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道教史978757051302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道教史978757051302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2.58 6.3折 3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勤家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0513024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9611848

上书时间2024-12-17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傅勤家,道教史学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主要著作除《中国道教史》外,还有《道教史概论》。

目录

第一章?绪?言 001

第二章?外人对于道教史之分期 006

第三章?诸书所述道教之起源 009

第四章?道之名义与其演变 018

第五章?道教以前之信仰 028

第六章?道教之形成 035

第七章?道教之神 063

第八章?道教之方术 075

第九章?道教之修养 080

第十章?道教之规律 088

第十一章?道佛二教之互相利用 095

第十二章?道佛二教之相排 103

第十三章?唐宋两朝之道教 108

第十四章?道教之流传海外 112

第十五章?道教经典之编纂与焚毁 123

第十六章?道教之分派 130

第十七章?明清时代之道教 144

第十八章?现在之《道藏》与《辑要》 146

第十九章?宫观及道徒 149

第二十章?结?论 151

内容摘要
    章绪?言节?宗教共同之点自有人类以来,稍能进化者莫不有宗教。随其文化进步之程度,而有拜物、泛神、多神、二神、一神之不同。其蛮野、文明之现象虽不同,而自有其共同之点焉。即凡一民族之发生,各有其团结之需要,与其互相之约束,乃本其素来之信仰,或为祖先,或为物类,于以聚族而谋生。此即蛮野之人民,或拜木石禽兽,或拜日月山川水火祖先之由来也。迨知识进步则以为有善恶二神,相为消长,彼此争斗,而人民则仰善神之佑护,此即神佛与魔之所由起。又其后则以为善神终胜而恶神退避,统于一尊,此则天尊、上帝之由来,而道教降魔之说,亦由此出。其实高等之宗教,专奉专享之神者,其起原亦莫能外是也。于此可见世界宗教,虽各歧异,而其根本之点,则实属一致。皆避恶而趋善,所谓恶者,黑暗、污秽、嫉妒、诈伪、怯懦、贼害、伤残、夭折、疾病、困苦之类是也。所谓善者,光明、清洁、仁爱、忠信、宽厚、勇毅、养护、寿考、健康之类是也。试观今日世界高等之宗教,如基督、回教(即伊斯兰教——编者注)、犹太、佛教之类,皆以淫、杀、贪、妄语诸戒为根本,而道教之示戒亦莫能外是焉。食物之忌,礼仪之严密,则犹太、波斯、回教等忌甚严。而佛教之荤辛、酒。道教之五荤三厌,三厌谓天厌雁、地厌狗、水厌乌鱼,而五荤亦曰五辛,即《楞严经》所谓“是诸众生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含发媱,生啖增恚”者也。五荤者,《梵纲经》谓:“五辛,一葱、二薤、三韭、四蒜、五兴渠。”《楞伽经》谓:“五辛,一大蒜、二茖葱、三慈葱、四兰葱、五兴渠。”《尔雅翼》云:“西方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蒜、茖葱为五荤,道家以蒜、韭、薤、芸薹、胡荽为五荤。”是可见道教之五荤,与佛教所者,不甚相远。而回教之忌,见于《天方典礼》诸书者,尤详密焉。是皆以其不洁净而能使人昏惑故耳。又如犹太教之割礼洗礼,今基督教已废去割礼而单行洗礼,礼节亦有不同。回礼尚有行之者。其他如斋戒、祈祷、禳除、忏悔之属,各教皆通有之。而如儒教,当孔子之时,于斋戒、祈祷、禳除等亦视为甚重。今之道教,尤为兴行。此各教共同之点,自古以来,遍及中外,莫能或异,可知世界人类心理,实有同然者也。第二节?神仙之观念至于神仙二字,似惟道教专有之矣,实则他教亦利用此神仙之名称。如佛教称外教之得道者为大仙,为仙人。而希腊多神教,译者亦借用仙之名,而有水仙、花仙等,以别于神之称而为神之次位。今姑以佛教、基督教所列者,而分别之如下:(一)神仙之品位??九品之说,佛教已有之,彼盖分佛徒证果之地位,而别为九品莲台,以说其证果之高下,此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凡感智机行等,皆有此九种之品类。《列仙传》云:“历观百家之中,以相检验,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在佛经。”此可见道教之神仙,亦引佛教入之也。《楞严经》云:“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有十种仙。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精气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咒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其所说何与中国之神仙,无以异耶。再观基督教人所说天神即天使之品位,基督教人李杕《天神谱》云:“天神分九品:至爱者(爱主至切,其情笃挚,如烈火之炎炎不息),普智者(认主至明,知理很博),上座者,统权者,异力者,大能者,宰制者,宗使者,奉使者(即护守世人之天神,一人一神),九品合为三军,至爱、普智、上座为上军,统权、异力、大能为中军,宰制、宗使、奉使为下军。品愈在前,则禀性愈美,膺宠愈隆。合九品三军则有总领天神,即弥额尔是。”此则基督教分天神即安琪儿为九品也。至于道教,其分别九品,如《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曰:“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其九仙者,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以九为等第,亦与佛教、基督教同。按:回教分信徒为九品:“圣四,曰至圣、曰大圣、曰钦圣、曰圣人。次曰大贤、曰智者,又曰通识、曰廉士、曰善人、曰庸常,又曰信士。”此与《汉书·古今人表》之分九等,以圣人、仁人、智人为首者,亦略相似焉。此虽皆以人类分等第,亦可见九品之分,实为各教共同之点矣。(二)神仙之性质??道教于神仙之性质,优选说者为《庄子·逍遥游篇》:“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又《齐物论》:“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又《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拄太极之先而不为高,枉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老。稀韦氏得之以絜天地;伏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传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此言真人之名称及得道者之神通,实为道教所祖者也。庄子之言如此,其后《列子·黄帝篇》亦引申庄子之说曰:“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不畏不怒愿悫为之使。”又《汤问篇》曰:“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神仙之形性与其居处,大略如是。其在佛教《法苑珠林》卷六诸天部《起世经》云:“一切诸天有十别法。一、行时来去无迹。二、行时来去无碍。三、行时无有迟疾。四、行时足无踪迹。五、身力无患疲劳。六、天身有形无影。七、无大小便利。八、无涕唾。九、身清净微妙,无皮肉筋脉脂血髓骨。十、身欲现长短,青黄赤白,大小粗细,随意悉能,并皆美妙,端严殊绝,令人爱乐。”《起世经》云:“诸天身充实洪满,齿白方密,发青齐整,柔软润泽。身有光明,及有神力,腾虚飞游,眼视无瞬。璎珞自然,衣无垢腻。”《智度论》云:“诸天身有光明,不须日月,胜于日月,皆由身清净故得。”《楼炭经》云:“诸天人发绀青色泽,天人青色,发亦青色。”又《阿含经》云:“诸天,身衣随意,无复男女媱欲,以禅定法喜为食。”又《因果经》云:“天人身净,不受尘垢,有大光明,心常欢悦,无不适意之事。”进观基督教人所言天神或天使之形质,如李杕《天神谱》云:“一、天神无形体,与上帝同。二、天神美妙,有光明。三、天神在天国,亦上帝所造。四、天神之数,多于世人九十九倍。五、天神或化为白鹄。六、天神分九品(见前)。七、天神者有三。一曰弥额尔,译言谁似天主,美丽无比,凡天主大显尊荣之事,每使弥额尔下降。二曰嘉彼额尔,译言天主勇力。盖其所司,乃承行天主极大事功也。三曰辣法额尔,译言天主神医。世人有神形大病,天主特遣此神来治,故名之。八、天神虽无肉体,然别具一身,清虚缥渺。别有食物,是为天粮。多能奇事,瞬息间可以清气成躯,外貌与生人无异。九、天神有明司,故知理达义,颖悟过人。十、天神有欲司,惟有意念,无情欲。念念爱天主。十一、天神自谓尊严,不服主者,下地狱为魔。十二、天神为有限之体。一不能化二,在此不在彼。十三、天神救助生人,掌治万象,故天主赋以才力。十四、天神有羽翼。十五、天神身长如九岁男孩,两手交胸前,目常仰望上天。发作光线色,垂至肩上。身穿长白衣,裙及足背,长衣外有套衣一领,如六品祭服,或作白色,或作青色,或作绛色。足行泥上不染。闻人恶语即以两手掩面。十六、天神之语不与世人同,彼此以意相默会,因无唇舌也。惟能运动清气,使出言奏乐。十七、天神驱魔逐鬼。十八、上天星象各有一天神看守。天下各国皆有天神看护。十九、有制人神形之力,如启人悟,激人欲,制人身之类,及卫人引人助人。二十、天神摄教(管教务)守堂。二十一、清洁(无身故贞)。二十二、和睦(九品相爱如一人)。”观此,基督教之天神即西书所谓安琪儿,实较佛教之诸天,道教之神仙,所述尤为美备。然其相同之点,仍有可见者耳。    ……

主编推荐
本书可以说是中国的*部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史著作,它从探讨宗教共同点出发,论述道教的起源与演变,道教的信仰与道术、戒律,道教的经典与宫观,道教的派别与佛道关系,展示了道教的历史发展主脉,对于后世的道教学术研究保持着长久的影响。 

精彩内容

《中国道教史》是中国DIYI部真正意义上全面系统论述道教史的著作,它从探讨宗教共同点出发,论述了道教从东汉孕育诞生和演变,直至近代大约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涉及的问题包括道教的信仰与道术、戒律,道教的经典与宫观,道教的派别与佛道关系,教团组织、经典、教理、我物、内外丹、养生术、符录咒术、斋醮科仪以及道教对民间秘密宗教的影响等。展示了道教的历史发展主脉,对于后世的道教学术研究保持着长久的影响。

全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道教历史发展为线索,阐明了道教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潮流的关系。对道教思想的研究,补充了以往哲学史的某些缺环;关于道教内外丹和养生学的研究,揭示了道教对中国古代科学,是化学、医药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媒体评论

“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底气概。”

——许地山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的大半。”

——鲁迅

“这一时期的两部道教史,也几乎成为绝后之作,一部是许地山的《道教史》,一部是傅勤家的《中国道教史》。……而《中国道教史》则在分析和介绍道教发展以及教理教义的基础上,对外来宗教和本土宗教作了种种对比,显示出宗教学形成之前的种种宗教书籍所难以具备的。”

——杨慧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