界之外的遐想,而是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联;不是脱离 人民的纯粹思想体系,而是自己时代、自己人民的产物。真正的哲学都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对重大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长期反复思 考中产生的思想飞跃。历史上的哲学家都是在“现实之反思”的基础上进 行“思想之反思”,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哲学思想。《实践论》和《矛盾论》 是在20 世纪30 年代所写的最为重要的哲学篇章,是哲学思 想最核心的文本。《实践论》和《矛盾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 者已经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哲学资源和革命实 践密切地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通 俗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中国性格。 从形成年代看,《实践论》和《矛盾论》的理论内容源自1937 年4 月至8 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为革命青年讲授哲学的讲稿,编印的讲 稿名为《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当时给学员共讲了100 小 时,后来,讲稿由红军总政治部整理出来,经本人同意,油印发给 学员,之后被陆续翻印,得以广泛流传。其中,《实践论》是该讲稿的第 二章第十一节“实践论”中的内容。1938 年4 月开始,广州统一出版社出 版的《抗战大学》(半月刊)从第一卷第六期开始在“新哲学讲座”专栏连 载《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并标明“主讲”。1940 年,这一节内 容由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辑出版单行本,书名为《实践论》。 还将亲笔署名的单行本送过人。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马 克思主义理论水平,1950 年12 月29 日单独修改成文的《实践论》在《人 民日报》正式发表。《矛盾论》原是《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的第三章 《实践论》《矛盾论》及其当代价值 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唯物辩证法”的第一节,原标题为“矛盾的统一法则”。当时也单独油印 发行过。1952 年4 月1 日,单独修改成文后的《矛盾论》发表在《人民日 报》上。《实践论》《矛盾论》后来都收入《选集》第一卷。在中文 本正式发表前后,“两论”的俄文本、朝鲜文本、法文本等相继发表。 从形成背景看,《实践论》和《矛盾论》根植于现代中国生活实践的 土壤,其思想主题是由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或写作原因决定。在回顾 “两论”的写作原因时曾说:“我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 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 a 它是为了从哲学高度总结中国革命这样一个历史经验和教训而作的,是为 了批判和清算已经影响甚至严重危害到中国革命发展这样一种主观主义, 特别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而作的,是为了论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 国革命这样一个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作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论》和 《矛盾论》的哲学真谛,必须全面考察其形成的时代条件、中国国情和实 际斗争需要等几方面的具体情况。 一、实践基础: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首先就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科学方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中国的基本国情。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一 切问题就无从谈起。解决这一问题,单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 照搬外国经验是不行的。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 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这些都是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由于中国 的特殊国情而发生的关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只有认清中国社 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 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 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b 因此,必须对中国的历史、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等作深 a  《文集》第8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109 页。 b  《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646 、633 页。 《矛盾论》的形成背景《实践论》.第一章 入细致的分析。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认清国情,最根本的是要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的历史过程看,1840 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从传统社会进入了现 代社会。指出:“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 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 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 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 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a 要改变中国近代以来在世界上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中国真正在世界上站立 起来并且能够站稳,就必须改变“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的 状况。因此,完成“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人民谋求幸福,成为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为之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 历史任务。 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后不久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依据列宁关于 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指出中国是一个“半独立的封建国家”、“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但在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有的人认为蒋介 石建立的政权已经是“资产阶级为中心领导的政权”,封建残余势力“受 了最后打击”,“变成残余势力之残余”,因此,社会性质变了,并引起了 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大论战。如何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不仅 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有关中国革命性质和任务的政治 问题。 1928 年召开的六大,认真分析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 社会状况,认为“中国现在的地位是半殖民地”,经济政治制度是“半封 建制度”。同年10 月5 日,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一文中明确指出:“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 a  《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848 页。 《实践论》《矛盾论》及其当代价值 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 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 a 在进一步调研和对 国情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性质做了全面系统论述:“帝 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 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 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 地的中国。” b 从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特点在于:,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已被破坏,而封建 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然保存着,而且同买 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 着明显的优势。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文 化生活中起了较大作用。但这种力量并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 式,它的力量十分软弱,并在许多方面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 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 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 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第四,由于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中国的广 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 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在世界范围是少 见的。 正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与其他次要矛盾相交织,形成了尖锐而复杂的矛 盾斗争,进而造成了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中国革命的展开,就是在这样 一个矛盾的环境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a  《选集》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7 页 。 b  《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630 页 。 《矛盾论》的形成背景《实践论》.第一章 2.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极大不平衡性 在对中国国情分析的过程中,深刻地指出:中国政治、经济发 展的极大的不平衡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一个重要特点。正是这一 特点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极为重要。 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中国不 是一个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而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 后的半殖民地,各派新旧军阀一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 中国的特征之一。1936 年12 月,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 对中国的国情作了更加深刻而形象的分析。他指出,中国的特点是:“微 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 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 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 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 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和普遍的独轮 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存在。” a 此外,中国是一 个半殖民地国家,各个帝国主义间的不统一,影响到中国统治集团的不统 一。加上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的开展,这些规定了中国革 命战争有发展和胜利的可能,但又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敌 人,即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 战术的原则。 3. 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决定了中国要走新式的特色的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在世界近代历史进程中,除了俄国1905 年的革 命外,主要出现过两种类型的革命:一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 专制主义统治、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种 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资本主义统治、以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为目的 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应该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这是必 a  《选集》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88 页。 《实践论》《矛盾论》及其当代价值 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须回答的问题。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精英在黑暗中苦苦探索救亡图存和实现民 族振兴的道路。在历史的选择中,“向西方学习”成为许多仁人志士救亡 图存的共同目标和办法,并先后提出了“走日本人的路”、“走英国人的 路”、“走德国人的路”、“走美国人的路”等方案,力图通过借鉴和模仿 欧美、日本的资本主义道路来挽救灾难深重、积贫积弱的中国。在这一过 程中,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是 把向西方学习作为拯救中华民族的根本方向。但这种种努力,无论是改良 还是革命,最终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命运。这也意味 着,在中国这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此路 不通。 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入中国之后,在我国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围 绕着近代中国的社会出路问题进行了长期和激烈的思想文化论争。优选的 中国人经过长期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实践探索及对各种社会思潮认真反复 的比较,最终在俄国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 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与 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结果。中国革命道 路的选择深受苏俄影响,那么,照搬苏俄模式,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 否可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证明,这一条道路也脱离了中国实际,也 是行不通的。 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了解决欧洲社会资本主 义确立以后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而创立的理论,主要是以欧洲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为研究对象,从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中得出的 社会主义革命学说,其所具有的人民属性、批判精神和实践取向等特点, 都打上了欧洲的烙印,具有欧洲的气派。当然,其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指导 意义,但与中国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很大的 差异。“俄式革命”道路及列宁主义也只具有指导意义而不能照搬照抄。正 如列宁在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强调 《矛盾论》的形成背景《实践论》.第一章 的,东方各民族共产党面临着全世界共产党人所没有遇到的一个任务,就 是必须以共产主义的一般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 条件,善于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斗争任 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它们的解决方法无论在 哪一部共产主义书本里都是找不到的,……你们应当提出这种任务,并根 据自己的经验来解决这种任务。” a 可见,列宁自己也清醒地看到了东方各 民族国家的革命要走自己的路。

主编推荐
*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本书作者经历丰富,担任过大学教师,编办过专业学术期刊,做过社会科学学术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也在国有金融保险企业从事过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管理,还在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动员与管理的岗位上历练过。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学习“两论”,使自己能通过哲学思考和审视,从远处更为清晰地观看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这座“大山”,更好地掌握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弘扬伟人精神的看家本领。 

精彩内容
写作于延安时期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的哲学代表作,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和精华所在。本书努力梳理《实践论》《矛盾论》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形成背景、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并就这两篇经典著作产生的全面影响和当代价值展开了探讨。

媒体评论
作者说,他的学术心路是:先在雾里走遍了一座山,直到每一条道路、山岭和山谷一一地都已经熟悉了,然后再在光天化日之下,从远处来清晰地整个地观看这座山。说得真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