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南怀瑾先生虽常谦称不居师位,却一生诲人不倦;在他所讲《学记》《师说》等篇及相关谈话中,言简意丰,点出教育与师道的重要内涵——为师不只要传道解惑,更要化民成俗。书中更收录南怀瑾对国际实验小学师生的教诲,其中对毕业生的《临别赠言》,是他最后一次公开谈话,内容恳切感人,意义尤为深远。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有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地区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目录
?出版说明... 1
序周勋男... 1
学记... 1
学然后知不足... 8
化民成俗的深义... 13
教学相长... 18
学学半... 19
古代教学礼仪方法... 20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25
教人不能尽其才... 28
学习变成痛苦的事... 30
教育的方法... 31
办学的精神... 33
为人师表要懂教育兴盛之道... 34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38
作之师作之君作之亲... 41
师严道尊... 43
善学与善问... 45
为师之资格... 47
师说... 53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56
师道不复... 58
三人行必有我师... 61
南怀瑾与交大附小李民校长谈话... 63
我的教育背景... 65
教育伦理没了... 66
不再尊师重道... 69
考试制度... 70
住校制度... 71
家长需要再教育... 72
老龄化的问题... 74
官做不好就教书去?... 75
电脑带来的问题... 76
胎教的重要... 78
儿童教育... 79
杜威教育的影响... 80
二〇一〇年南怀瑾对学校教师讲话(一)... 81
第一讲... 83
人生以什么为目的... 83
学者效也... 87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91
古代教育的目标... 94
教育是人性的问题... 97
罚或不罚打与不打... 100
第二讲... 106
再谈人性问题... 108
复说性善性恶... 111
人之大欲何处来... 113
讲七情... 116
二〇一〇年南怀瑾对学校教师讲话(二)... 123
“学成文武艺”的目的... 125
教育无用论... 128
实验学校的宗旨... 131
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 133
一个孩子的来信... 136
注意腰的力量... 141
南怀瑾对学生的“临别. 143
附录... 161
附录一寻找良师郭姮妟... 163
老师有成为榜样的力量... 163
谨言慎行回应孩子... 167
我们改变了孩子... 170
附录二家长、学生眼中的老师... 173
他们眼中的老师... 173
如修行般的老师... 176
附录三二〇一五年郭姮妟校长与李素美老师讲话... 191
课表的安排... 192
恭敬心感恩心善心... 193
学校艰难的时刻... 195
毕业的学生深受... 197
一个“坚持”的理念... 198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201
连细节都坚持的管理... 202
我们同心走在对的路上... 203
内容摘要
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问,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P3-6
主编推荐
南怀瑾先生虽常谦称不居师位,却一生诲人不倦;在他所讲《学记》《师说》等篇及相关谈话中,言简意丰,点出教育与师道的重要内涵——为师不只要传道解惑,更要化民成俗。书中更收录南怀瑾对国际实验小学师生的教诲,其中对毕业生的《临别他*后一次公开谈话,内容恳切感人,意义尤为深远。
精彩内容
《南怀瑾谈师道》中,南怀瑾先生分别讲述了《礼记?学记》以及韩愈的《师说》两部经典,以及与小学校长谈话的记录,并收入先生2010年对教师的讲话两篇。书后附录三篇,收入太湖大学堂校长郭姮妟有关教育的文章以及与李素美老师对话记录。全书言简意丰,为南先生毕生经验之谈,点出教育与师道的重要内涵——为师不止要传道解惑,更要化民成俗。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