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乐天下遗韵长:治家理国的范仲淹978753479689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0.07
6.3折
¥
3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任崇岳著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96890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9335394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长白一寒儒,名登二纪余
一、出身于簪缨世家
二、寄人篱下的日子
三、脱却蓝衫换紫袍
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
一、初入仕途,亢直敢言
二、在毫州节度推官任上
三、位卑未敢忘忧国
四、执教杏坛
伏处怀庙堂,宦达忧江湖
一、第一次被贬
二、安抚江淮
三、第二次被贬
四、苏州治水兴学
五、第三次被贬
六、在润州和越州
胸中有甲兵,安边息烽烟
一、宋夏交恶
二、临危受命
三、庆州御敌
四、宋夏议和
五、知人善任
六、妙手填词
平生仗忠信,尽室任风波
一、奉召回朝
二、庆历新政
三、邠州、邓州
四、的岁月
义田还恤族,此惠永难泯
一、修身齐家
二、赈恤家族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二、寄人篱下的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范墉突然撒手尘寰,卒于武宁军节度掌书记任上,那时范仲淹刚刚两岁,还在襁褓之中。范墉官职低微,本非素封之家,一旦弃世,孤儿寡母马上陷入了衣食不继的窘境。 范墉先后娶了两个妻子,前妻陈氏生有四子:仲温、,另外两子早年天亡,没有名字。继娶谢氏,即范仲淹的生母。叶落归根,狐死首丘,范仲淹之母谢氏只得含泪扶柩把范墉安葬于苏州吴县。范墉自随钱傲归朝的10余年间先后在河北、四川、江苏徐州做官,从未回过家乡,和族人已经生疏;范墉归朝11年之后才生仲淹,可知谢氏是北方人,如是南方人,断无结缡10余年才生子之理。又,范墉官职低微,俸入微薄,似不可能同时有妻妾并存,谢氏当是原配陈氏死后的续弦。 范仲淹裔孙、清朝人范能濬写的《宋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文正公传》说:“周国公(即范墉)卒时,时中舍(即范仲温)很长,方六岁。次镃,亦不过四五龄。考宋官制,掌书记秩列三班之末。周国从钱氏归朝,十余年间,自冀而蜀而徐,匍匐以就微禄。一旦捐馆(死亡),去乡千里,三稚幼弱,此太夫人所以贫而无依也。厥后中舍二兄归吴,而文正未离襁褓,遂随育于朱氏。”这段话印证了以上的分析:范墉在朝任职10余年,未回过家乡,他所任的掌书记是*级的官员,俸禄甚少,但为养家糊口,也只得就职,因此说“匍匐以就微禄”。范墉去世时,长子范仲温6岁,次子范铉四五岁,三子范仲淹2岁。原配陈氏已辞世,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全由继室谢氏鞠育。 范墉去世,谢氏母子四人失去了生活来源,而徐州离苏州有千里之遥,因此说“去乡千里,三稚幼弱,此太夫人所以贫而无依也”。谢氏母子均是次回到苏州家乡,人地生疏,就算有范氏家族的扶持,但是他们都不富裕,要养活四口人,似乎力不从心。茕茕孑立,炊烟不举,就成了谢氏母子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抚孤成立,无奈,谢氏只有别抱琵琶,另嫁他人了。好在当时妇女再嫁并不受人歧视,主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程颢、程颐兄弟还未降生。谢氏为夫服丧期满后,经人说合,便嫁给了已经丧偶、时任平江府(治今江苏苏州)推官的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人朱文翰。推官是唐代节度使、观察使及州、府的属官,官阶不高,俸入微薄,骤然接纳谢氏母子四人,经济上未免捉襟见肘。同时朱文翰前妻生有两个儿子,如果再加上谢氏带来的三个儿子,朱文翰更是无力负担,谢氏只得把范仲温、范镃寄养在苏州,带着只有4岁的范仲淹改嫁给朱文翰。 范仲淹既然有了继父,自然要随改姓朱,朱文翰为他取名朱说(yue)。说者悦也,寓意是范仲淹高高兴兴地来到朱家。朱文翰不愧是进士出身,为孩子起名也诙谐有趣,寓意深长。谢氏既嫁朱文翰,便结束了漂泊无定的生活,她与朱文翰琴瑟和谐,这给范仲淹带来了安定的生活环境。朱文翰对他也视如己出,与亲生子一视同仁,这种襟抱对范仲淹的成才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东邹平县《长山朱氏族谱》在记载朱文翰的履历时说:“端拱二年(989年)进士,江南平江府推官,召试馆职,授秘阁校理。真宗即位,拜户部郎中,景德初出为淄州长史。”细数朱文翰所任的推官、秘阁校理、户部郎中、长史,均非显赫官职。推官是幕僚;秘阁校理是管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三馆珍本书籍及书画的机构,官阶是正八品;郎中虽然名义上是尚书省及所属各部的不错官员,但官阶只是从六品;长史是宋代州、府的属官,也称上佐官,没有实际职掌,有时以犯有过失的官员充任,是个聊胜于无的官职,品阶不高,俸禄自然低微。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范仲淹在读书期间受了那么多苦,并非受了朱家的歧视与虐待,而是朱文翰囊中羞涩,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供他读书,如此而已。 朱文翰从平江府推官任上到京城任职,无论是秘阁校理,或是户部郎中,但京城米珠薪桂,他带不起家眷,只能孑然一人,独居京城,而家中还有年迈的高堂需要侍奉,谢氏只能带着范仲淹来到长山与公婆一起度日,自然还得照拂朱文翰前妻所生之子。夫妻两人劳燕分飞,天各一方,直到朱文翰调任淄州长史,这才一家重新团聚。 宋朝人楼钥写的《范文正公年谱》是研究范仲淹生平的重要资料,但范仲淹21岁前的历史却未著一字,个中原因可能是未搜集到有关资料。楼钥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距范仲淹逝世的皇祐四年(1052年)只有80余年。他于孝宗隆兴年间考中进士,是个博学淹通之人,他为范仲淹作年谱留下的这一段空白,给了后人驰骋想象的空间,于是便有了范仲淹跟随继父在澧州安乡(今湖南安乡)和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读书的传说。 ……
主编推荐
*乡贤,是道德高尚且对地方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人。乡贤,是地方的精英,对地方社会文化发挥过的积极作用。
*乡贤,热衷乡村治理和乡村教育,且乐善好施、造福乡梓。
*乡贤,道德高尚、处事公正、治家严格、扶贫济困。
*乡贤,是乡贤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乡贤是国家认同的纽带,是促进区域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粘合剂。
*乡贤祠。祭奠和供奉为地方建设作出贡献的先贤,展示各地不同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是由乡贤及乡人们创造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崇岳著的《忧乐天下遗韵长——治家理国的范仲淹》为“乡贤文化丛书”之一种,重点叙述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生。
精彩内容
《忧乐天下遗韵长:治家理国的范仲淹》主要内容有:名门之后,少年丧父;愤然离家,勤学苦读;应天书院读书,尝尽人间极寒;一朝中举,名扬天下;一生仕途,留下美名;督导学生苦读,资助贫寒学子;忧天下不平,施展个人抱负;创设义田,帮助族人;创设义庄规矩,善举感动天下;身后留名,感动收人。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文学素养很高,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