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4 8.0折 ¥ 55 全新
仅1件
作者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ISBN9787507434705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11613999
上书时间2024-12-14
第一篇近期新进展
1《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21》概览
1.1编制背景
1.2框架结构
1.3《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21》热点
22020—2021年低碳生态城市靠前动态
2.1宏观动态:共商气候变化行动
2.2政策动态:共推碳中和法案
2.3实践动态:共建零碳城市
32020—2021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3.1政策指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3.2学术支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3技术发展:加快节能减排进程
3.4实践探索:示范节能减排建设
4实施挑战与发展趋势
4.1实施挑战
4.2发展趋势
第二篇认识与思考
1碳中和承诺的兑现关键在城市
1.1碳巾和承诺的兑现关键在城市
1.2城市的低碳转型之路
1.3基于城市共性的减碳路径
1.4以人为本是低碳生态城市的灵魂
1.5黄河中游城市碳中和路径
2以城市为主体的(30·60)战略
2.1以城市为主体的(30·60)战略
2.2识别城市碳中和的认识误区
2.3建筑行业是决定城市碳中和是否成功的关键
2.4碳汇的负面清单
3中国现代健康城市发展趋势
3.1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方向
3.2迈向韧性城市
3.3建筑节能减碳
3.4城市间交通便捷且低碳化
3.5从废弃物处理与市政角度看减碳
第三篇方法与技术
1碳减排目标融入空间规划环评的几点思考
1.1空间规划及环评要充分体现碳减排目标
1.2低碳生态目标下空间规划环评与双评价的协同
1.3碳减排目标的空间规划环评的多空间尺度重点和一致性分析
2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及其关键技术
2.1引言
2.2方法和材料
2.3结果和分析
2.4小结和建议
3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小水源地生态修复绩效评估
3.1研究区概况及保护行动
3.2研究方法
3.3结果
3.4结论与讨论
4靠前双碳形势分析与油气行业转型发展路径探讨
4.1碳达峰国家阵营现状分析
4.2靠前碳中和主要形势分析
4.3双碳目标约束下油气行业低碳转型路径探讨
4.4对中国油气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5重点行业碳排放试点监测技术方案设计思路
5.1试点监测的意义和目标
5.2试点监测技术方案设计关键要素考虑
5.3试点监测技术方案要点
5.4试点监测实施建议
第四篇实践与探索
1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1.1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评估研究
1.2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示范
1.3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长效保护机制研究——以千岛湖水基金试点项目为例
2中国低碳城市建设专项案例
2.1北京市碳达峰的实施路径及驱动因素分析
2.2双碳背景下建筑领域低碳策略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2.3东莞靠前商务区低碳规划研究实践
2.4公共自行车发展的太原模式
3碳达峰碳巾和路径专项案例
3.1区域碳达峰碳巾和推进情况
3.2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现状
第五篇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报告(2021)
1研究进展与要点回顾
1.1方法概要
1.2应用框架
22021年城市评估
2.1中国城市总体分布(2021年)
2.2各类城市常住人口动态特征(2010—2020年)
3碳中和背景下的优地指数分析
3.1能源:能耗强度与增长趋势
3.2工业:产业结构与终端用电结构
3.3建筑:人均生活碳排放
3.4交通:绿色出行
4小结
后记
第一篇最新进展
第一篇总结了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新动态。从宏观形势上来看,各国都积极推进碳中和法案,理性客观地打造各具城市特色的零碳建设项目,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推进具有借鉴意义。从具体实践上来看,各国依据城市发展自身特点分别制定战略方法,采取出台更新绿色能源产业支持政策、能源转型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各国大型企业承诺零碳发展,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低碳绿色的建设和发展的道路。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宣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
自2020年9月“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密集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省市也陆续提出了发展目标。国家层面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系列部署,从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进行指导。各省市积极部署落实,发布各类政策,开启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等。从具体实践上来看,国家发布全球首颗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卫星、推行各类“零碳”或低碳试点建设、各机构承办各类学术会议,为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除此之外,国内大型企业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推动整个产业链向更绿色的生产方式迈进。
“十四五”时期,碳达峰碳中和已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下一阶段是推动当前政策与2035年的目标相衔接,并保证转型方向与2060年长远目标相一致。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度。同时,需要通过把脉城市问题,明确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方向,不断缩小我国与欧美国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差距。结合我国国情,重视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断推进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21》以“‘碳中和’承诺的兑现关键在城市”为主题。第一篇近期新进展,主要综述了2020—2021年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靠前新动态、政策指引、学术支持、技术发展、实践探索与发展趋势。第二篇认识与思考,主要探讨以城市为主体的减碳策略.详细解读将城市建设成为宜居、韧性、智能城市的发展趋势。第三篇方法与技术,提出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第四篇实践与探索,总结了具体行动与成效,提出了8点围绕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的政策建议。第五篇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报告(2021),选取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等城市关键排放部门指标进行特征分析,研究优地指数各类城市的碳排放现状特征及发展潜力。
本书是从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人员的推荐参考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