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精)978730029291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精)978730029291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8.92 6.3折 7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胜前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92915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11164812

上书时间2024-12-14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2年生,湖北嘉鱼人。1993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1996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98年赴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美国考古学会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弗雷·德温道夫和“新考古学”泰斗路易斯·宾福德攻读博士,200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考古学理论、史前考古、石器分析等。著有《史前的现代化》《思考考古学》《学习考古》《人之追问》等,译有《追寻人类的过去》《考古学:关键概念》《小工具大思考》等。

目录
 前编 考古学的视角 考古学的思维模式  3 考古推理的秘密  11 物里面有什么?  18 长时段的魅力  25 上编 文化起源 史前史的启示:人类如何演化?  35 回味莫斯特难题:石器之谜  48 跨越欧亚:阿尔泰旧石器时代  57 分工与交换的起源  71 龙泉洞的故事  80 醉酒的考古学家  89 通天洞归来:文化现代性的思考  95 思考精神的起源  111 瘟疫的考古学思考  119 技术、社会与后果  131 中编 农业与文明起源 回首农业时代  141 社会性的思考  152 社会网络的考古  162 饭局的社会演化  170 裕民:草原新石器时代的开端  177 中国史前农业的扩散、交流与竞争  185 史前经济学的思考:社会冲突与农业起源  198 社会权力的空间表达  204 作为体系的中国文明溯源  212 为什么夏是一个问题?  218 文化-生态交错带: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重要一环  228 文明起源多元视角下的中国文明起源  235 下编 文化基因的形成与传承 文化基因何以可能?  245 大趋势  253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  260 中国文化基因的早期根源  271 文化基因的精神内核  280 作为形式的文化  287 物质性与物质消费  294 云直播与传统文化传承  301 穿越时空的旅行  310 中国式美好生活  317 萨拉乌苏:一个资源型区域的永续发展  323 为什么内卷化不是一个问题?  332 作为文化建设的考古学  344 

内容摘要

 费根足足用了7章(全书共17章)来介绍考古学的基本原理(如果加上最后一章“成为一名考古工作者”,那就是8章了)。考古学如何揭示史前史呢?与考古学最相似的学问是刑侦学。考古学家来到史前的“案发现场”,一如刑侦专家,首先是保护现场,然后是提取物证,进行多学科的分析,寻找可能的解释,理解事情发生的情境……有所不同的是,考古学家研究的物质遗存是不可能再生的资源,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文化的遗产,也是现代旅游工业的热点,所以,考古学家需要想方设法保护好物质遗存(文化遗产),最好是原地保护。经过一百多年,考古学早已走出探险的时代,当代考古学已经发展出非常多样的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上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些考古学家已经如哲学家一样,坐在沙发上沉思;有些考古学家穿上了白大褂(或蓝大褂),在自然科学淘汰下来的实验室中工作;有些考古学家如同工程人员,在完成一个个发掘或保护项目……对许多人来说,考古学似乎仍旧属于“诗与远方”,不过,它同样关注现实,关注人类的根本。  人类如何演化?  费根用了9章内容来写人类的演化,包括人类的起源与扩散、农业的兴起,还有文明的起源。面对如此复杂的内容,篇幅似乎有点短。不过,费根是知名的考古学教材编写者,极受欢迎。他所写的《世界史前史》(国内译作《地球人》)已经更新了十几版,这本《考古学与史前文明》也是第5版了。他驾轻就熟,把演化的主线、经典的发现以及他个人的体会编织在一起,既清晰明了,又丰富多彩。作为读者,纵览人类600余万年的历史,囊括全球的发现与研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一幅幅远古的画面从眼前飘过,沧海桑田,白云苍狗,我们是不是有点像上帝一般,悄然地掌握了种种变化背后的秘密?  不过,于考古学家而言,解释人类如何演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至今也没有完善的方案。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属于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猴次目人猿超科……生物学家给了人类在自然界中一个明确的位置,并且建立了人类演化的基本原理,那就是进化论。人是进化的产物。但是人类的进化同其余所有物种不同的是,人类有科技知识与手段,我们可以移山填海,可以登月探星;人类有极为复杂的社会组织,有国家、公司、军队;人类还有宗教、思想、精神生活。所有这些在其他物种中都没有看到,我们称之为“文化”。人主要通过文化来解决生存的问题,而不是像其他物种一样依赖生理上的改变。对于早期人类而言,体质上的演化是显而易见的,直至距今20万年左右解剖学上的现代人出现,人类的物种定名才算稳定下来。人类的体质演化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如智齿在退化、头脑更聪明,所有这些都与文化的演化密不可分。  也正因为如此,研究者们(不局限于考古学家)就在体质演化与文化演化之间挣扎。进化论是否可以直接解释人类的文化演化呢?一种观点认为可以,这部分研究者把文化视为“表现型”,与体质上的演化(基因型)区别开来;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者并行不悖,体质与文化的演化各有自己的路径以及相应的演化机制,体质演化有生物基因,文化演化有文化基因,后者的变化机制更强调横向的相互影响,与体质演化上强调纵向(代际生育)的差异有所不同。不论持哪种观点,探讨人类的演化都离不开体质与文化两个方面。越是早期的人类历史,越是强调体质演化,越是强调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说,人类的演化主要还是文化演化,文化是人类的根本特征!  纵览人类演化史,我们一定会为演化的两个方面所吸引:一个方面是人类演化不可避免的趋势,尽管存在不同的演化分支,但是人类似乎是一往无前地走向了以文化适应为主的生存方式,那些仍然依赖体质适应环境的物种最终都走向了绝灭。在文化适应的竞争中,也有不少文化消失。另一个方面是人类演化过程中丰富的多样性,演化也是一个分化的过程,这一点在文化演化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世界不同地区都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人类演化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似乎只有一条原则通用,那就是生存下去;但是,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永久的强者, 只有灵活变通者才能生存下去, 此时,多样性就是选择的基础。人类的演化史生动地演绎了这个辩证的法则。



主编推荐
 呈现一个考古学者从自身学科出发对“中国文化基因”的思考,结合史前考古成果,探寻中国几千年文明绵延不绝的核心; 收录多篇引发媒体关注和社会讨论的学术散文,如:醉酒的考古学家、通天洞归来、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等; 从反对文明冲突论的角度,结合考古学理论,探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问题。 

精彩内容
 本书首先溯源文化的演化过程,确立文化的三重结构;然后溯源中国文化形成的经济基础,分析中国文明形成的格局;后深入到文化基因的层面,探索中国文化的渊源,结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探讨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问题。 

媒体评论
本书呈现了一个考古学者从自身学科出发对“中国文化基因”的思考,结合史前考古成果,探寻中国几千年文明绵延不绝的核心;  收录了多篇引发媒体关注和社会讨论的学术散文,如:醉酒的考古学家、通天洞归来、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等;  从反对文明冲突论的角度,结合考古学理论,探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问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