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通史:精装珍藏版978751046328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通史:精装珍藏版978751046328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3.31 6.3折 85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恭禄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63280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5元

货号9131574

上书时间2024-12-15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恭禄(1900~1966年),中国有名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专家。1900年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16年考入美国教会办的扬州美汉中学。1921年考入金陵大学,由化学而农科,后又入历史系学习。1928年开始任金陵大学历史系助教。1933年到武汉大学任教。1936年重回金陵大学任教,由助教晋升为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南京市第二、第三届政协委员,南京历史学会理事。代表作有《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日本简史》《中国近百年史》等。

目录

自序第一篇 我国地理及其影响地理之重要—疆域之逐渐开拓—谬误之实例—自然区域—河流—土壤与气候—矿产—治乱之一解释—耕地之估计—地理与职业—地理与政治—对外观念—经济情状—建设路径第二篇 史前社会史前之说明—老北京人—旧石器人—新石器人—新石器人之体质—推定年代之标准—新石器人之生活—苗人—蒙古人等第三篇 商商名之由来—先祖—汤之故事—大甲—祖乙—盘庚—武丁—商季诸王—纣之故事—王之威权—传位制—官制—疆域—邻国—生活情状之一斑—迷信之深痼—文字—年代第四篇 西周周之先祖—文王—周强之原因—武王伐商—周公东征—封建制度—诸王—西周之覆亡—王之地位—疆域—东方—东南夷—社会情状第五篇 东周王之地位—五国疆域—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楚之争—晋悼公—弭兵之会—小国担负之一斑第六篇 东周(续前)大夫专政—公孙侨—楚灵王—晋宋诸国—吴之兴亡—越之崛兴—文化区域之扩大—封建之破坏—享受之不平—战争情状之一斑—农民之苦—工商—社会之不安—家庭生活第七篇 战国



内容摘要
    土壤与气候地面上之土壤,植物赖以生长。我国疆域广大,各地土壤之成因不同,分布遂多变化。大体而言富庶区域之土壤,系受风力及河流影响而成。黄河流域之黄土层,系西北风吹来之黄土,黄土质轻,自亚洲腹地随风飘扬而来,风力弱时,沙落于地,久乃成为黄土层。雨水洗去地面上之泥沙,挟之流入,河中水力弱时,沉积于河中,久则成为平原,四川成都盆地则其一例。大河下流之冲积平原,多若此而成。专家谓:我国海岸线每历六七十年向外伸长三里,尤其明显之证。肥泥为水所洗而入海,为我国重大之损失,土地生产力乃以东方为高。西方山地以树木斩伐之故,深受水蚀作用而为沙砾之地。此森林必须保证或培植之主因也。植物之生长与气候有密切之关系。西江流域多属于带,中部长江流域,纬度稍北,空气水分较多,故人感觉夏季闷热而冬寒冷。黄河流域冬季严寒,夏季日间甚热,夜则冷爽。可以安眠。长城以北,冬尤苦寒。蒙古、新疆气候为大陆性,多严寒而夏酷热。西藏地高,冬更苦寒。雨量全受时季风之影响,风发源于亚洲东南之海洋,雨量多寡,常视距其地之远近而定。香港年逾八十英寸,西南沿海诸省年约六十英寸,长江流域年约四十英寸,北方自三十至二十英寸。甘肃、新疆非风力所及之地,雨量稀少甚有终年无雨者。我国为农业社会,雨不及时或淫雨连绵,即成水旱之灾。

     矿产矿产为近代国家工业之基本原料,尤以煤铁石油为重要。我国煤之储藏量,据地质调查所报告,约248 287 000 000吨,占世界第三位,但在远东则推。石油近于甘肃发现,业已开采。抚顺油页岩之储量,颇为丰富。铁之储量约十亿吨,辽宁铁矿最为丰富,占全国总数百分之八十。大冶所出之铁沙,则因债务关系,全数运往日本者为时已久。锰钨用以炼制钢铁,我国锰之储量不多,出产则运往外国;钨之产量颇为重要,产地首推江西。铜旧出自云南,自清中叶而后,产额减少,需用之铜乃多运自外国。锡之储量,较为丰富。金银为贵金属,类用为货币,而我国皆无重要之产量。我国最丰富之矿产首当推锑。其产地分布于西南诸省,而以湖南为主;产量约占世界百分之七十。要之,我国矿产之种类与储量并不甚丰富,现时犹多未充分开采也。

     治乱之一解释就上所叙之地理背景而言,我国之为农业国,多促成于地理之影响与势力。土地之利用常赖劳力、河渠之开凿与修浚、土地之经营与灌溉,皆其明显之事例。古代疆域小,而耕种之技术劣,周人百亩之地,其收获之粮食所养最多不过九人,其生活情状则“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土地之开辟,不及人口增加之迅速,为百亩田制破坏之主因。周亩小于今亩,其百亩当今三十余亩。近代农民耕地三十余亩,将为衣食有余中等之家。余曾住于城固乡间,其农民耕地通常不过数亩而已,可见耕种技术之进步。孟子于战国时主张实行井田制,其见梁惠王、齐宣王之说辞,皆请一夫授田百亩,二王均未接受其主张,而史及孟子皆未言其理由。滕文公则受孟子影响,而推行其计划,其实施效果,史无明文。据孟子所记之片断史料,颇使吾人发生土地不敷分配之印象。许行及其徒数十人,皆无耕地;梁齐制民之产,不足以养父母蓄妻子亦由于土地不足。孟子自言齐地鸡鸣狗吠相闻,达乎四境。此不为齐专享之现象,而梁亦然也。秦灭六国,一再移民,而开辟之新地,复增加人民之耕地。其时,户口数字,史无记载,致吾人不能认识其土地分配之情状。亡秦之乱,人口死亡约百分之七十,乃有汉初之治平。景帝许民移居宽乡,已有农民过剩之现象。武帝中年,问题益为严重,国内发生不少之叛乱,屠杀为维持治安之一法。宣帝招抚流亡,户口又有增加。西汉末年,人口增加所造成之困难益趋严重,王莽虽欲有所挽救,而大规模之屠杀,终不能避免。东汉初年治平之世,亦由于户口少而耕地有余;及至中叶,户口激增,而祸乱复起,屠杀之祸迄于汉亡。此我国历史上一治一乱造成之主因,外患更增加其困难。而治乱与户口增减之有密切关系,仍为确定之事实。P5-7

主编推荐

史学大师经典之作,独特视角解读中国史梳理中华文化的源流,解读历史政教之得失,通俗好懂且影响深远的史学入门经典读物。



精彩内容

本书是陈恭禄先生影响较大的通史著作,曾被顾颉刚先生誉为“较近理想”的中国通史版本。陈恭禄先生学兼中西,这部《中国通史》提纲挈领、举重若轻,以自己的视角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疆域、人口、经济、民族、思想、宗教、艺术方方面面的繁复演变做了清晰梳理和深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