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6.31 6.3折 ¥ 26 全新
仅1件
作者徐城北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8163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6元
货号9253773
上书时间2024-12-16
程砚秋的唱法独出心裁,与众多旦行的大路唱法都不一样。程砚秋个人经历也不一般,他吃苦实在太多,成就也就不一般了。程砚秋比梅兰芳年轻10岁,幼年家贫,吃苦很多。从这一点看,对他学戏就很不利,尤其是青年时期嗓子倒得很苦(男性演员在十二三岁时的变声,称为倒嗓),形成一种很难再唱旦角的鬼音。后来,梨园内外普遍认为“祖师爷没赏你戏饭”,劝他不要再当演员,不妨改行为别的旦角梳头或场面上学一种乐器。程砚秋没有听从这些劝告,后来得到前辈王瑶卿的辅导,终于练出一条低回婉转的嗓子,他自己艰苦练声,终于练出一种新腔。北京观众还算对得起他,依然买他的票,承认他唱的叫“新腔”。这么着听了将近十年,人们看法才改变了,承认他唱的是“程腔”。
初,程砚秋拜师梅兰芳,成为梅兰芳弟子群中的普通一员。等程砚秋渐渐成名,他开始走如同老师梅兰芳一样的艺术之路:编适合自己的剧本,辅导自己的同台演员,从仅能唱“程腔”发展到社会上承认有了“程派”。他的路走得比梅兰芳还急,但大体上是成功的,他更找到从政治上与文化上支持自己的人。他开始广收徒弟,开始“程派”的流传,并且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几次与梅兰芳唱的对台戏。次在北京前门外,是偶然碰上了,结果各唱各的,打个平手。第二次在上海,打的时间很长,并且此起彼伏,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大。梅兰芳在“中国”,程砚秋在“天蟾”,双方阵容齐整,剧目也很硬。双方都客满,但“天蟾”的座位远多于“中国”。两边的老板是一个,他乐于看到这个局面,打得越厉害越好。第三次在50年代,依然在上海,程砚秋正在唱戏,但营业不佳,这时梅兰芳率领自己的戏班从武汉转向了上海。如果再遇上,程砚秋这边就必定惨败了。周总理及时发现,派人把梅兰芳拉开,请他慢一点到上海,让程砚秋唱完一期得以离开。从30年代以后,梅派与程派成为京剧旦行中重要的两个流派。从40年始,梅、程之间就不断打对台,有时是无形中碰出来的,有时甚至是政治上的权势人物(如蒋夫人宋美龄)给“提倡”出来的。既然遇到这种情况,双方也只能沉着应对。头一次遇到,双方或许还有些不适应;等再度相逢,两边就从容应对,甚至谋求那不无审美意义上的自由了。梅程对垒已经成为梨园的一桩美谈。
程砚秋唱旦角,但性格豪爽,喜欢喝黄酒,吃饭上也少节制,这让他付出了代价:四大名旦中他本来年轻,结果反倒个辞世。程砚秋去世得太早了,作为中学生的我,四大名旦中我没看过的是他程砚秋的戏,这是我人生的一大憾事。程宅离我父母家很近,我母亲访问他之后三天,他就带着学生王吟秋到我家回访。我母亲在机关,我也上学,唯独便宜了我家老保姆。晚上她一再回忆程先生:“那个胖啊,几乎坐进沙发就再站不起来,要不是他那学生站在对面使劲拉他”老保姆是河北三河县人,在北京服务了一辈子,有幸接触到梨园两大名人:头一个是他程砚秋,第二个时间就晚了——是我到京剧院上班后,有一天袁世海打电话找我,是老保姆接的,她这个兴奋啊,从屋子冲到院子里:“徐城北!接电话!是袁世海找你!”
《小书馆》系列丛书,主要收入近代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小书,以文史为主,兼及其他。这些“小而可贵的书”,都是以大手笔写小文章,虽然没有“大书”那般洋洋洒洒的旁征博引,但见肉见骨的精华,令人受益匪浅。它们不因时间而消逝,历久弥新,书香满口,为一般读者可读、可懂、可藏。
自首辑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好评,一直居于各大店图书榜。《文言浅说》获中宣部、中央电视台、中国图书评论协会推选“2015中国好书”,为28种“2015中国好书”之一;《国文趣味》入选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学诗浅说》入选凤凰周榜图书、百道好书榜,获2014年度“十佳好书”,入围《新京报》2014年度好书提名;《中国政治二千年》入选百道好书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