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青海道史978722506037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丝绸之路青海道史978722506037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8.5 7.5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崔永红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225060378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0817656

上书时间2024-12-16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崔永红,男,汉族, 1949年10月生于甘肃省古浪县。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硕士。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学二级研究员(曾任该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副院长), 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01年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从事青海历史研究30余年,共发表各类成果580余万字,其中论文120篇,调研报告30项,专著29部(含合作和参与)。主要著作有: 《青海通史》(任第一主编)、《青海经济史·古代卷》、《青海省志·军事志》(任副主编)、系列丛书《青海史话》(任主编,共2辑20册),共有21项成果先后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 三等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界定及变迁概况
  第一节  丝绸之路题解
  第二节  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开通
  第三节  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盛衰变迁梗概
  第四节  古代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简述
第二章  “羌中道”的构成与利用
  第一节  “羌中道”的构成及基本走向
  第二节  两汉魏晋时期与“羌中道”相关的驿传设置
  第三节  “羌中道”使用事例选介
第三章  “吐谷浑道"的构成与利用
  第一节  “吐谷浑道”的构成及基本走向
  第二节  与“吐谷浑道”相关的驿传设置概况
  第三节  诸政权间使节往来使用“吐谷浑道”事例选介
  第四节  军事行动使用“吐谷浑道”事例选介
  第五节  西行求经僧侣对“吐谷浑道”的利用
  第六节  其他类行动使用“吐谷浑道”事例选介
第四章  “唐蕃古道”的构成与利用
  第一节  “唐蕃古道”的构成及基本走向
  第二节  唐蕃所置驿传
  第三节  “唐蕃古道”使用事例选介l
第五章  宋至民国时期的丝绸之路青海道
  第一节  “青唐道”的构成及基本走向
  第二节  宋元明清时期青海道上的驿传设置及道路概况
  第三节  茶马互市与茶马古道
  第四节  宋至民国时期丝绸之路青海道使用事例选介(上)
  第五节  宋至民同时期丝绸之路青海道使用事例选介(下)
第六章  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烽墩、岩画、古墓葬遗存
  第一节  历代的烽火台遗迹
  第二节  历代岩画
  第三节  丝绸之路上历代重要墓葬遗迹选介
第七章  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重要古城遗迹
  第一节  汉晋时期“羌中道”附近的古城堡
  第二节  南北朝隋唐时期“吐谷浑道”附近的古城堡
  第三节  “唐蕃古道”附近的古城堡
  第四节  宋代“青唐道”附近的古城堡
  第五节  元至清代丝绸之路青海道附近的古城堡选介
第八章  与丝绸之路青海道有关的重要遗物
  第一节  丝绸之路青海道沿线出土的钱币
  第二节  丝绸之路青海道沿线出土的丝绸
  第三节  丝绸之路青海道沿线出土的交通工具类遗物
  第四节  陶器、金银器、铜器等
第九章  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古桥梁、道路要隘、寺窟等遗存
  第一节  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历代桥梁、渡口遗存
  第二节  古道遗迹及历代关口要隘
  第三节  历代寺窟遗迹
  第四节  重要遗址举例
大事记
  史前及先秦时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民国时期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绪  

任何一种文明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说:“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①中国和西域文明的交流互鉴由来已久,它对中西文明的发展、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印度、北非、南欧等地相互交往的通道,它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是东西交流互鉴的友好象征。“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来的,原指两汉时期中国与中亚河中地区(指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其后,德国历史学家A.赫尔曼把丝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几千年来,这条古代中国与西方交往的通道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迅速得到丝绸之路沿线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古丝绸之路被赋予新的含义,焕发出新的活力,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应。

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一般以今甘肃、青海两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毗连处作为界线,划分为东段、西段。东、西段均有多条线路。东段大体可划分为中、北、南三条支线,青海道是主干道东段经过青海地区的通道,也就是南支线的主体,具体是指自东段起点西行经湟水流域、青海湖、柴达木盆地,与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西段相衔接的道路。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丝绸之路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战争和割据等原因,中支线河西走廊丝道偶尔会出现中断现象,届时,青海道等支线便取而代之,发挥主干道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丝绸之路青海道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的教科书上提到丝绸之路时往往漏掉青海道。有鉴于此,这方面的研究和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

丝绸之路青海道初创于史前,约形成于东周时期,南北朝至唐朝时期,尤其是公元5~9世纪,青海道因“吐谷浑道”“唐蕃古道”的兴起而进人鼎盛期,一度发挥了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东段主线的作用,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伟大贡献。这一时期,从青海向西、向西南、向北、向东、向东南,都有畅通的交通路线,联系着中国与西域、印度,中原与西藏高原、漠北,中国北方与南方等地的频繁交往。唐末五代时期,青海道趋于沉寂。北宋时期,响厮哕政权管辖青海地区,青海道又以“青唐道”的名义复兴,持续近百年。之后,青海省境内的道路虽局部(主要是河湟地区)比较繁盛,与河西走廊中东部的联系也较多,但经柴达木盆地西北尕斯口与丝绸之路西段直接相衔接的路行人则很少,相对冷清。南宋时期,丝绸之路的衰落日趋明显。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两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使东西驿路通畅,丝路又繁荣一时,许多欧洲使者、教士和商人都沿此路东来中国。回族、撒拉族先民就是那时东来的。明朝建立后,采取闭关政策,虽然出嘉峪关经哈密去中亚的道路未断,但陆上丝路作为中西交通路线已远不如海路重要了。清朝进一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且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匪盗猖獗,加上其对西亚的掠夺,丝绸之路更趋衰落,青海道更不必说。然而,作为中西陆路交通有机组成部分的青海道虽然总体上处在衰落期,但此道作为局部区域的通道并没有衰落不振。明、清、民国时期,作为区域通道,古丝......




主编推荐
本书以扎实的史料和开阔的视野,清晰勾勒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变迁历史,凝练概括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历史地位及其价值。既具学术价值,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青海道历史功能与变迁的专史。丝绸之路青海道初创于史前,约形成于东周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先后被称为“羌中道”、“河南道”(“吐谷浑道”)、“青唐道”等。南北朝至唐朝时期,青海道因“吐谷浑道”“唐蕃古道”的兴起而进入鼎盛期,特别是因丝路主干道河西走廊通道阻塞时,一度发挥了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的作用。南宋以后,作为中西陆路交通有机组成部分的青海道虽然总体上处在衰落期,但此道作为“茶马互市”的局部区域通道并没有衰落不振。作者以扎实的文字史料梳理和考辨,佐以重要历史遗迹和遗物为证,充分说明了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中华民族内部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伟大贡献,乃是一部了解青海道、复兴青海道和丰富对丝绸之路文化认识的重要参考著作。

媒体评论
本书以扎实的史料和开阔的视野,清晰勾勒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变迁历史,凝练概括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历史地位及其价值。既具学术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