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存葆,1946年,李存葆出生于山东省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同绝大部分农村孩子一样,作为家庭的壮劳力,他初中毕业后即在本村务农。然而,同绝大部分孩子不一样的是,在农村短暂务农后,他于1964年应征入伍,成为原济南军区守备十九师五十团五连战士。对于年轻农民李存葆来说,参军是其人生中的第一大事,因为在那个年代,年轻人参军入伍不仅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也预示着从此有了脱离农门、复员后成为工人或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李存葆是个家喻户晓的大作家。从1979年到1983年,其作品先后获得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解放军文艺创作一等奖(报告文学《将门虎子》)、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高山下的花环》)等。从1984年到1990年,他先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并将《高山下的花环》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发表中篇小说《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毕业后,担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并与王光明合创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获“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历任原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务,1997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其间创作出报告文学《沂蒙九章》、电影剧本《百年老屋》、散文《我为捕虎者说》《鲸殇》等,并获得多项大奖。
进入新世纪,他出版了众多散文专著或文集。其中,《大河遗梦》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龙城遐想》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
目录
我为捕虎者说
鲸殇
大河遗梦
祖槐
沂蒙匪事
飘逝的绝唱
东方之神
永难凋谢的罂粟花
绿色天书
上苍的艺术
净土上的狼毒花
梦幻仇池山
呼伦贝尔记忆
我眼中的老龙湾
国虫
最后的野象谷
渐行渐远的滋味
一默斋主
内容摘要
我为捕虎者说
写下这个题目,心中不免戚戚。在狩猎文明早就成为历史陈迹,人类凭借工业文明已使象狮虎豹们俯首为奴,诸多野生动物因濒l临灭绝而备受关怀的今时,再为一捕虎猎豹者扬威立言,委实有悖于时代新潮。
今年4月,我同几文友到韩愈的故里河南孟县去开蒙文心诗魂。作为旷世文宗韩退之,其诗文灿烂过多少代人的胸怀。韩文公那智慧的头颅、铮铮的铁骨早已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足可使孟县人光彩千世。有文无武意犹未尽,似乎尚不能充分显示一方水土的地灵人杰,好客的主人又向我们亮出了孟县的另一张王牌——“当代武松”何广位。
当功利之心和尘俗之念急剧膨胀,当超然物外的文化想象力日渐萎缩,当英雄的灵光已被某些人视作骗子的烟雾,当悲壮的故事已变为昨日的黄花,“赵公元帅”和“孔方兄”势必成为吸引众庶千夫的强力“磁场”。在孟县武桥村一寻常的农家院落里,我们竟被另外一种“磁场”所深深攫住:
这就是那赤手空拳、玩虎豹狼豺于股掌之上、力大无朋的英雄吗?
这就是那食量之大令人咋舌、酒量之巨让人瞠目的壮士吗?
我上下凝视左右端量,总感觉不像。
何广位年八十有六,中等偏上的个头,松身鹤骨,霜眉雪发,面如重
........
精彩内容
本书为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散文随笔作品的精选集。收入近年来出版发表的散文《我为捕虎者说》《鲸殇》《飘逝的绝唱》《永难凋谢的罂粟花》《我眼中的老龙湾》《渐行渐远的滋味》等二十一篇。这些散文选择的多是民族文化和文化背后的民族精神、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等重大命题。散文体现出作者对国民性体察的细微和准确,对中国文化精妙之处独具慧眼的发现。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